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戰史堂 Author 戰史堂
各位讀者大家好,我是戰史堂堂主,立志要做一個嚴謹又有趣的公眾號。盡量保證內容真實干貨,配圖準確,還讓文章讀起來不枯燥。
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由于各種原因,海峽兩岸的飛行員互有叛逃。他們的身份大多是軍人,但也有一起特殊案例,當事人是民用飛機飛行員,今天就來講述這個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邵希彥,他原本是空軍飛行員。在 3 年困難時期,邵希彥在收聽電臺時,偶然間聽到了臺灣地區的頻道,內容正是要大陸飛行員叛逃臺灣。
面對廣播里描述的花花世界,再對比現實的物質匱乏,邵希彥不由得動了心思。過了段時間,邵希彥晉升中隊長失敗,他認為自己的經驗和素質都可以勝任,覺得是領導故意穿小鞋,于是在本子上寫下了 " 勵志東飛 " 的話。
▲叛逃成功后的邵希彥。
很明顯這是要叛逃的苗頭,還沒等邵希彥實施,此事就被發現,因此邵希彥被清理出空軍隊伍,被下放到山東膠縣駕駛運 -5 運輸機執行農藥噴灑任務。
被貶的邵希彥自然非常不服氣,他更加決心叛逃到臺灣。身處山東的運 -5 顯然無法飛到臺灣,但他決定挑戰飛越黃海,在韓國降落,于是他暗中搜集資料。此時的韓國和臺灣同屬一個陣營,應該可以通過韓國前往臺灣。
1961 年 9 月 15 號清晨,邵希彥駕駛一架運 -5 升空,執行低空飛行訓練,機上還有領航員高知學。兩人不久之前才分到一組,因此互相并不熟悉,高知學也不知道邵希彥的計劃。
按照訓練大綱,這架運 -5 要在膠縣附近進行訓練,但飛機起飛后,邵希彥并未將飛到預定空域和高度,而是直接朝東飛去,不到十分鐘就飛到了海岸線。
這一系列怪異的舉動很快就引起了高知學的注意,他立即詢問邵希彥怎么回事。然而此時邵希彥一言不發,絲毫不理高知學的詢問,由于緊張,嘴角甚至泛出了少許白沫。
高知學瞬間明白了對方的用意,由于他不會駕駛飛機,因此試圖向機場報告,但是通訊系統早就被邵希彥關閉了。
此時飛機在海面上越飛越遠,高知學根本沒打算叛逃,被裹挾的他反復勸說邵希彥返航,但是后者決心已定,八匹馬都拉不回來了。
在飛行途中,邵希彥進入機艙拿工具,高知學偷偷移動了操縱桿,試圖調整飛機航向。但邵希彥很快就發現了異常,重新調整了航向,也沒有為難高知學。
高知學也清楚自己不會駕駛飛機,更害怕飛機墜海,因此他放棄了掙扎,任由邵希彥擺布飛機。
這時機場也發現情況不對勁,一直聯系不上那架運 -5,于是立即上報有關部門進行搜索,然而范圍僅僅局限于訓練場周圍。
一個多小時后,這架運 -5 飛到了韓國濟州島,邵希彥很快發現了一塊平整的草地,于是毫不拖泥帶水地完成了降落,起落架和螺旋槳均在迫降中損毀。
飛機停穩后,計劃得逞的邵希彥開懷大笑,又情緒失控地保住高知學大哭,強調自己對不住他,實在沒辦法。高知學對面此情此情景,也被迫接受既定事實。
很快大批韓國軍警包圍迫降現場,一臉欣喜的邵希彥主動走出機艙,而高知學卻一臉茫然。國民黨方面很快得知了此事,立即同意兩人的來臺請求。
10 月 7 號,國民黨派了一架 C-46 將兩人接到臺灣,那架運 -5 也以租借的形式帶到臺北進行展覽。為了宣傳上好聽,稱兩人均為主動投誠,獎勵黃金 500 兩。實際上的叛逃者邵希彥分到了 300 兩,高知學拿到了 200 兩。
為了不連累家人,高知學改名高佑宗,意為保佑宗室的意思。他倆都被安排進國民黨空軍內部,高佑宗負責心戰工作,最后以上校軍銜退役。
高佑宗曾袒露想回到大陸,但是擔心被法律制裁,因此一直未能成行。真正的叛逃者邵希彥又被報送到大學,后來以上校軍銜退役,最后移民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