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錦緞
整整十年,A 股再度新高。
資本市場的巧合,向來都是發生在不經意間。十年之期一到,A 股就躍躍欲試,再次站在 4000 點分水嶺的埡口。
本文將從估值和基本面的視角出發,以十年之際兩輪 4000 點作為樣本,從五個切面,深度對比剖析經過十年發展,再度直面 4000 點的 A 股有何不同。
01 市場整體:估值相對高位,但杠桿率可控
行文伊始,按照慣例,我們還是先統一下數據對比的口徑(本文所有數據均取自 Choice 金融客戶端)。
2015 年 3 月 19 日上證指數突破 3600 點,僅僅 12 個交易日后便突破了 4000 點,這個區間段橫盤的時間過短,并且彼時還未到 2014 年年報期,基本面數據相對滯后,作為對比樣本相對失真。
因此我們選取了 2015 年 7 月為對比樣本,當月 A 股整體一直橫盤在 3700 點與 4000 點之間,平均的歷史點位中值在 3850 點左右,與現如今的市場表現類似。(后文中,我們以 "2015 年 " 和 "2025 年 " 分別代之 2015 年 7 月均值和即期 A 股的基本面數據)。
(1)市場規模翻倍有余
過去十年間 A 股市場最大的變化就是規模急劇膨脹,一方面 IPO 從核準制逐漸過渡到注冊制,加快了企業上市流程,另一方面科創板同樣為市場帶來了更多具備成長性的新鮮血液,2015 年 7 月暫停 IPO 前夕,滬深 A 股 " 僅有 "2780 家左右的上市公司,而截至 9 月 12 日,目前滬深 A 股不含北交所,已經有 5154 家企業。
同時以市場整體的總資產規模來看,2015 年僅有 54 萬億左右,而現如今達到了 115 萬億以上,即便科創板帶動了體量相對較小的企業規模性上市,但整體來看平均單一企業的估值水平,依然上漲了 14%。
(2)市場估值整體處于高位區間,但相比 2015 年略低
再來看一下市場整體的估值水平,目前 A 股整體的 PE-ttm 口徑下的倍數約為 21.7-22.1x 之間,去年 9 月末行情之前,整個 A 股的估值區間在 14.8-15x 之間,縱向來看現如今的估值膨脹率已經達到了 50%。
但是如果我們橫向對比,其實現如今的絕對估值并不算高,2015 年 7 月整體的平均 PE-ttm 約為 24.1 倍,明顯要高于現如今的估值水平。
(3)流動性動能強且杠桿率并不算高
流動性層面,自去年 9 月末以來,平均交易額明顯提速,并且受益于市場規模的快速擴張,本輪行情日均交易額要遠高于 2015 年同期。
同時,今年以來兩融余額屢創新高,尤其是邁入 9 月以后兩融余額突破了 2.3 萬億,不僅超過了 2015 年,也創造了本年度歷史新高,流動性目前來看相對充足。
但是十年過去了,顯然市場結構出現了明顯的變化,以目前融資余額和流動總市值的比例來看,僅為 2.5%,雖然高于過去十年的均值,但相較于 2015 年 4-5% 高點還有明顯的差距,并且融資余額占比也明顯低于 2015 年同點位的水平。
不太可能出現 2015 年流動性過剩反噬的情況,至少現階段還差的遠。
(4)資金結構比 2015 年更優
目前 A 股整體相較于 2015 年同點位,還具備一個顯著的優點,市場存量資金的結構優勢更大:
其一,過去十年間,以總流通市值口徑計算(相較于非流通市值變動更小,實際交易變動規模更大),市場玩家中基金持股的份額占比提升了 2% 左右,社保持股提升了 0.5% 左右,長線資本相對穩定。
其二,2015 年同點位下,A 股市場一般法人持股 65.7%,而目前僅為 55.4%,大幅下降了 10.3pct,而相對應的散戶持股比例有所提升,劣勢是市場橫向波動周期會變長(因為流動性波動會放大),但是好處是高位減持壓力明顯變小。
綜合來看,現如今 A 股相較于 2015 年的上下半場交接之際,在市場整體層面,無論是估值、杠桿率、流動性還是結構,都具備一定優勢。
02 行業估值:" 半導體牛 " 主題鮮明,行業估值略低于 2015 年
看完了市場整體的情況,我們再從行業視角出發,回顧下這兩輪 4000 點,驅動市場增長的行業有何不同,行業整體的估值水平又有何差異。
(1)從地產基建牛到電子半導體牛
想要理清市場增長的動能在哪,我們還是以 3000 點為起點,重新回顧下 2015 年和今年的漲幅過程。
2015 年從 3000 點抬升至 3800 點,經歷了 29 個交易日,這一輪 A 股站穩 3000 點是去年 9 月 26 日,至今大約經歷了 235 個交易日左右,慢牛的特征明顯。
2015 年突破 4000 點的行情中,增速最快的行業為建筑裝飾、機械設備及交通運輸,整體來看圍繞的就是大基建和地產。通信和電力設備表現也很不錯,彼時移動互聯網基建還未落幕,5G 時代還未來臨,正是資本開支密集周期,也比較符合當時的核心敘事。
同時今年以來的小牛市與 2015 年最大的區別之一,就是分化行情比較明顯,我們可以看到去年以來申萬漲幅居前的行業增速均超過了 100%,而 2015 時增速最高的行業也不到 80%,屬于普漲行情。
其中有七個行業本輪行情漲幅未能趕上 2015 年漲幅,分別是:建筑裝飾、煤炭、交通運輸、石油石化、公用事業、食品飲料和房地產。其中除了食品飲料外,其余均與地產和基建強相關。
(2)行業估值短周期處于相對高位,但談泡沫有點早
再來看一下行業具體的估值水平,目前絕對估值最高的三個行業分別是國防軍工、電子和計算機,估值倍數均突破了 50x。
橫向比較估值百分位來看,申萬一級 31 個行業中,有 22 個行業的近三年估值百分位突破了 90%,其中有 18 個行業百分位達到了 95% 以上,幾乎是人是鬼都在秀,只有白酒(食品飲料)在挨揍。
如果對比 2015 年同點位來看,現如今大多數行業的估值還沒有脫離合理區間,談泡沫或許真的有點早。
03 資產質量:資產結構和收益質量都明顯提升
在整體了解完行業的市場表現后,接下來我們從基本面視角出發,具體聊一聊十年間 A 股整體的資產質量變化如何,本輪牛市的基本面支撐力度如何,先來看看整體的資產質量。
(1)負債率和資產結構均有所改善
過去十年間,A 股整體的負債率下降了 1.01pct,正如前文所言,A 股過去十年內資產側總值翻了一倍有余,在資產和負債的基數增高,同時被拉低均值的情況下,整體的負債率下滑了 1%,實際重資產企業的下滑幅度要略微大于 1%。
樂觀的論調是整個資產側壓力減輕,悲觀的論調時企業相對擴張停滯,可能陷入所謂的 " 資產負債表的衰退 "。顯然這 1% 變化并不是內生性的,科創板上市后一大批輕資產輕負債的企業帶動了負債率的下滑,同時 A 股擴容后,權益類資產增高,負債肯定也會出現常規性的下滑,實際并沒有出現超預期的變化。
同時,從有形資產占比來看,資產質量也得到了進一步優化,商譽等抬高資產上限的 " 泡沫 " 型資產占比逐步減少,有形資產占比提高。
(2)資產盈利能力有所下降,但收益質量明顯增長
從資產的利用效率而言,A 股整體的總資產周轉率出現了相對明顯的下滑(主要受制于營收側相對疲軟的表現),從 0.78 下降至 0.55;凈資產收益率也從 6.7% 下降至 4.4%。
但是從收益的質量來看,過去十年間的趨勢一直也是穩中向好的,經營性活動收益占利潤總額從 68.2% 提升至 73.9%(理財收入、補貼等一次性收入下滑明顯),扣非凈利潤占利潤的比值也從 89.3% 提升至 94.6%。
04 成長性:短周期成長性較弱,長周期研發投入提升明顯
當然,也不全是好消息,本輪牛市基本面和 2015 年相比,最大的弱勢可能是階段性的成長性疲軟,無論是營收側還是利潤側。
(1)營收、利潤相對增速明顯減弱,高成長性行業成稀缺標的
2015 年正值數字化轉型和地產基建巔峰發展末期,A 股整體的營收增速非常迅猛,三年累計增速達到了 17.07%,而今年中報期 A 股整體營收的三年累計增速僅為 1.27%;利潤側的差距更為明顯,2015 年中報期歸母利潤三年累計增速 36.9%,而今年中報期歸母利潤三年累計下滑了 3.75%。
當然,即便整體出現了階段性的成長性下滑,但分行業來看主要還是地產基建相關拖累了整體增速,我們統計了 2015 和 2025 中報期不同行業的營收增速差,地產增速差達到了 1.5 倍以上。
也有一些周期性比較明顯的行業比如煤炭、石油、農林牧漁近三年營收增速差反超了 2015 年。
(2)資本開支逐漸保守
資本開支層面也能印證目前 A 股企業信心不足的問題,雖然隨著市場規模的不斷攀升,整體的資本開支絕對值翻了三倍以上,但從增速來看,2015 年同期資本開支三年復合增速能達到 4%,而目前 A 股整體的資本開支還處在負增長的區間內。
不過對于高新技術企業而言,又是一番圖景。
(3)押注技術創新,研發投入成為企業投入重點
雖然在短周期內,無論是營收利潤的增速,還是資本開支的增速占比,目前都比不過 2015 年同期同點位,但是成長性的另一面,針對前沿技術層面的研發投入,現如今是要遠高于 2015 年同期的,占總營收的比例增長了近 1pct。
當然這其中有結構性的因素(科創板),但是考慮到科創板整體的營收規模和投入規模絕對值有限,放在 A 股整體下測算,實際帶動研發投入增長的絕不是某一個單一行業或者企業,而是市場整體意識到研發投入對技術創新的積極意義。
05 營運側:營運能力全面提升,回報率明顯加強
最后,我們再來看看企業營運側,2015 和今年的兩輪牛市,有何不同。
(1)費控水平優異,營運效率明顯提速
費率層面,過去十年間 A 股整體的費率總體處于下滑的趨勢重,其中銷售費率從 4.43% 下滑至 3.14%,考慮到實際毛利趨勢也在下滑,實際的銷售困難度(毛利 - 銷售費率)并沒有降低。
而管理費率下滑是 A 股企業節流的重頭戲,過去十年間管理費率整體從 9.33% 一路降低至目前的 5.67%,今年中報期管理費率創近 10 年的新低。
(2)現金流絕對值減弱,但償債能力有所增強
流動性層面,目前現金流等價物的絕對貢獻值是要低于 2015 年的,貨幣資金占總資產的比例從 4.52% 下降至 3.87%。但是受益于負債率下滑,A 股整體的償債能力和現金流兌付能力是要高于 2015 年的,流動比率速動比率都有所提升。
同時分紅趨勢也在加速,目前 A 股參與分紅的民企比例接近 50%,2447 家近三年連續現金分紅;在 3569 家上市滿五年的滬深 A 股上市公司中,1681 家近五年連續現金分紅,其中 210 家近五年分紅連續增長。
(3)員工規模達到就業人口 4% 以上,薪酬接近翻倍
最后再來看一下十年過去后,A 股的員工規模及薪酬待遇的變遷,2015 年 A 股上市公司員工總規模約為 1995 萬人,而截止今年年報期披露的數據,目前 A 股所有上市公司的員工總數達到了 3064.17 萬人,其中本科及以上員工占比從 26.99% 增長至 32.36%。
按照人社部的數據,目前全國就業人口規模約為 7.34 億,也就是說 A 股企業涵蓋的就業人口達到了全國就業人口的 4.2% 左右。
總體而言,十年間 A 股企業整體在營運側,能夠做到在節流的同時,保持營運能力的穩重有進,同時結合外部政策,A 股整體的分紅率也在提升,覆蓋的員工數和員工薪酬也節節攀升,營運側質量提升明顯。
06 總結
行為至此,我們做一個總結,今天我們的切入點是對比 2015 年牛市和本輪牛市的估值、基本面,那么我們直接來講本輪牛市相較于 2015 年,在市場估值、基本面各個方向,存在著哪些優劣勢:
優勢方面:
· 目前市場的估值水平相較于 2015 年,還不算高,整體的杠桿率較低,流動性動能有充分的潛力可以釋放,上方壓力的潛在套現盤也比 2015 年小。
· 細分行業的估值還未突破絕對高點。
· 無論是資產結構,還是收益質量都更優,資產質量優勢明顯。
· 長期主義的敘事比較明朗,企業研發投入意愿要明顯優于 2015 年同期。
· 營運質量大幅改善,控費效率高,周轉率提升明顯。
劣勢方面:
· 相較于 2015 年,行業分化相對明顯,市場可能存在分歧。
· 無論是營收側還是利潤側,亦或是資本開支力度,短周期內的成長性不足,信心略低。
最后一句話總結:本輪牛市相較于 2015 年,強的是現階段的基本面,弱的是短周期內的增速預期。
當然,數據可以回溯、對比、分析,但市場永遠向前,從不停留。每一輪牛市,宏觀環境、產業格局、參與者結構、資金屬性都不盡相同。我們梳理過去,并非為了預測未來,而是理解當下所處的位置與方向。
投資終究是面向未來的決策。歷史經驗可借鑒,卻不可復制;數據可參考,卻不可依賴。
本文系基于公開資料撰寫,僅作為信息交流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