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鯨新聞 5 月 8 日訊(記者 石雨)藍鯨新聞記者梳理顯示,除因處于風險處置期而暫緩披露年度信息報告的華夏久盈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外, 行業其余 34 家保險資管公司 2024 年業績數據已盡數公布。
2024 年,保險資管公司共實現營收 416 億元,同比增長 14.4%,同期攬入 183.5 億元凈利潤,同比增長 18%,其中 21 家實現營收與凈利潤的雙增。34 份成績單,勾勒出保險資管公司的行業全貌:頭部效應顯著,業績分化加劇,整體呈現 " 普漲中調整 " 特征。
2025 年,面對多變的市場端環境與負債端壓力,保險資管如何平衡規模擴張與風險管理?答案或藏在 " 資負聯動 " 與 " 穿透式風控 " 的轉型密鑰中。
業績普漲中延續分化,頭部三甲凈賺超 90 億
從機構表現來看,國壽資產、泰康資產 2024 年營收繼續領跑行業,分別實現 67.03 億元、62.82 億元,分別同比增長 27.5%、23%,也是行業僅有兩家營收超過 50 億元的保險資管公司。
截至 2024 年底,國壽資產合并管理資產總規模近 6.2 萬億元,較年初增長 15%,合并管理第三方業務規模超 9200 億元,較年初增長 28%。在 2025 年工作會議中,國壽資產提及,其多元業務體系基本成型,建立起適應三方業務的資產配置方法論和一體化營銷模式,國際業務拓展取得新成績。
截至 2024 年末,泰康資產管理資產總規模超 4.2 萬億元,其中受托管理的第三方資產總規模超 2.5 萬億元。
國壽投資的營收在 2024 年超過平安資產成為行業第三位,攬入 42.33 億元,同比增長 28%,截至 2024 年底,國壽投資累計簽約規模超 9500 億元,同比增長 17%,在管資產規模超 5800 億元,同比增長 14%。平安資產營收 40.45 億元,較上年有 5.4 個百分點的收縮,主要受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波動影響。近期,平安資產還迎來重要人事變更,4 月 30 日,公司公告,總經理羅水權因工作調整不再擔任總經理,指定董事長黃勇兼任總經理臨時負責人。
排在其后,則是太保資產 22.47 億元的營收,位列行業第五位。太平資產、華泰資產、人保資產、新華資產、陽光資產、長江養老 6 家保險資管公司 2024 年營收超過 10 億元,同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其余 23 家保險資管公司 2024 年營收均不足 10 億元,其中,建信保險資產、中再資產等 5 家公司營收介于 5-10 億元,另有 10 家保險資管公司營收不足 3 億元,明顯分化。
利潤榜單中,國壽資產、泰康資產及平安資產依舊占據保險資管公司的利潤前三甲,去年分別實現凈利潤 38.57 億元、28.43 億元和 24.51 億元,其中國壽資產和泰康資產凈利潤增幅均超過 30%。
國壽投資 2024 年凈利潤突破 10 億元,達到 15.49 億元,而其余 30 家保險資管公司 2024 年凈利潤則均不足 10 億;太平資產實現凈利潤 9.32 億元;太保資產、華泰資產分別實現凈利 8.31 億元和 8.28 億元。另有 24 家保險資管公司凈利潤不足 5 億,其中 12 家不足億元,此外,唯一虧損保險資管公司太平資本 2024 年出現 0.16 億元凈虧損。
以同比變動情況來看,安聯保險資產在 2024 年實現扭虧為盈,全年凈利潤 0.16 億元;國華興益資產、交銀康聯資產、合眾資產等 22 家保險資管公司 2024 年利潤同比上行,中英益利資產、中郵資產等 12 家利潤有所下滑。
將時間線拉長來看,保險資管行業的規模化和集中化趨勢正在逐步加劇。
" 大型機構依托于股東背景、資源稟賦以及品牌優勢,占據有利位置;中小機構則更為需要依托于精專于細分市場、創新業務模式等方面發力。" 業內人士向記者分析指出。
收益表現方面,從資管產品為例,據 Wind 數據,2024 年保險資管產品中,權益類、混合類、固收類產品的收益中位數分別為 7.23%、4.91%、4.00%,前 25 分位分別為 14.26%、11.08%、5.49%,后 25 分位分別為 2.84%、1.08%、2.73%。表現最佳的權益類產品中,普通股票型、增強指數型、股票型 FOF 保險資管產品的 2024 年收益中位數分別為 7.12%、10.30%、4.56%,相比公募同類產品有超額表現。
2025 謀局:聚焦資負聯動、加碼風控管理
當前,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給保險資產配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近年來,隨著投資環境發生變化、資負利差收窄,監管部門通過引導保險行業合理降低負債成本、發展浮動收益型保險產品等舉措,為資產端優化配置結構、穩定長期回報爭取一定的時間和空間。資產端要與負債端相向而行,主動有所作為,通過資負兩端持續深入互動,推動投資和業務長期健康發展。" 中國人壽副總裁、首席投資官劉暉年初在撰文中提出。
作為最主要的長期資金管理者,保險資管機構持續在專業投資、資源優勢、人才積累、品牌優勢等維度構建核心競爭力。2025 年,各機構該如何謀篇布局?
國壽資產提出 2025 年以 " 七個更高 " 抓好全年各項工作,其中針對強化投資收益能力提及,要提升全球化全領域資產配置和投資管理能力,精準布局中長期投資,深化資負聯動;固收投資要著力穩配置、強交易;權益投資要把握市場機會,提高投資效率;另類投資要落實 " 一核雙翼、三線并進 " 要求,加強投資風險管控;研究要形成合力,完善 " 政研、產研、投研 " 體系。
人保資產副總裁袁新良在近日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召開的 2025 年一季度保險資金運用形勢分析會上提出,當前形勢下,要做好資產配置的 " 四個應對 ",一是適應經濟轉型趨勢,全面強化股權投資能力,深化產業鏈龍頭企業合作;二是積極把握存量資產機遇,提升資產定價、投后管理能力;三是構建多元化的二級權益投資策略;四是持續優化研究、決策、人才管理體系,全面提升復雜環境下把握投資機遇和防范投資風險的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記者交流過程中,多位業內人士強調,保險資管機構應重點關注風險防范,提升全面風險管理能力,使風險管理與內控合規有效協同,促進行業實現穩健運行和高質量發展。
具體包括如嚴格執行資產穿透管理要求,秉承 " 應穿盡穿 " 原則,穿透識別投資資產的實質風險;加強資負聯動,加強期限結構匹配管理,主動防范期限錯配風險,防范利差損風險;及時充足計提信用風險損失準備,提升會計層面對風險信息反映的及時性和準確性,通過前置的風險撥備管理,為公司長期價值創造提供緩沖墊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