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華為發布會結束后,熱度可以說是直接拉滿,差評君的各種行業群里全在聊,熱搜一天下來就沒停過,討論度高得有點離譜。
在這場發布會上,華子不僅發布了全面搭載鴻蒙 5 的 nova 14 系列和新的穿戴設備,還推出了萬眾矚目的鴻蒙 PC 系統,以及一款輕薄本和折疊電腦。
有關新品的具體硬件配置、價格啥的,感興趣的差友們可以回看昨天托尼寫的推送,差評君就不在這多啰嗦了。
今天這篇推文,重點要講的不是發布會上的硬件產品,而是關于整個鴻蒙生態。
雖然余總在幾個月前就預告過鴻蒙 PC 會在五月登場,但包括差評君在內的很多人都沒想到,華為不僅準時讓鴻蒙 PC 見面了,而且完成度還如此之高。
現在伴隨著非常完整的鴻蒙生態,差評君覺得也是時候借著這場發布會上的內容,和大家聊聊這件事了。
首先是普通消費者最關注的智能手機領域,華為這次發布了新的 nova 14 系列手機,而且這次全系已經搭載了 HarmonyOS 5 。
華子不僅在這個時候發布了 nova 14 系列,而且還宣布全面搭載鴻蒙 5 ,其實也能看出他們這次還是很有信心的,覺得鴻蒙 5 能夠留住用戶。
這一步邁出去,也能加快主流市場對鴻蒙 5 的接納速度,讓更多人體驗到這個全新的系統。
比如拍照的時候路人亂入,本來一張沒法看的照片,經過 AI 這么一調整,又可以發朋友圈收割一波點贊了。
而且這個 AI 魔法移圖甚至還會幫你微調一下光影效果,細節拉滿。
舉個栗子,比如你在跟小藝對話的時候,她不僅能夠結合上下文感知你的情緒,而且還支持連續對話,更像是一個真人了。
另外,在不方便接電話的場景,你也可以使用小藝幫接來省不少事兒。
但幫你接電話只是第一步,你可以自定義小藝該怎么回電話,掛完電話還會幫你記錄完整對話,順便生成一份摘要,避免你錯過重要信息。
比如碰一碰功能,大伙在其他手機上頂多也就分享個照片和視頻啥的,而鴻蒙 5 上卻已經有超過 30 款應用給這個功能做了適配。
支持實況窗的應用現在也超過了 60 個,基本大家常用的滴滴打車、美團外賣和航旅縱橫等軟件,都已經做好了適配。
按照現在的勢頭,鴻蒙的迭代和進步速度,可能比你想象的還要快。
不過如果只有手機的話,還不足以支撐起鴻蒙生態的巨大拼圖,在發布會后半段,咱們的余總閃亮登場,掏出了重磅級的產品折疊電腦 —— MateBook Fold 非凡大師。
平常的筆記本電腦采用屏幕和鍵盤布局,但 MateBook Fold 非凡大師采用了類似折疊屏的方案,展開之后是一整塊完整的屏幕。
因為其他電腦廠商知道,在這種形態下,無論是 Windows 還是 macOS ,如果沒有高強度的系統和軟件級的重新適配,很難把這個折疊屏幕能力發揮到最大,它會更像是為了堆硬件而生的產品,無法真的大規模推向市場。。。
何況這個電腦內屏還是全觸摸的,可見即可點,既是電腦,又是平板,平常人哪兒見過這種陣仗?
平常的話開發者可能頭都大了,畢竟這年頭就連手機和平板電腦的軟件都不通用。。。
可為什么華為敢呢?因為開發者給鴻蒙電腦做適配的工作量,也許沒有你想的那么大。
這里就不得不提到鴻蒙的 " 一次開發,多端部署 " 戰略,以及鴻蒙的整個融合生態了。
這些特性第一次大放異彩,是在今年年初的 Pura X 上,人們發現軟件的開發靈活性,可以支持人們在硬件上解鎖更有趣的產品。
而這次 PC 端的發展,更是驗證了鴻蒙系統開發的前瞻性。
簡單來講,由于手機和電腦用的都是鴻蒙系統,所以開發者就可以用最快的速度讓移動端應用來適配電腦,而不是重新開發一個新的出來。
不止 WPS ,還有像是東方財富這類軟件,不僅第一時間就做好了適配,也專門針對折疊屏設計了新的功能,上邊看行情,下邊用來做交易。
比如 WPS 不僅做了深度適配,還首創了雙屏演講者模式,屏幕上半部分是 PPT 頁面,而下半部分則可以顯示諸如提詞器之類的內容,這在傳統形態的電腦上是見不到的。
說真的,有一個事兒我得感謝華為 —— 要不是因為鴻蒙生態的應用適配推廣,我都不知道我們已經有了這么多國產軟件新選擇。。。
這也正是華為另起爐灶的優勢,鴻蒙從設計之初就可以不受傳統筆電形態的限制,無論是布局還是操作方式,都是你在傳統筆電上體驗不到的。
而且得益于鴻蒙做了以微內核為主的全新架構,這一整套操作體驗下來,鴻蒙 PC 也確實很絲滑,哪怕到了 PC 上面,流暢也是鴻蒙的祖傳優勢。
其實到這里,差評君在文章一開始的疑問也差不多解決了,那就是華為這場發布會的到來,意味著許多國外大廠十幾年來想要達成的手機電腦統一生態,被華為搶先一步實現了。
微軟曾經推出過 Windows Phone 和 Windows 10 Mobile ,但現在別說手機了,就連 Windows 電腦的版本都各玩各的。。。
谷歌雖然憑借安卓占據手機半壁江山,但電腦卻只能憑借低端的 Chromebook 占據一些教育市場。
蘋果其實是最有希望的,幾年前憑借 ARM 芯片讓 Mac 電腦華麗轉型,但至今都和 iOS 隔著一道墻。
而差評君這次最佩服的,就是華為不僅掏出了一個大家從來沒見過的統一生態,而且真實的裝在手機和電腦上,一步步的實現了幾年前的構思。
無論是手機、平板還是電腦,它們的系統都只有一個名字,叫做 HarmonyOS 5 。
借助畢竟鴻蒙是一個全新的生態系統,它的軟件陣營肯定比不上其他兩家,但華為想了一個很聰明的方法,那就是借助國產的力量,找到替代方案。
你有 Office ,我就有 WPS ;你有 Premier Pro ,我有剪映;你有 Zoom ,我有騰訊會議,你有 PhotoShop,我有悟空圖像,你有 AutoCAD,我有中望 CAD。
不像我們的制造業,在國人肯拼肯吃苦的精神下,早早奠基了世界第一制造強國的基礎,把美國急的昏招頻出又對我們無可奈何。而系統和軟件對比可以摸得到的制造設備,擁有更高強度的依賴性,所以一直是我們國產最難以撼動的難關。
軟件生態卡起脖子來,是最讓人難受的,因為它很可能在一夕之間讓設備變磚。
實際上這也不是什么杞人憂天的事兒,畢竟谷歌早早的就斷了華為的安卓路,今年 3 月華為 PC 的 Windows 授權也已到期,很多科研工作者賴以生存的工程軟件,在制裁名單里的企業就沒有使用資格。
但這次鴻蒙生態的發展,給了國產軟件一個登上前臺,被大眾認識到機會。國外巨頭們也許對新生的鴻蒙不屑一顧,而國產軟件正可以借著他們放棄的時機,就此走出更廣闊的天地,今天也許就是第一步。
鴻蒙的開發者們也非常努力,半個月的時間就讓鴻蒙 PC 應用增加了 700 多個。
余總在發布會上說:" 國產電腦系統起步晚,但我們要做難而正確的事情,共建共享鴻蒙新世界。"
余總這句話,一下子就讓我回想起了 20 年前,其實那個時候我們就已經有了自己的處理器龍芯,國產硬件起步雖然比較早,軟件卻始終進展不大。
哪怕上次我們給大家做龍芯電腦的評測時,里面的系統依舊還是 Linux 。。。
所以基于這個長久以來的慣性,在鴻蒙 PC 正式公布之前,網上很多爆料都在說鴻蒙 PC 也會是一臺基于 Linux 的電腦。
結果這場發布會之后,華為給了我們所有人一個意想不到的驚喜。
從 40 年前的麥金塔電腦到現在的 M 芯片,蘋果告訴我們從頭建立一個 PC 生態到底有多難;從 Windows Phone 到 Windows 10 Mobile ,微軟告訴我們從頭建立一個橫跨手機和 PC 的生態有多難。
但是華為現在用逐步前行的鴻蒙反向證明了這個問題,告訴大家,鴻蒙不僅要走的比前人更遠,并且在開發者們的鼎力支持下,國產系統軟件生態的未來也將會一片光明。
撰文:百威
編輯:結界 & 米羅
美編:煥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