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 5 月 20 日,因為《民營經濟促進法》的正式施行,將留下更深遠的意義。作為我國第一部專門關于民營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法律,《民營經濟促進法》第一次將堅持 " 兩個毫不動搖 " 寫入法律,第一次明確民營經濟的法律地位,第一次在法律中規定 " 促進民營經濟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是國家長期堅持的重大方針政策 " ……其核心,是將黨中央對民營經濟平等對待、平等保護的要求落下來,為民營經濟持續創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發展環境。
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奇安信科技集團董事長齊向東在參加《央視財經評論》時表示,《民營經濟促進法》的落地實施,不僅讓民營企業家吃下了 " 定心丸 ",更讓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可能遇到的現實難題有了法治藥方。在他看來,《民營經濟促進法》不僅破除了制約民營經濟發展的隱性壁壘,更通過構建市場化、法治化的營商環境,讓民營經濟的創新活力得以充分釋放。可以預見,在法律的保駕護航下,民營經濟勢必在中國式現代化征程中扎根更深、生長更活躍,在高質量發展的賽道上跑出 " 中國速度 "。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國新設民營企業 197.9 萬戶,同比增長 7.1%,超過過去 3 年平均增速。這樣的增長勢頭,疊加《民營經濟促進法》正式實施,會產生怎樣的效應?齊向東告訴《央視財經評論》,市場競爭大環境改善了、不確定性降低了,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自然就上來了。破除行業準入限制,民營企業可以充分發揮比較優勢;發展環境預期穩定,民營企業可以放心布局重資產項目、制定長期攻關路線圖。更深刻的價值還在于,這種公平競爭生態將催化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共進的協同效應,形成更加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產業生態。
關于法律如何落地見實效,齊向東跟《央視財經評論》分享了一個關鍵詞,是 " 釘釘子精神 ",也就是要打通實施的每個環節,包括進一步細化法條的相關表述,用細則和條例徹底破解模糊地帶;打造有力度、有溫度的執法體系,打通法律落地生根的 " 最后一公里 ";構建 " 司法、行政、社會參與 " 的監督網絡,堅決保障企業合法權益。這樣法律才能真正釋放制度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