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喬伊
當魏牌提出 " 為用戶而改變 " 這句話的時候,其殺傷力至少在發布會結束前,并沒有多大。
道理很簡單,在如今這個時代,幾乎所有造車的人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滿足用戶的需求。
所以,當昨天魏牌在上海的交付中心舉辦 " 為用戶而改變——魏牌特別活動日 " 的時候,第一個讓人想要知道的是,魏牌的改變,究竟要怎么變?
事實上,在魏牌的特別活動日里,產品與技術還是有更新的。比如,魏牌煥新上市的藍山,以及屬于長城整個集團的,下一代 " 全動力智能超級平臺 "。
通常情況下,廠商肯定將這兩個內容作為一場發布會的核心。但在魏牌的品牌特別活動日中,這兩件事的權重卻都沒有蓋過用戶服務體系。
這對于魏牌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轉變。
追根溯源,魏牌的誕生,首先就帶有非常濃烈的魏建軍個人烙印。因此,埋頭造好車,把品牌運營下去,真正創造出一個屬于中國的百年汽車品牌,才是這個品牌創立初期的核心目標。
這在過去的中國汽車市場傳播語境中,甚至在過去一百來年的汽車制造邏輯中,都沒有問題。問題在于,當一大批新汽車品牌出現之后,用戶在整個汽車工業制造領域中的主導作用被無限放大了。
于是,好產品是決定購買的一個組成要素,但給不給得到情緒價值,老板有沒有人格魅力,就越來越成了決定購車權重更大的因素。
但其中還有一個重要的點在于,人們通過這樣的領導人下場傳播,認知到了魏建軍,也認知到了長城,更認知到了魏牌。但僅僅只是認知遠遠不夠,它更應該能夠在提供硬核產品力之余,同樣能夠提供充沛的情緒價值。
這就是魏牌最核心的轉變要素。而魏牌選擇的道路是:用戶定義魏牌形象,渠道、產品煥新升級。
圍繞用戶的改變
從表面上看,魏牌的這場改變,有一個很大的點,在于營銷渠道調整,在于品牌親自下場,搞出了一整套完整的直營體系。
但如果只是營銷層面上的轉變和營銷模式的調整,似乎還不能完整概括魏牌的這次變化。
按照魏牌的規劃,這種直營模式的出現,賣車只是其核心功能的其中一部分,更重要的是,魏牌希望通過這種布局,真實地打通與消費者的鏈接鏈路。
因此,我們會看到魏牌通過新媒體平臺建立數字化觸點收集反饋,并針對用戶西部自駕游需求,打造西部服務保障線,在青藏線、川藏線、青甘環線上,建立了 30 個護航驛站,每 200 公里一個救援點,最遠的網點不超過 350 公里。
線上、線下的聯動,其實解決的就是我們剛才提到的在提供硬核產品力之余,同樣提供情緒價值的問題。
因此在著名旅游線路上的造站,首先是針對產品核心功能,與選購用戶的出行、旅游方式的預判,更重要的是體現出魏牌的整體打造邏輯。未來,廠家與魏牌用戶的鏈接,絕不只是在銷售終了之后就完結,而是需要在使用的全生命周期進行關聯與互動。
當然,這樣的宣示,也并不僅僅只是一個品牌運營的理念或者口號,而是真實地在產品的制造與銷售過程中深度應用。
比如,魏牌會根據對于用戶需求的洞察,推出多項針對性解決方案:提供晨光白、薄暮青、暮夜黑等個性化車身配色;打造抗菌率 99.9% 的兒童優先綠色座艙;搭載國標 3 倍安全標準的電池;全系標配全工況效率最優的 Hi4 性能版。
再比如,魏建軍對于最早支持魏牌,購買 VV7 的首任車主,在品牌 8 周年之際,推出了 " 置換全新藍山,補貼 8 萬 " 的獨享金融政策。
從用戶運營中心網點,到產品打造思路,再到購車金融政策,多維度、立體的變化,使得圍繞用戶的變化這個產品點,也變得豐富與立體了起來。
全新技術平臺,助你看見未來
前一段時間,長城一個核心的輿論關注點在于,宣布自己永遠不會造增程。
毫無疑問,這和魏建軍有堅持、不妥協的人設保持了一致。不為了眼前的利益而放棄自己對于技術路線、技術深度的鉆研,是能夠獨創技術路線、實現深度技術的核心要素。
這也就是在昨天,我們能看到長城發布 " 全動力智能超級平臺 " 的原因。而對于魏牌、或者長城而言,這套超級平臺的出現,將會在很大程度上解決未來的自身技術路線確定的問題。
簡單來說,在補能體系上,混動體系上,以及智能體系上,未來的長城產品都將基于這套整合完備的全動力智能超級平臺來實現制造。
此時,我們基本上可以理解為什么在前一段時間長城要宣稱不造增程的原因。
因為體量足夠大、技術實力足夠強,也有足夠銷量與利潤保障的長城,有足夠的底氣與能力,跳過中間路線,直接通向更為明確的新能源路線的前方。
而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依托這套全動力智能超級平臺可以實現的是,除了增程以外的任何類型系能源車,都可以在長城技術體系下買到。
所以,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為什么長城要花如此大的力氣打造魏建軍的行業領軍者人設,為什么要投入如此大的成本來實現與用戶的全觸電接觸,不難得出結論,其所想要實現的,就是當用戶想要選擇長城的時候,長城豐富的技術實力呈現,能夠給到他們所有想要購買的新能源品類產品(增程除外),最終實現營銷、情緒價值提供、以及技術產品提供的完美閉環。
當然,長城亮出了自己的牌,現在輪到消費者出牌了,有沒有效,能不能被這套完整的商業邏輯打動,能否體現在銷量報表上,這就是下個階段我們會十分有興趣關注的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