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通社觀察 自去年工信部提出 " 同步推動內燃機技術發展 " 的倡導以來,吉利、奇瑞、長城等多家車企均提到,未來汽車的動力將是多元的,仍將繼續投入燃油車的技術和新品的研發。
近兩個月,燃油車月銷量的同比跌幅,較去年同期有所收窄;乘用車市場的新能源車月度滲透率雖然重回 50% 以上,但維持在 51% 上下波動。
這是否意味著,燃油車將迎來新的增長期?或者說,燃油車能否在乘用車市場站穩腳跟,維持半壁江山?
據月度新車上險量分析,2023 年至今,新能源車的月銷量隨著基數越來越大,仍保持較快增長趨勢,并連續 14 個月同比增長;而燃油車的月銷量,經過連續 13 個月同比下滑,在今年 3 月實現同比 5.7% 的回升,但整體銷量的增長勢頭尚不明朗。
根據新車上險量,從年度累計來看,2022 年、2023 年、2024 年、2025 年前 4 個月,新能源車滲透率分別為 25.6%、33.7%、46.0%、47.7%。
今年 2、3、4 月,新能源車的月度滲透率在 51% 上下浮動,回歸去年最高水平。不過,燃油車月銷量的同比跌幅,較去年同期有所收窄。
也就是說,新能源車銷量繼續保持同比增長,才能保證滲透率爬升。
根據 2024 年前 4 個月車企銷量排名,以比亞迪、吉利、奇瑞等為代表的自主品牌,實現同比快速增長,而多數合資品牌的銷量呈現不同程度下滑。
另據中汽協分析,今年 4 月,中國品牌乘用車占比已超七成。
智電化時代,合資車企需要快速轉型,強化自身的差異化優勢才能贏得市場。
在出口方面,燃油車仍然是主力。1-4 月,乘用車出口 160.9 萬輛,同比增長 4.6%,其中燃油車出口量 100 萬輛,占比超 6 成。不過,新能源乘用車出口 60.9 萬輛,同比增長 48%,拉動了整個乘用車市場的出口增長。
回到開頭問題,燃油車是否要迎來新的增長期?
自去年下半年以來,燃油車正在追平 " 智能化 ",這一趨勢在今年的上海車展上更為明顯。燃油車銷量同比回落幅度收窄,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這一措施的有效性。
燃油車 " 與時俱進 " 的轉型,提升了自身的競爭力,進一步刺激了消費,維穩大基盤。
不過,鑒于新能源車優惠待遇加碼,燃油車仍然面臨著不小的壓力,今年在國內的市場份額更可能會進一步縮小。比如購置稅補貼、" 以舊換新 " 的政策傾斜、" 公務用車采購全面國產化,優先選用新能源汽車 " 等等相關政策的扶持。
(圖 / 文 網通社 王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