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于 707 的爬蟲之家 ,作者炮霸 707
本來想寫一下最近網上出的不知名某新型 155 毫米自行加榴炮的事兒,但是寫著寫著發現牽扯的東西實在太多了……
于是,就想把相關的問題慢慢拆開來說一說。
今天本炮霸不才,再給大家說一說藥筒和模塊化裝藥。
在過去的兩篇文章里,本炮霸呈講過一些 PLZ-05 用藥筒的問題。
長期以來,不少熟悉我國 155 毫米自行加榴炮發展的寶子們對于 PLZ-05 型 155 毫米自行加榴炮使用藥筒發射藥的怨念頗深。
背后的原因嘛,其實很簡單。就是藥筒發射藥無法像模塊藥那樣能方便的實現發射藥的自動裝填,而發射藥的自動裝填對于進一步提高火炮的射速十分有利。
以上的邏輯,咋一看沒啥問題,但是如果深入的了解當今模塊發射藥的情況后,你就會發現遠不是那么回事兒?
先說結論,就是在沒有實現發射藥的自動裝填時,采用模塊藥的火炮射速是存在虛標的;并且有些之前聲稱的實現了發射藥自動裝填的火炮,極高的戰技指標背后是有若干前提的。
以目前時間上最多的 52 倍 155 毫米加榴炮為例,如果它使用雙模塊發射藥的話。在射擊較近距離目標時,會使用 1~2 個小藥號的發射藥;在射擊較遠距離,則會使用 3~6 個大號裝藥的發射藥。也就是說,52 倍 155 毫米加榴炮會使用兩個模塊,六種組合,最多一次性裝填六個模塊藥。
早期的模塊藥大多為了裝填方便以及確保穩定傳火,而將模塊設計成插接式的。在平時儲存時,模塊藥單個儲存,但是當將其裝填近炮膛之前會把若干個模塊插接在一起。因為需要插接,所以這個模塊是有方向的性的。在光線較暗或者能見度較差的戰場環境下這個模塊藥的插接是要費時間的。
后來有些模塊藥改善了傳火性能并改進了裝填方式,所以這些模塊藥就不再需要設計成插接式的,于是就有了非插接的模塊。這種模塊藥的好處是,傳火沒有方向性,無論什么樣的戰場環境都不怕把模塊方向搞錯了。
如果是實現了發射藥自動裝填的加榴炮,在發射藥裝填時,發射藥一般會經過一個托藥盤過渡的。在放入托藥盤時,插接式模塊藥是要完成插接的動作,并且一次性擺入所需的數量;而非插接式模塊藥則只需要一次性擺入所需的數量即可。
然而對于那些個沒有實現發射藥自動裝填的加榴炮來說,它們的上邊是沒有托藥盤這個設計的。火炮在發射時,是需要裝填手人工把發射藥裝填到炮膛中去的。大家就想吧,裝填小藥號的 1~2 兩個模塊,和裝填大藥號的 5~6 個模塊,是能一個速度進行裝填么?插接式模塊藥,先得從藥艙里取出來完成插接;非插接式模塊藥,取出來摞一起然后耍雜技……
要知道火炮里,一個位置一個兵,插接模塊和摞一起的活是沒人幫裝填手干的。
既然沒有托藥盤的加榴炮裝模塊藥這么費勁,為啥不給它設計一個托藥盤呢?
原本這些炮使用的是軟藥包,軟藥包是不能用機械往炮膛里推的,所以只能用手裝,而不能用托藥盤。另外大藥號的軟藥包是一個整體,手工裝填是要比摞一摞的模塊藥更方便的。
長期以來,PZH-2000 的高射速被認為是當下自行火炮界的天花板,PzH 2000 能在 9 秒鐘時間內發射 3 發炮彈,56 秒內發射 10 發,在 1 分鐘之內連續的發射 10-13 發炮彈。這些數據看著嚇人,但是都是在使用方便裝填的小藥號發射藥。如果換成摞一摞的發射藥鐵定是實現不了的。這也就是在正式的數據里,PZH2000 的射速只有 3 發 /10 秒、8 發 / 分、20 發 /3 分的原因。
不知道各位寶子有沒有發現,其實雖然模塊藥已經問世了這么多年,但是在主流的國際 155 毫米加榴炮市場并沒有對藥包發射藥形成了替代。其實不光是模塊藥沒能對藥包形成替代,而且在很多時候還出現了返祖的趨勢。現在的西方主流軍火商紛紛的針對大藥號的摞一摞模塊難裝填的問題,而推出了采用可燃藥筒的全新發射藥。
模塊藥的另外一個沒能替代軟藥包的原因是,很多國家并沒有對 155 毫米加榴炮提高射速的需求,他們的 155 毫米加榴炮通常使用螺楔式炮閂,對于 4~6 發 / 分的射速完全是可以滿足的。然而對于某些對高射速有要求的國家,則必須要求 155 毫米加榴炮使用楔式炮閂。與螺楔式炮閂相比,楔式炮閂開閉動作簡單,有利于火炮高射速的實現,但是它也有閉氣不嚴的問題。為了在火炮的發射過程中不泄露火藥燃氣,采用楔式炮閂的加榴炮在發射藥包和模塊發射藥時,就必須得有一個專門的閉氣環和楔式炮閂配合。
于是,這就有個問題,楔式炮閂的閉氣環壽命成為了制約其推廣的一個難題。我國通過努力把楔式炮閂的閉氣環做到了幾千發不壞,但是仍然在用戶面前小心翼翼。于是我國的科研人員就一直好奇,德國人是怎么做到既能滿足高射速,閉氣環也不帶壞的。直到 PZH2000 出現在烏克蘭戰場才知道,敢情德國人的閉氣環也不光愛壞,而且還對火炮的高射速有限制。
對了,除了以上之外,使用藥包和模塊藥的火炮,在將炮彈和發射藥裝填進炮膛之后,還得在炮閂外安裝底火。模塊藥由于外殼材質的問題,會在炮膛內或多或少的留下很多難以清理的殘留,而這些殘留如果不能及時清理的話,是會影響后續發射的。
寫到這里有人會說,你吐槽了半天模塊藥以及使用模塊藥的楔式炮閂 155 毫米加榴炮。那使用藥筒裝藥的 PLZ-05 自行火炮又是怎么樣的呢?
PLZ-05 型 155 毫米自行加榴炮,使用的是全變裝藥和減變裝藥兩種藥筒。通過調整藥筒中的附加藥包,不斷地做減法就可以實現 7 個藥號的調整。在火炮的裝填過程中,不管裝填的是哪個藥號的發射藥其實裝的都是同樣的藥筒,根本不存在操作不方便影響裝填速度的事情。PLZ-05 無論打什么射程,只要在火炮以及制退機構不過熱的情況,都是可以用最大射速來發射的。另外因為有藥筒,PLZ-05 型自行加榴炮的楔型炮閂是不需要閉氣環的,也不需要在炮閂上掛底火,且大部分發射藥的燃燒殘留會附著在藥筒里,炮膛清理的難度要小很多。
接下來我們再來聊一下,模塊藥自動裝填的問題。
一般來說,大家對于模塊藥自動裝填的概念都是從 " 十字架戰士 " 那來的。
實現彈藥自動裝填的先進自行火炮,應該要滿足以下四個需求:
根據射程需要自動選藥,發射藥自動裝填,發射藥激光點火,電子引信自動裝定。
然而現實中宣稱實現彈藥自動裝填的自行火炮并不能完全滿足以上需求。
比如瑞典的弓箭手卡車炮,只能按照事先的火力計劃來來存放模塊化發射藥。不能根據戰場上的突發情況來改變發射藥號,只能等到下一次進入待機準備陣地之后再進行變換。
又比如各種 AGM 之流的換皮自行加榴炮,并沒能實現發射藥的激光點火。在底火夾里邊的底火用完之后,是需要人工進行底火夾跟換的。
說的難聽一些,如果按照弓箭手的標準來搞發射藥的自動裝填的話,其實在 PLZ-05 的基礎上將發射藥艙轉起來,然后再加個藥筒的取藥機械臂就可以實現。而且用藥筒的話還有個好處就是不用費勁搞發射藥的激光點火,以及楔閂的閉氣環。
另外由于目前新型 155 毫米彈藥的普及問題,在電子引信普及之前,大家只能人工的進行機械引信的裝定。這樣的話,無論是弓箭手還是 AGM,都得在事先的待機準備陣地進行引信的裝定。于是他們之前標榜的乘員不下車作戰,全無人炮塔模塊的先進性就得不得不打引號了。但凡是引信出一點故障,或者引信需要重新裝定,人員就得冒著危險下車去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