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版的"本地生活"長啥樣?
不僅國內大廠們紛紛高舉高打本地生活,放到全球視野上來看,Airbnb也率先開啟了旅行版的"本地生活服務",來進行新一輪的開疆拓土。
當地時間5月13日,洛杉磯,Airbnb愛彼迎2025夏季產品發布會上,Airbnb愛彼迎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Brian Chesky驕傲地向臺下的全球記者們宣布,Airbnb不止是Airbnb。實際上,全球語匯中,Airbnb早已成了民宿的代名詞,而Brian Chesky的言外之意便是,Airbnb可不止是住宿了啊。
打開愛彼迎App,你能看到上面一行的分類按鈕里,除了房源外,多了另外兩項:體驗和服務。
服務,狠擊民宿服務匱乏這一痛點,首批發布了10個類別,包括私人廚師、攝影、按摩、SPA、私人教練、美發、化妝、美甲、簡餐、上門私宴,部分地區的房源可以上門服務。
不少服務達人是各自領域的資深人士——比如米其林星級主廚、明星私教。絕大部分服務項目的起步價格低于50美元(約360元人民幣)。
體驗,更擴展了一步,聚焦于住宿之外的旅行體驗。
官方的說法是,"與深諳本土風貌的當地人一同深入探索城市魅力。首批發布的體驗項目遍布全球650個城市,且每日上新不斷。"
不少體驗是"愛彼迎限定"項目,即Airbnb上專有,就像一家大型商超里的自營產品,獨家特供。"限定款"中不乏全球頂流的身影。
城市地標、博物館及文化體驗
美食之旅、烹飪課及餐飲體驗
戶外活動、水上運動和野生動植物體驗
畫廊之旅、藝術工作坊和購物體驗
健身、健康養生和美容美妝體驗
關于體驗的部分,"當下的旅游打卡觀光活動無法讓人和目的地真正建立連接。探索一座城市最地道的方式,是與最了解它的當地人同行。" Brian Chesky這么說。
發布會結束后,我跟一位來自悉尼的記者聊了聊,她是二代華裔,中文名叫云彩虹。她告訴我,她早已放棄了各地網紅打卡式的旅行方式,她在乎的是,能不能有本地的朋友帶她去逛逛本地人最常去和最喜歡的地方。
Airbnb的體驗項目,正是一個初到一個城市的人,絕好的和當地人深度連接的機會。
為何Airbnb會在當下推出全新的服務和升級的體驗?
這背后的一大邏輯是,以高頻的本地生活帶動相對低頻的民宿預定。Airbnb的首席財務官EllieMertz接受媒體采訪時談到,人們并不會每天都出門旅行,但是本地生活的使用頻次相對高頻,希望通過本次推出的新服務,能夠增加用戶對愛彼迎的使用頻次。
而這些服務、體驗項目,與中國旅行者,有怎樣的關聯度?
隨著中國旅行者出境游熱度的高漲,據Airbnb 2024年第四季度財報中,中國出境業務的預訂量同比增長25%。
Airbnb的調研發現,深度旅行時代,以"興趣"驅動的旅行趨勢,在中國旅行者中越發顯著:尤其是美食、藝術文化、演唱會和親近自然這四大興趣:
"體驗當地美食"是中國用戶出境游的首要動機;越來越多年輕人想要沉浸式感受藝術與文化氛圍,譬如法國普羅旺斯省沃克呂茲,因為阿維尼翁戲劇節成為夏季熱門地;追星看演唱會成為旅行者說走就走的最強驅動力;親近自然、感受自然風光也是中國旅行者出境游前的驅動力之一。
Airbnb升級的體驗項目,均是圍繞"興趣主導"。
"體驗"項目,真能帶我領略到最當地的那一面嗎?
關于興趣主導的"愛彼迎體驗",我的問題是,這些頗具本地風味的活動,一個個非標準化的產品,是否真的能保持主理人的特質,超越效率優先、套路滿滿的導游風?或者說,Airbnb品控下的體驗項目,真的可以不翻車、不讓人失望嗎?
掃描了下洛杉磯當地的體驗活動,大體上是這么幾類:
海上運動類,比如學沖浪、帆船出海等;戶外地標類,比如E-bike騎行、徒步等;當地美食類,比如跟美食家一起品嘗墨西哥卷餅等;精神向的,比如海邊冥想、塔羅牌解讀;有機生活類,比如如何在后院養雞;文化地標類,結合洛杉磯當地的藝術類項目……鑒于時間安排和個人興趣,我開啟了其中三個項目的體驗。
與Simon Hills一起享用營養美食、采集和烹飪盛宴
達人:Simon Hills
澳大利亞營養師、理療師和博客主持人。2021年,Simon撰寫了暢銷書The Proof is in the Plants,倡導全植物食品的飲食。
集合地點:Little City Farm
體驗時段:13:00-16:00
Little City Farm是身處洛杉磯一處居民社區內的農場。
5月中旬的洛杉磯,Little City Farm正值滿園春色。農場的主人叫Jenny,這個項目其實由她和營養師Simon的共同合作。這個農場也是Jenny的家,一大片菜園子里,種著大概包括秋葵、薄荷、蠶豆、西番蓮、番茄、洋薊、茄子、葡萄、洋蔥、鼠尾草、甜椒等在內的10多種均可食用的植物。
Jenny和Simon熱衷于在帶著大家逛一圈菜園子后,隨手摘取某個植物的葉子,讓客人來品嘗下它的味道和香氣。
這個體驗的參與者大概有8、9個人,多是這次來洛杉磯參與Airbnb產品發布會的全球記者或社交媒體的博主。這就讓體驗的社交部分加大了。
流程并不復雜:首先,Jenny和Simon分別聊了聊他們各自的經歷,以及與這個小院之間的關系。
這個院子大概是5年前Jenny開始開掘的。盡管起初她完全是個農場小白,以及這里之前是堅硬的水泥地,但幾年下來,小院變得生機勃勃。"植物教會了我很多。"她說。
Simon是植物營養師,這個小農場的存在,讓他充沛的植物學知識有了一個實踐和傳播他的植物飲食理念的基地。
當然還有Jenny帶領之下的農場游。包括現場認識各種植物,以及體驗簡單的農活——比如拔蔥。因為我和另一位中國記者遠道而來,她摘取了一種植物的葉子,特意告訴我們,把葉子用手搓碎,聞著植物的香氣,可以提神。
面粉團是已經揉好了的,我們只需要不斷把這坨肉乎的面粉團子揉得扁圓,直到它薄得可以透視出太陽的光線。再隨便在面餅上擱上自己喜歡吃的:茄子、西紅柿、腌制過的青椒和黃瓜、芝士等等配料,沒什么限制,隨便堆料。
很快,經過烘烤,在場的每個人都擁有了一個自己制作的"獨家"披薩。而我做的這個披薩,也成為了我所見過的餡料最豐富的披薩。
最后一個環節,很是令人放松:邊吃邊聊。
圍坐院子里的一只長長的方形桌,品嘗著手里的杰作和小院里拌好的一大盆沙拉,以及,聽著天南海北的英語口音入餐。
作為這場披薩沙龍的主理人,Simon回答起大家各種關于植物和飲食健康的問題。你可以選擇加入這場談話中。
或者,如果不想參與這場談話也沒關系,素食披薩和素食沙拉,以及一院子的植物和植物藤蔓搭建起來的陰涼,很容易讓人感到舒展,什么都不想,就那么靜靜地咀嚼嘴里的食物,也是一場不錯的素食冥想。
這應該是我難得將手機心甘情愿放在一旁、碰也沒碰它的一餐。
和Scott一起騎電動自行車前往好萊塢標志
達人:Scott
法國出生,經驗豐富的導游和攝影師。騎行,是他認為探索洛杉磯的最佳方式。
集合地點:馬賽克教堂(Mosaic Church),距離好萊塢大道不遠
體驗時段:10:00-14:00
關于Scott的騎行項目,其中一條評價格外夸張:"Scott就像真正的生活版‘死侍’,他恭敬、迷人、明智地熱衷于騎自行車……他與任何人互動,他充滿活力的能量超出了他接觸過的所有人。"
WOW,騎行版的"死侍"?
補充一嘴,前一天預定時已經快晚上10點了,我非常擔心Scott已經"下班"了,漏掉我預定的消息。不過,大概下單15分鐘后,通過App,他回了消息:"你選對了體驗!我熱愛洛杉磯,并將與你分享最美好的一面。"
這趟騎行,從馬賽克教堂出發,騎到星光大道、好萊塢社區、再沿山路向上,抵達格里菲斯天文臺。
我告訴Scott,好萊塢星光大道我已經去過了,不需要再重復旅行,而格里菲斯天文臺還沒去過。Scott似乎花了幾秒鐘調整了一下路線,告訴我,沒問題,包在他身上,我不會失望的。
這次體驗就我一個人報名。而我很快我就知道了,為什么那條評論說他是"死侍"。是的,他像"死侍"一樣喜歡嘮嗑。
聊起他熱愛的騎行,旁邊有人跑步經過,他會說,為什么要跑步呢?慢一些可以走路,快一點就可以騎車啊。
他確實太熟悉這一帶了,不停遇到老熟人,他會不停跟對方打招呼,順便嘮兩句;如果不是熟人也沒關系,他依舊會熱忱的打招呼,他甚至試圖與路過的社區別墅里汪汪大叫的狗對話,"嘿,別叫啦,我們馬上就走。"如果狗狗依舊在叫,他會念叨:"哎呀,難怪你交不到朋友。"
他在洛杉磯生活了10來年,母語是法語,英語是他的第二語言,剛來洛杉磯時,他一句英語都不會說。而眼下,他已經是滿嘴地道的洛杉磯味英語。
跟他一起騎行,永遠不用擔心單調——他的車筐里,放著一只音箱,邊飛馳邊放出大聲的音樂。
他沒帶我去星光大道的旅客常去的區域,而是繞到了后面的小路上。那里有他愛的JIMMY Kimmel LIVE(ABC深夜脫口秀"吉米雞毛秀")的演播室的后門。不少名人便是從這個小小的不起眼的后門出入,瞧瞧,Scott說,旁邊還有保安棚。他跟保安打起了招呼。
好萊塢社區里的八卦他信手拈來:比如距離星光大道不遠處一棟不怎么起眼的公寓樓,好萊塢導演、名流們的出入地,湯姆·克魯斯在那也有一席之地;社區里一處大門緊閉的別墅,是紙牌屋男主凱文·史派西的家,因性侵丑聞,凱文·史派西的演藝生涯全線崩塌,乃至復出無望,Scott覺得這太可惜了,在他看來,好萊塢的政治正確,也成了不再給人翻身機會的五指山。
信息量還在不斷增加。好萊塢大道上,我們碰上了兩位穿著工作T恤的"吉米雞毛秀"的工作人員,Scott主動跟人攀談起來,提著一切他好奇的問題。對方也不拘一格聊起來,最愛的嘉賓是湯姆·克魯斯,因為他很謙遜,會非常認真的聽你在說什么。
抵達格里菲斯天文臺后,趁我進去天文臺里逛的那10來分鐘,在外等待的Scott便又找人聊了起來。
但"死侍"Scott的另一面是,一路上,他非常嚴謹的讓我騎行在他的后方,不能超越他,更不能超速。他還教我如何右腿單腿支在馬路牙子邊,在適合拍照的地點,提醒我,別下車,就在自行車上拍。通往格里菲斯天文臺的山路上,不停有汽車飛馳而過,他會邊騎邊用一只手舉起一個V字,示意路過的車先過去。如果有看到其他的騎行者速度飛快,跟車跟的很緊,他會把該人當成反面教材——那太危險了。
4個小時,就這么不知不覺過去了。
與藝術與建筑記者一起探索LACMA的標志性戶外藝術
達人:Drew
記者、編輯、攝影師和多媒體制作人。前《洛杉磯時報》編輯,專注于藝術報道,也是艾美獎獲獎電視節目Artbound的聯合制作人。
集合地點:LACMA(Los Angeles Country Museum of Art 洛杉磯藝術博物館)的戶外某一處
體驗時段:17:30-18:30
結束了和Scott的騎行之旅后,我奔赴下一個體驗地,洛杉磯藝術博物館LACMA。美國西海岸最大的藝術博物館。譬如,三層一間偌大的展廳里,全部是畢加索的作品。
LACMA的藏品非常多元,也是完全沒辦法一一看完,撿著自己感興趣的看,LACMA的動線設計也非常不錯,大概花了2個半小時走完,然后就出展廳,去與Drew匯合。
體驗項目的開始時間是下午5點半,剛好可以安排在參觀完館內展覽后。
LACMA館外是有不少戶外藝術裝置的,包括 Chris Burden 設計的"城市之光"、Michael Heizer 設計的"漂浮的重量"等,都是游客的熱門打卡地,乃至小紅書上洛杉磯藝術館筆記里不可或缺的地標。
到底Drew能講出什么花兒來?
Drew的風格和Scott就完全不同了,藝術作者出身的Drew,知識分子的味兒更濃些,話不密,基本上算是恰到好處。Drew并不怎么掉書袋,在介紹完這些戶外裝置的特別之處后,他會很在意我作為觀者的體驗。他習慣問我的一個問題是,你怎么看這個作品?你的感受是什么?
"漂浮的重量"一塊巨石,懸于一條地勢由高到底的甬道中間。我們慢慢走過,感受著巨石逐漸由遠及近的展示它龐大的身軀,直到走到它正好懸于頭上。
這個巨大的裝置作品,看到實物時,遠不及此前看到的照片給我帶來的震撼。在Drew問我那個慣常問的問題后,我的回答是,現場感覺平平淡淡。Drew依舊是溫文爾雅,回答:是的,每個人的感受都是不同的。
事實上,聊藝術之外,我更想聊聊Drew的從業經歷。作為前《洛杉磯時報》編輯、以及和網飛合作的藝術類節目的制作人,訪問了大量名人的他,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他很喜歡的名流?
Drew聊起來他的受訪者之一,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卷福。他曾遠程采訪卷福1個半小時。應該是當時卷福推出來自己的一檔節目,但他轉而又說,嗯,這個節目不好看,你不用去看了。啊,我羨慕這位洛杉磯同行所能涉獵的采訪資源啊。
整個體驗中,最震撼我的,其實并不屬于LACMA這個園區。Drew帶我走過"城市之光"正對著的馬路,大概又走了100米左右,他指著一堵大概有個10來米長的墻體,告訴我,這是柏林墻的一部分。這個全程的意外,激發起我內心的土撥鼠尖叫。
柏林墻倒塌后,分散在世界各地。洛杉磯保留著的全美最長的柏林墻塊便在這里,墻重25噸,3.7米高,11.6米長,包含10塊墻體。
若你有機會去LACMA參觀,一定別錯過距離它不遠的這道柏林墻。
測評小結:
別猶豫,選擇你最愛的項目,去體驗吧
1.關于品控,Airbnb不停講述自己,不追求體驗的數量和規模,嚴格前置篩選,杜絕糟糕的一星體驗,不得不說,我的三次體驗,確實都不翻車、不踩雷。
2.關于達人,基本上都是某個領域具備多年從業經驗的帶領者或專家。他們會把他們本身對這項愛好的熱忱,不遺余力的傳遞出來。這是很打動人的。
3.關于這三場體驗的后勁,延綿了很久。哪怕是熱門的打卡地,由當地達人帶領的項目,確實也給我帶去了與走馬觀花完全不同的深度感知。我收獲了一種了解了這座城市的肌理的滿足。
4.費用上有些小貴。換算成人民幣,這三個項目大概分別是1078元、1078元、388元。以及,服務型的體驗,如果你覺得不錯,別忘了給對方小費。
真正的旅行,應該締造人與人之間的深度連接
讓用戶的每一次選擇都物超所值,讓用戶免于在良莠不齊的體驗中耗費時間成本,這是Airbnb所追求的對于體驗在內的非標服務的理念。而我的三次體驗,確實都綻放出了相應旅程的不同驚喜點。
我的進一步好奇是,通過這輪嶄新的產品創新,Airbnb到底想達成什么?在"連接"人與人這件事上,Airbnb打算走多遠?是否Airbnb未來會有開啟中國本土市場的打算?
就著這些疑問,與Airbnb愛彼迎聯合創始人、首席戰略官柏思齊( Nathan Blecharczyk)聊了聊。
發布會上,創始人Brian Chesky 多次提到"連接"這個詞。進一步強化人與人的連接,對于愛彼迎乃至未來旅行體驗,到底有多重要?
柏思齊:我們始終致力于打破旅行者與目的地之間的隔閡——讓每位用戶不再只是匆匆過客,而是通過與深諳本土風貌的當地人一同深入探索城市魅力,與一座城和城市里的人建立深度連接。
這種連接不僅限于房東、達人與客人之間,還包括與其他體驗參與者的連接。通常,一個體驗項目可以容納 5 至 10位參與者。我們正將這種短暫相聚轉化為持久聯系——現在你也可以通過"旅友圈"功能與同行的伙伴互動,分享照片、建立聯系,時隔多年也能隨時查閱體驗參與者名單重新聯絡。
盡管市場上不乏提供標準化旅游產品和淺嘗輒止的打卡體驗,但我們深信,真正的旅行應當締造人與人的深度連接、沉浸式感受城市的文化律動、領略當地人視角下的生活。
推出"愛彼迎服務"與"愛彼迎體驗"的內部決策流程是怎樣的?
柏思齊:首先,我們通過大量調研來深入了解用戶需求。我們目前推出的十大服務類別,正是基于這些調研結果決定的。
愛彼迎體驗從上線到現在,我們總結了幾個關鍵經驗。第一,經濟實惠的價格至關重要——過去由于體驗項目供給過剩導致預訂率偏低,達人不得不提高單價來維持收益,最終使得用戶的支付成本上升,影響了整體體驗。這促使我們建立更精準的供需匹配機制。
"愛彼迎服務"超過半數的服務項目的起步價格低于 50 美元,體驗項目的平均價格為 66 美元。
作為一個開放平臺,愛彼迎的自然競爭機制會促使達人主動優化價格策略:只有那些定價合理且具備競爭力的體驗項目,才能贏得更多用戶的青睞。
其次,是愛彼迎應用程序的內部整合度。此次我們的 App 對幾乎所有版塊都進行了重塑和創新,比如全新升級的旅行行程單,匯總了預訂的房源、體驗和服務項目,還有智能推薦等功能。
為確保體驗項目的質量,我們下架了數千個不符合質量標準的體驗內容,并精簡了同質化嚴重的品類。同時也將部分更適合作為"愛彼迎服務"的內容進行了重新分類,使用戶瀏覽更清晰。
這其實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我們在技術系統、支付流程等多個層面都進行了重構和升級,歷時約12到18個月。
如何看待"服務"和"體驗"兩大業務板塊在未來一年的發展前景?這兩項業務對公司整體盈利能力的提升是否會帶來顯著助益?
柏思齊:我們才剛剛起步。愛彼迎已深耕核心房源業務17年,要在服務與體驗兩個業務板塊實現規模化發展仍需時間。然而,定義成功的標準不只在于服務或體驗的數量,我們更關注它們對核心房源業務帶來的影響——改變"只有在酒店才能獲得服務"的固有認知。因此,我們衡量成功的一大關鍵指標將是,"服務"和"體驗"兩大業務為房源預訂帶來的增量。
從旅行消費數據上看,(基于美國市場的調研)每100美元在愛彼迎住宿上的支出,伴隨近260多美元的餐飲、活動和購物消費。中國游客這部分的比例可能更高。我們預期,"服務"和"體驗"的潛在用戶群體十分廣泛,包括入住愛彼迎房源的用戶,也有選擇住酒店的客人,以及在周末尋找娛樂活動的當地人。因此,這一市場的規模很可能超出現有的市場預測。有望在未來顯著拓展旅游市場的整體容量。
Airbnb 2024 年第四季度財報中,中國出境業務的預訂量同比增長 25%。將近兩年來的時間,有哪些相對措施,帶動了這個增長?愛彼迎是否有計劃考慮重新打開中國大陸的業務?
柏思齊:現階段而言,我們將集中優勢資源深耕中國出境游這一巨大市場。我們有一支專業的中國團隊,過去幾年里,我們對產品進行了大量優化,使其更符合中國用戶的本地使用習慣。
此外,我們在全球范圍內不斷擴展的優質房源,尤其是在亞洲地區——中國游客是亞洲地區的第一大客源,我們在日本、韓國等熱門目的地持續擴充房源供給后,吸引大量中國旅行者前往。同時,全新推出的"服務"或"體驗"也將在這個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我們的調研數據顯示,全球70%的旅行者表示在旅行時會預訂體驗項目,而在中國,這一數據高達95%,同時超過 80% 的中國旅行者,希望在預訂住宿或住宿期間可以一鍵添加服務項目。
我們還通過"愛彼迎限定"體驗項目,攜手全球頂流大咖,打造精彩的體驗。我們相信,這些創新形式,更將激發中國旅行者在愛彼迎探索世界的熱情。
END
撰文|薇薇子
圖片|Airbnb、薇薇子
設計|曲枚
版式|J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潮生TIDE",作者:薇薇子,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