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東京到華盛頓,單程飛行時長近 13 小時。為了與美國達成所謂 " 對等關稅 " 協議,日本談判代表 3 個月內七度往返華盛頓,累積航程超過 15 萬公里。
彭博社統計,4 月以來,亞洲貿易談判代表們已經至少訪問華盛頓 20 余次,總飛行時長超過 770 小時、航程超 35 萬公里——相當于繞地球 14 圈。這還不包括他們與特朗普政府官員的遠程通話和各種非正式會談。
最終,努力的回報是——收到一封格式統一、語氣嚴厲的關稅警告信。
這封被美媒形容為 " 群發模板 " 的關稅信,既不見協商誠意,更失去對話空間,還以 " 你永遠不會對美國失望 " 作結,讓不少國家反而感到失望來得更快。
" 完全不可接受,是對盟友極大的不尊重。" 日本自民黨政務調查會長小野寺五典在第一時間表態。
7 月 7 日,日本成為首批收到美方通知的國家,信中稱 " 美日關系遠非對等 ",并宣布將對日本輸美商品單方面加征 25% 的關稅。《日經亞洲》評論稱,這封信粉碎了日本對兩國間 " 特殊關系 " 的幻想。
巴西是兩天后收到同款信函的。過去 15 年,美國對巴西的貿易順差超過 4100 億美元,但巴西仍被通知征收 50% 的關稅。巴西外交部甚至召見了美國駐巴外交人員 " 核實信件的真實性 ",并宣布正式退信。
更多國家正在陸續 " 收到信 "。三天內,特朗普政府已向全球 22 個貿易伙伴發出類似信函,關稅稅率最高達 50%,有的甚至高于 4 月提出的 " 對等關稅 "。
細看特朗普發出的這封信,措辭雖短,卻藏著幾重深意。
一是老調重彈的 " 貿易逆差 " 敘事。特朗普在信中不斷渲染美國 " 巨大的貿易逆差 ",并將責任歸咎于貿易伙伴的 " 高關稅和其他貿易壁壘 "。
然而,大多數經濟學家并不贊同這種說法。布魯金斯學會提出,美國貿易逆差根本原因是本國支出大于產出。與其大幅提高關稅,解決聯邦預算問題將對貿易逆差產生更大的影響。
二是信函形式讓談判變成 " 單方面告知 "。在這封被形容為 " 外交通牒 " 的信里,幾乎沒有看到 " 協商 "" 磋商 " 等字眼,而是一句強硬的 " 我們將征收關稅 "。更具挑釁意味的是,信函用 " 僅僅 " ( only ) 一詞形容美國即將施加的 25% 至 50% 的高額關稅,仿佛是一種 " 寬容 "。新加坡百年亞洲咨詢公司 CEO 馬努 · 巴斯卡蘭形容,信中充滿了粗暴的威脅和令人不快的言辭。
三是再次打出 " 國家安全牌 ",將關稅合理化。信中聲稱,貿易逆差對美國經濟乃至國家安全構成 " 重大威脅 "。但早在特朗普的第一個任期,美國就曾以維護 " 國家安全 " 的名義對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加征關稅。此舉遭到多國反制,并被世貿組織裁定違反相關規則。
更令人擔憂的,是信中赤裸地寫著:" 這些關稅可能會上調或下調,取決于我們與貴國的關系。"
當關稅不再基于規則與協商,而是隨著 " 遠近親疏 " 浮動,整個國際貿易體系的不確定性將被推向新高。
國際社會難以買賬。收到信函后,巴西總統盧拉發表聲明稱,將根據巴西法律對任何單方面調高關稅的舉動采取反制。南非總統拉馬福薩也表示,美國有七成商品免稅進入南非,如今卻反過來對南非產品征收高達 30% 的關稅,這不合理。
當寫給貿易伙伴的信函淪為施壓工具,當為解決問題而設的談判變成單方面通牒,合作空間只會被進一步壓縮。
美國聲稱,別國 " 永遠不會對它失望 "。
但這封信本身,就是失望的開始。
( " 三里河 " 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