燦爛的星
■孫利波
三
在戰士們眼中,有過士兵履歷的張燦燦,不僅知兵、懂兵,更愛兵、育兵,戰士訓練不行他會教方法帶著練,有了思想問題他會靠上去解憂煩。在張燦燦心中,自己帶的兵有著和家人同等重要的分量。
二級上士譚林林是炮兵訓練尖子。有一年團里組織炮兵專業骨干集訓,時任炮兵連連長的張燦燦負責組訓。來到集訓隊,面對張燦燦這個炮兵專業 " 新兵 ",譚林林一度抱有懷疑。張燦燦察覺到了來自譚林林質疑的目光,他沒有針鋒相對,而是認真研究組訓方法,虛心向骨干學習。
隨著張燦燦組訓施教、射擊水平的日益精進,譚林林內心漸漸多了一分敬意。集訓結束時組織實彈考核,每人 3 發彈,張燦燦第一個登場。成績出爐,張燦燦 3 發全中,譚林林有 1 發打偏。看著硬邦邦的成績,譚林林對張燦燦佩服得五體投地,兩人自此成了關系很好的師友。
后來部隊調整改革,譚林林被分配到張燦燦任連長的某步兵連。連隊轉型很快,新裝備配發后,譚林林的本事沒了用武之地,一度有些喪氣,訓練提不起勁。對此看在眼里的張燦燦說:" 這不是能力問題,是心里的火沒燒起來。" 他找到譚林林談心,把自己寫滿要點的教材送給他,深夜還帶著他學技能。譚林林的成績突飛猛進,多次在重大演習和比武中表現優異,還被表彰為陸軍 " 強軍精武標兵 "、西部戰區陸軍 " 練兵備戰十大先鋒 "。
張燦燦說:" 帶兵人的威信從來不是靠職位壓出來的,而是靠實實在在的本事掙來的,靠率先垂范的行動贏來的。" 一次高原演習,為搶救因急性高原病休克的戰士,張燦燦扛起幾十斤的氧氣瓶艱難奔襲兩公里。當戰士轉危為安時,他卻暈倒了。這些年,張燦燦所在營先后有 300 余人次立功受獎,成為備戰打仗的骨干力量。
四
在父母印象中,性格剛強的張燦燦就哭過一次。那是義務兵服役期滿時,張燦燦留隊了,感情要好的同年兵卻要退伍回家。面對戰友的分別,張燦燦在和父母通電話時哽咽了。
父母并不知道,在被評為 " 最美新時代革命軍人 " 后,接受記者采訪的張燦燦在談及妻子和女兒時,再次紅了眼眶。
家國兩全是每名軍人心中的渴望。張燦燦有著西部高原軍人的典型性格,黝黑的臉上寫滿了樸實和無畏,內心有著無盡的情愫卻難向親人敞開心扉。
張燦燦的女兒茉茉幼時和他感情很好,隨著年齡漸長,漸漸地和爸爸有所疏遠,打電話總應付幾句就陷入沉默。張燦燦很是苦悶,他想打破父女間的隔閡,奈何山川阻隔又重任在肩,每每夜深人靜獨處時,他常會望著高原的星空默默自責。
2024 年 9 月,中央電視臺播出紀錄片《淬火》,講述了張燦燦和戰友們奮戰高原、衛國戍邊的故事。剛上五年級的茉茉看到電視鏡頭后,破天荒地撥通了爸爸的電話,一句 " 我為你感到驕傲 ",讓張燦燦感受到期盼已久的幸福和甜蜜。
" 八一 " 前,張燦燦的父母、愛人劉茵帶著茉茉和 2 歲的小女兒來到部隊。這是部隊移防高原新駐地后家人首次來隊,沒待幾天,他們心中對張燦燦的所有不理解便煙消云散。張燦燦所在營是全旅唯一的紅軍營。在部隊軍史長廊,他們看到了一面面鮮紅的榮譽連隊旗幟,看到了如星辰般閃耀的英模群體,而張燦燦就是英模陣列中一顆 " 燦爛的星 "。
家人也知道了更多張燦燦的戰斗故事:一次高原演習,他帶領突擊隊冒著生命危險勝利登頂海拔 5000 多米的關鍵高地;一次重大演訓,他指揮合成戰斗群高原機動 3000 多公里錘煉新戰法……這些任務背后經歷的艱險,張燦燦卻從來不說。那一刻,家人們更加堅定,要用全部的愛與溫暖支持張燦燦去搏擊風雪,取得更多的勝利。
(本文刊于 2025 年 8 月 4 日《解放軍報》" 長征副刊 " 版;封圖來源:新華社)
相關閱讀
熄燈號丨從士兵到營長,張燦燦用 23 年軍旅詮釋 " 最美 " 模樣(上)
解放軍報微信發布
主播:陳修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