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周觀察】旨在將每周全球生態環境領域最重要的政策、事件、討論、數據呈現在讀者面前,用最真實、前沿的信息,捕捉我們身邊微小而重要的變化。環球同此涼熱,視野點亮未來。
政策
中國首個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地方性法規落地
根據中國環境報 8 月 11 日發布的報道,中國首個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地方性法規——《海南自由貿易港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規定》已于近期審議通過,將自今年 9 月 1 日起施行。相關規定明確,海南自由貿易港實施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制度,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工作的領導,建立健全工作協調和溝通機制,協調、解決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并根據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工作目標和任務,按照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原則落實資金保障。
生態環境部就修訂版《省級溫室氣體清單編制指南》征求意見
8 月 6 日,生態環境部官網發布了關于公開征求《省級溫室氣體清單編制指南(修訂版)》意見的函。相關指南提及,編制省級溫室氣體清單是應對氣候變化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對全面掌握各地區溫室氣體排放特征及趨勢,因地制宜地制定地區應對氣候變化和碳達峰碳中和相關政策及評估其成效具有重要支撐作用。指南還對關鍵類別分析方法、數據收集方式等進行了具體規定。征求意見截止時間為 2025 年 8 月 22 日。
山東正式發布 "136 號文 " 落地實施方案
8 月 7 日,山東省發展改革委官網發布了關于印發《山東省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這標志著市場矚目多時的山東 "136 號文 "(即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 1 月 27 日聯合印發的《關于深化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 促進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通知》)承接落地方案正式出臺。相關文件明確指出,山東今年 6 月 1 日前投產的存量新能源項目全電量參與市場交易后,機制電價水平按國家政策上限執行,統一明確為每千瓦時 0.3949 元(含稅),單個項目機制電量上限原則上與現行具有保障性質的相關電量規模政策相銜接,執行期限按照全生命周期合理利用小時數剩余小時數與投產滿 20 年較早者執行。今年 6 月 1 日起投產的增量新能源項目,由省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單位明確機制電量規模、執行期限,通過價格競爭方式確定機制電價水平。組織競價時,設置申報充足率下限和競價上下限,引導新能源企業充分競爭,降低全社會用能成本;按申報價格從低到高確定入選項目,機制電價原則上按入選項目最高報價確定。2025 年競價工作原則上于 8 月份組織,競價申報充足率不低于 125%。自 2026 年起競價工作原則上于前一年 10 月份組織,并根據新能源發展狀況,適當優化調整申報充足率。各地不得將配置儲能作為新建項目核準、并網、上網等前置條件。
美國對印度、印尼、老撾光伏產品發起 " 雙反 " 調查
8 月上旬美國商務部公示的一份情況說明書顯示,美國商務部已于近日正式批準與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一同對印度、印度尼西亞、老撾三國進口光伏電池、組件進行反傾銷和反補貼的 " 雙反 " 調查。此前 7 月,主要由美國本土光伏企業組成的美國太陽能制造與貿易聯盟就曾提交請愿,稱印度、印尼、老撾在對美光伏出口中存在非法貿易行為,其中還涉及中國企業在印尼、老撾的海外工廠,該請愿也被視為美國光伏制造商自成功推動美國政府對東南亞四國(越南、馬來西亞、泰國、柬埔寨)光伏進口加征關稅后的又一次打擊海外競爭對手行動。據悉,如果美國商務、ITC 均認定上述三國光伏進口存在不公平定價或政府補貼、對美國本土光伏產業造成實質性損害,美國商務部將對所涉光伏產品加征進口關稅。
事件
特朗普叫停拜登任內批準的巨型風電項目
據央視新聞報道,美國時間 8 月 6 日,特朗普政府宣布取消拜登任期末批準的 " 熔巖嶺 " 風電項目,稱其存在 " 重大法律缺陷 ",并違反多項法定審查程序。據悉,該項目原計劃在愛達荷州南部修建 231 臺風電機,規劃總裝機容量達到 1GW。
根據巴倫中文網 8 月 9 日發布的報道,美國能源部長克里斯 · 賴特近期對 CNN 表示,政府正在計劃發布 " 更新版 " 政府氣候報告,并暗示自己希望相關報告對氣候危機的措辭能夠有所緩和。據悉,賴特所說的評估報告是美國政府大約每四年發布一次的氣候變化權威審查,由政府內外數百名科學家和研究人員共同編寫,最新一版于 2023 年發布。對氣候變化持懷疑態度的特朗普以及包括賴特在內的一眾政府官員上臺后,對此前報告呈現的氣候變化問題發起攻擊,目前美國政府已將相關報告從政府網站上撤下。賴特此番言論不僅再次引發了輿論對美國政府數據真實性的質疑,也讓一些氣候研究人員對未來評估報告的可靠性感到擔憂。
北極圈持續遭受熱浪侵擾
據澎湃新聞報道,一個位于挪威北極圈內的氣象站在今年 7 月期間,共有 13 天記錄到了超過 30 ℃以上的氣溫,創造了自 1961 年以來持續高溫時間最長記錄,比此前紀錄長出 50%。報道稱,今年夏天歐洲北部持續受到極端高溫天氣侵擾,其背后體現出全球變暖的嚴重影響,也凸顯了高溫預警和相關健康行動計劃的重要性。(本文首發于鈦媒體 APP,作者|胡珈萌,編輯|蔡鵬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