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沐風
編輯|時楠
又一家自動駕駛公司要 IPO 了,但這次畫風有點清奇。
它搞的不是城市里的 Robotaxi,而是在礦山里,讓上百噸的礦卡自己跑起來。
在中國 L4 級無人駕駛的賽道里,它已經以 18.2% 的市占率,把百度旗下的蘿卜快跑、小馬智行這些家喻戶曉的明星企業,都甩在了身后。
它就是 " 易控智駕 "。有意思的是,易控智駕的創始人藍水生,并不是技術大牛,他之前是搞游戲的,還造過 " 老頭樂 "。
如今,易控智駕可謂是 " 天之驕子 ",公司成立僅 6 年,就在 L4 級無人駕駛這個賽道里殺出了一條血路,市場份額干到了中國第一 。背后更是站著寧德時代、紫金礦業、蔚來資本等一眾 " 豪華天團 "。
但光鮮的 B 面,是這家公司驚人的燒錢速度。過去三年,易控智駕燒掉了超過 9 個億,妥妥的 " 吞金獸 "。
現在,易控智駕要沖刺港交所了。這門 " 礦山無人駕駛 " 的生意,到底是前景無限的未來金礦,還是一個深不見底的燒錢巨坑?
01 寧德時代、紫金礦業力捧
要說易控智駕的牌面,那確實是拉滿了。
按 2024 年的收入算,它在全球所有 L4 級無人駕駛公司里排名第一 。還是全世界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能讓超過 1000 輛無人駕駛礦卡同時在礦山里跑起來的公司 。
這可不是 PPT 造車,是實打實的商業化落地,也難怪資本對它青睞有加。
從 2020 年開始,短短五年,易控智駕搞了 10 輪融資,總共拿了將近 13 個億。投資方名單閃閃發光,寧德時代、紫金礦業、蔚來資本,個個都是跺一跺腳行業都要抖三抖的角色 。
就在遞表 IPO 的前一天,寧德時代還領投了 4 個億的 D 輪融資,讓它 IPO 前的估值沖到了 48 億 。寧德時代通過旗下唯一的產業投資平臺溥泉資本(CATL Capital)和自有資金雙雙下注,可見其重視程度。
此外,方廣資本、獵鷹投資,以及同力股份、華測導航這些產業鏈上的玩家也跟著一起投了。
資本之所以敢下重注,是因為易控智駕切入的賽道,確實是剛需。
礦山作業,一直都是高風險、高成本的代名詞。司機們要在高海拔、暴風雪、泥濘山路這種極端環境下,進行高強度的重復勞動,不僅辛苦,還容易出事 。所以,無人駕駛在礦區不是錦上添花,而是勢在必行 。
易控智駕從 2018 年成立起,就死磕這個領域 。現在,他們的無人駕駛方案已經部署到了國家能源集團、紫金礦業、首鋼等行業巨頭的 24 個礦場里 。截至上市申請時,它部署的活躍無人駕駛礦卡已經超過了 1400 輛。
目前,這家總部位于福建上杭的公司,在北京、上海、鄭州設立了三大研發基地,業務觸角甚至已經伸向了澳洲,形成了一套研發、軟硬件、技術交付和維護保養的全鏈條服務體系。
02 創始人的跨界之路
易控智駕成功背后,離不開其創始人藍水生。這位 80 后福建老板,自己并非技術大牛,但履歷卻相當 " 野 ",是個不折不扣的連續創業者。
根據媒體報道,藍水生畢業于江西財經大學的管理學專業 ,早年壓根沒碰過汽車,而是在互聯網和游戲圈混得風生水起。
在 2006 到 2009 年間,他連續創辦了好幾家游戲公司,操盤過像《神之刃》、《掌上群英》、《臥龍吟》、《女神聯盟》等 30 多款熱門手游和頁游,甚至還推出了《神雕俠侶》、《天龍八部 3D》等知名 IP 改編游戲,在那個年代賺得盆滿缽滿。
在游戲圈站穩腳跟后,藍水生又把目光瞄準了新能源車。
2014 年,國內掀起第一波造車浪潮,他果斷入局,搞起了 " 易咖新能源 ",專門生產 " 老頭樂 " 這種低速電動車 。到 2019 年,公司銷量都過萬了 。
但藍水生卻在 2019 年 10 月,以僅剩 0.006% 的持股比例,瀟灑退出 。這個時機,踩得相當精準。
賣掉 " 老頭樂 " 之后,藍水生又盯上了當時最火的自動駕駛。他后來回憶說,本來想收購一家公司,但發現好公司太貴,溢價太高,干脆一拍大腿:" 自己干!"
一個有錢有資源但不懂技術的老板,怎么做高科技創業?答案是:找個懂技術的合伙人。
就在這時,他遇到了張磊——一個畢業于鄭州輕工業學院,在宇通客車擔任了 6 年多智能化技術研究工程師,自己出來創業卻在融資上遇到難題的技術專家。一個有錢有商業頭腦,一個有技術有團隊,兩人一拍即合。
2018 年 5 月,易控智駕正式成立。藍水生出錢,張磊出技術,公司迅速走上正軌,當年 11 月就搞出了第一輛無人駕駛礦車原型 。
如今在公司里,藍水生擔任 CEO,負責戰略和運營;張磊擔任董事長,主抓技術 。
股權結構上,藍水生和妻子合計持股超過 33%,是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這個 " 商界老炮 + 技術專家 " 的組合,成了易控智駕沖鋒陷陣的核心動力。
03 背后驚人的燒錢速度
易控智駕的生意,主要靠礦區無人駕駛,貢獻了 98% 以上的收入。
這門生意又分成兩種模式。一種叫 TaaS 模式,就是自己持有車隊,給客戶提供從部署到維護的全包服務,是典型的重資產模式 。
另一種叫 ATaaS 模式,客戶自己買車,易控智駕提供技術支持,模式更輕 。
從數據上看,公司的營收增長相當炸裂。2022 年,營收還只有 6000 萬,到了 2024 年,就一路狂飆到了 9.86 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高達驚人的 305.71%。
但硬幣的 B 面,是同樣驚人的燒錢速度。
從 2022 年到 2024 年,公司的凈虧損分別為 2.16 億、3.34 億和 3.9 億,三年累計燒掉了 9.4 個億。 營收暴漲,虧損也在同步放大,這讓外界對其盈利能力打上了一個大大的問號。
直到 2024 年,公司的毛利率才艱難地由負轉正,變成了 7.6% 。這意味著,忙活一年,賣出 100 塊錢的東西,也才賺 7 塊 6 的毛利。
實際上,易控智駕的狂飆,離不開背后的大客戶,包括國家能源集團、國家電投、紫金礦業……易控智駕也確實給力,在所有客戶里,保持了 100% 的留存率,這說明產品和服務是過硬的 。
但這也帶來了一個巨大的風險:客戶集中度太高。
招股書里寫得明明白白,過去三年,前五大客戶貢獻的收入,占了總營收的 8 成以上 。特別是第一大客戶,2024 年一家就貢獻了 54.5% 的收入 。
這就是一把 " 雙刃劍 "。深度綁定大客戶,意味著訂單穩定,收入有保障。但反過來說,一旦這位 " 金主爸爸 " 有什么風吹草動,或者決定換個供應商,對易控智駕來說都將是致命一擊。
所以,這次赴港 IPO,對易控智駕來說至關重要。招股書里也說了,募集來的錢,主要用于研發、開拓海外市場(比如澳大利亞)、招兵買馬等等 。說白了,就是繼續燒錢換技術、換市場。
一邊是行業龍頭、資本寵兒,一邊是巨額虧損、盈利維艱。易控智駕的 IPO 之路,注定充滿了爭議和看點。這一次,易控智駕能夠如愿以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