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氪獲悉,中信建投研報稱,為實現物流分揀作業,泛人形機器人(非完全人形)需要具備多模態感知和端到端大模型能力。當前硬件端泛人形機器人已經達到物流場景商業化的門檻,但國產具身模型端距離真正落地仍有一定提升空間。從經濟性來看,在 2 年收回成本的假設下,泛人形機器人的投入產出比與分揀工人已經持平。今年下半年泛人形機器人在物流場景會逐步從 demo 場景轉向交付客戶試用,等客戶驗證后明年有望迎來爆發增長。同時海外由于人工成本更高昂,將會是物流場景落地的首選。
36氪
3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