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13 日,Google I/O Connect China 2025 —— Google 開發者大會在上海拉開帷幕。來自 Google 全球不同領域的專家,為中國出海開發者們帶來 AI 驅動下的前沿技術、創新開發工具以及全球化平臺的最新動態。
比起純粹的開發者大會,中國這場 I/O Connect 充滿了更多的「嘉年華」屬性。在現場展示區,可以看到來自不同國家的開發者們一早排起長隊,積極感受「App 熱線」、「AI 快拼」、「Web AI 智能體」等 AI 賦能下的產品交互體驗。
事實上,大會的每一個環節,每一次對話,幾乎都離不開中國開發者最關心的兩個關鍵字:「出?!古c「AI」?,F場的很多討論往往是在同時聊這兩個話題。對于當下的中國開發者群體而言,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與全球市場的拓展,已經不是兩個獨立的目標,而是同一枚硬幣的兩面,互為因果,密不可分。
這也是谷歌希望向中國開發者傳遞的核心信息:AI 不僅僅是提升產品功能的工具,更是實現全球化成功的關鍵驅動力。
01
從 SOTA 到落地
如果你今年沒怎么關注五月的 Google I/O、以及以 Gemini 2.5 Pro、Veo3、Imagen 4 為首的 Google 系 AI 產品落地,對谷歌 AI 的印象還停留在追趕 ChatGPT 的「防御階段」,那么你可能會對它今年展現出的系統性和攻擊性感到驚訝。曾幾何時,外界普遍認為谷歌在生成式 AI 的浪潮中反應稍顯遲緩,其初步行動更多被解讀為對競爭壓力的被動回應。
然而,2025 年的谷歌已經徹底扭轉了這一敘事。以 Gemini 為首的 Google AI 產品線,憑借其強大的多模態能力和深度的生態集成,讓 Google 再次回到舞臺正中央。這種效應自然蔓延到開發者云集、天平另一側的中國。
在這一背景下,上海的這場 I/O Connect 更像是谷歌 AI 戰略在全球范圍內被行業證明行之有效后,來到中國的一場精心策劃的「線下路演」。它不再需要證明自己的技術實力,而是要展示如何將這種實力轉化為開發者生態的絕對優勢。在 AI 原生開發成為新范式的當下,這場展會既是一次對開發者生態的賦能,也是谷歌試圖建立其全棧 AI 工具鏈絕對優勢的開始。
在正式逛展前,來自谷歌的演講嘉賓已經通過主題演講,為現場的中國開發者「匯報」了 Google 在生成式 AI 領域過去一年的成績。這部分內容構成了整個大會的技術基石,也清晰地展示了谷歌為開發者準備的強大「AI 基地」。
圍繞 AI 如何賦能開發者突破創新邊界,Google 開發者關系與開源業務總監 Timothy Jordan 在專訪中,進行了深度分享:谷歌正致力于提供最前沿的技術與工具,幫助中國出海開發者突破創新邊界,打造惠及全球用戶的卓越產品。
除了通用的 Gemini 模型,谷歌還展示了其在生成式媒體領域的專業武器。Timothy Jordan 指出,「Veo3、Imagen 4 等生成式模型,激發開發者圖像、音視頻作品的創意靈感,提高內容生產效率?!惯@些工具的引入,旨在「重新定義創作極限」,尤其對于游戲、社交媒體、內容創作和廣告營銷等領域的開發者而言,意義重大。它們能夠大幅降低高質量創意內容的生產成本和時間,讓中小開發者也能擁有與大型工作室相媲美的創意生產力,從而在全球內容經濟中獲得競爭優勢。
如果說 Gemini 代表了谷歌 AI 技術的巔峰戰力,那么 Gemma 開放模型系列則體現了其構建廣泛生態聯盟的深遠戰略。
Gemma 開源模型與 Gemini 同源,這也向開發者社區傳遞了一個明確的信號:選擇 Gemma 并不意味著在模型質量上做出巨大妥協。Gemma 繼承了谷歌最先進模型的基因,但提供了開源模型所獨有的靈活性和可控性,助力開發者根據實際需求進一步開發衍生模型,為企業「提升商業效率、解決實際問題開辟新路徑」。
眾所周知,單一的、封閉的超大模型無法滿足所有場景的需求。對于許多企業而言,數據的私密性、模型的定制化以及部署的成本效益是更優先的考量。Gemma 正是為此而生,它授權開發者和企業在自己的數據上進行微調,創造出高度專業化的模型,從而解決特定的行業難題。
即使是放眼中國國內,面對諸多本地競爭對手的挑戰,谷歌也并未止步于發布基礎的 Gemma 模型,而是通過持續拓展其應用,主動為開發者指明了創新的方向。大會上提到的 MedGemma(用于醫療健康)、全球首個「海豚語」大模型 DolphinGemma 和 Gemma 3n(用于端側設備)等衍生模型,正是這種戰略的體現。鼓勵開發者「最大化挖掘 AI 價值」,進入高價值、高影響力的領域。這不僅提升了谷歌技術的社會聲譽,也引導著整個開發者生態走向更健康、更多元化的發展路徑。
這部分是其戰略的「矛尖」,旨在吸引那些追求極致性能、希望在產品中集成最強 AI 能力的頭部開發者和企業,用于處理復雜任務和升級全球產品體驗。與此同時,谷歌通過開源的 Gemma 系列,構建了一個廣泛而深入的「群眾基礎」。這一策略的邏輯起點是,AI 的未來不僅取決于最頂尖的模型,更取決于其應用的廣度和深度。
Gemma 源自 Gemini 的核心技術,但通過開放源代碼,將模型定制、數據隱私和成本控制的主動權交還給開發者,有效吸引了那些被閉源 API 的高昂成本和數據政策所限制的廣大開發者和企業。這構成了其戰略的「護城河」,通過建立一個龐大、活躍且高度依賴谷歌技術棧的開源社區,來對抗 Llama 等其他開源模型的競爭,并最終將開發者鎖定在自己的生態系統內。
對中國的出海開發者而言,這種雙軌策略提供了一個極具吸引力的「兩全其美」的方案。他們可以在其全球應用的核心功能中,在自己的產品中調用 Gemini 2.5 Pro ,實現業界領先的用戶體驗。
02
「嘉年華」體驗
與傳統開發者大會常見的「主題演講 + 分論壇」結構不同,I/O Connect 的整體動線、互動機制乃至工具鏈設定,都更像是一場線下「裝備升級」體驗。谷歌將抽象的技術公告,轉化為了可觸摸、可交互的現實場景。
I/O Connect 采用了高度互動的展區結構,將整個體驗空間劃分為多個「沙盒」(Sandbox)和體驗區。這種設計的核心理念是,讓開發者從被動的聽眾轉變為主動的創造者。作為參觀者,在入口處領取日程表后,便可自由進入各個「沙盒」。這里沒有復雜的任務系統,目標非常直接:上手體驗。開發者們圍在各個展臺,不是被動地聽講,而是主動地向 AI 下達指令,觀看代碼在屏幕上自動生成、修改、調試。這種「在實踐中學習」的模式,正是谷歌 AI 原生哲學的物理體現。
與其說是逛展,更貼切的形容是參觀一個「未來開發者的 AI 基地」:每個展位都是一件強大的新式武器,而谷歌則扮演著軍火商的角色,向你展示如何用這些工具贏得下一場戰爭。
在「應用工坊」 ( App Factory ) ,Firebase Studio 成為核心,開發者可以親手體驗將一個 Figma 設計稿拖入,AI 智能體不僅能生成前端代碼,還能自主分析并部署后端服務,這幾乎是「應用級的生成」。
在「創意畫廊」 ( Creative Gallery ) ,主題演講中的公告變得栩栩如生,Veo 3 和 Imagen 4 等生成式媒體模型的驚人能力不再是演示文稿里的片段,而是開發者可以親手調用的工具。特別是 Veo 3 首次實現了視頻和音頻的原生同步生成,讓 AI 視頻告別「默片時代」,為參會者帶來了強烈的感官沖擊。
在搭建風格上,I/O Connect 體現出強烈的統一性。整個展區隨處可見 Gemini 的 Logo,以及分布在不同部門、但同樣對 Gemini 的應用能力了如指掌的 Google 員工。所有的工具,從移動端到 Web 端再到云端,都被同一個 AI 大腦所驅動。
03
「端到端」AI 工具包
逛完展后,一個強烈的感受是:I/O Connect 背后連接的是谷歌對新一代 AI 原生開發的一種系統性理解。它不再滿足于提供單點的工具,而是致力于構建一個完整的、自洽的生態系統。
前文提到,「出?!故潜敬未髸年P鍵詞。中國開發者在全球市場的成功,其背后有三個關鍵要素:對全球化市場的敏銳洞察;快速迭代的產品開發能力;以及最重要的,對 AI 技術浪潮的積極擁抱。谷歌正在推動的,正是對后兩者的革命性重塑。
僅僅提供先進的工具是不夠的。一個真正強大的生態系統,不僅要為開發者提供「武器」,還要為他們鋪設通往勝利的「道路」。這正是谷歌在本次大會上發布的另外兩項重要計劃的核心所在,它們構成了其全方位賦能戰略的結構性支撐。
如果說 Developer Program 是為開發者打好技術和知識基礎,那么第四期 「出海加速器」 項目的開啟申請,則是谷歌為中國開發者鋪設的通往全球商業成功的「最后一公里」。該項目被定位為谷歌整個中國戰略的頂點,它將技術(AI 模型)、生態(開發者計劃)與最終的商業成果(全球市場增長)緊密連接起來。加速器不僅提供技術指導,更重要的是,它幫助中國的初創團隊解決在文化、市場、法規、融資等方面遇到的實際困難,幫助他們「在全球市場加速成長」。
這一系列工具包的推出,說明谷歌想要構建的是一個全方位的「成功即服務」(Success-as-a-Service)平臺,這已經遠遠超越了傳統的「工具即服務」(Tools-as-a-Service)模式。其背后的邏輯是,一個開發者或一家初創公司的成功,技術只是必要條件之一。傳統的平臺可能提供一個強大的 API 或一款高效的 IDE,但這并不能保證其用戶能夠取得商業成功。谷歌則試圖覆蓋從創意萌生到全球擴張的全生命周期。
這種模式創造了一種基于價值而非純粹技術的強大「鎖定效應」。對于現場不少雄心勃勃的中國出海創業團隊來說,他們面臨的選擇不再是「哪家的 AI 模型在某個基準測試上高出 5%」,而是「哪個平臺能為我提供最高的全球成功概率?」。
通過解決開發者在市場認知、商業擴展和人脈網絡等方面的痛點,谷歌將自己從一個單純的技術供應商,轉變為一個不可或缺的戰略合作伙伴。這使得其生態系統對于追求長期發展的開發者而言,成為了一個理性的、甚至是唯一的選擇。
除技術和工具以外,Google 將持續通過豐富的資源、社區和合作伙伴網絡,促進本土與全球開發者間的交流與協作,陪伴中國出海開發者長期成長。
04
結語
在會后與媒體的對話中,Timothy Jordan 分享了在近年來 AI 快速發展下,對開發者生態變化的觀察。他表示,「AI 技術的迭代更新正在降低應用開發門檻,有越來越多不同背景的開發者涌入生態,這是令人非常興奮的。其中,中國開發者的想法非常發散且具有多樣性,整體市場競爭激烈,激發出很多優秀的作品。」
這種開發者群體的擴大化,也帶來了新的挑戰。他同時指出對 AI 時代下開發者的擔憂,「隨著 AI 便捷工具普及,很多工程師容易忽略學習者心態,即對新知識的深入自主思考。而這種持續自主學習的思維,往往對于開發者來說是最重要的,也是創新的根本來源?!?/p>
在他看來,這并非是人與機器的零和博弈,而是一種共生關系。開發者與 AI 工具呈雙向賦能關系:開發者通過使用 AI 工具提升效率與創新能力,同時以場景實踐和數據反饋驅動 AI 工具的持續進化,形成雙向增強的「人機共進」閉環。
Timothy Jordan 強調,「無論是像 Google、Meta 這樣的大廠,還是初創企業,經營好開發者生態的關鍵是把自己想象成用戶,深入觀察社區中開發者的不同角色背景,以及他們的真實需求,并持續傾聽用戶反饋。」
就目前來看,谷歌并未將 I/O Connect 定位為一次性的技術展示,更多是在完成一場「開發范式的空間實驗」。它敏銳地洞察了快速增長的 AI 原生開發需求,進而嘗試將 Gemini 大模型和谷歌開發者生態結合并搬到線下,打通從想法到全球用戶的完整鏈路。
這場大會成功地將「AI 原生工作流」這一抽象概念,轉化為一個開發者甚至更多 AI 領域從業者都可以親身步入、互動和感知的物理空間,使其變得不再遙遠;甚至某種程度上,這種交互都已經不局限于物理空間:在小紅書上的「出圈」某種程度上就是證明。
或許作為「嘉年華」來看,它的完成度還不夠高,但它作為「AI 原生開發者大會」來看,最終交付給中國開發者的成果已經足夠有「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