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著名大 V 羅永浩和西貝因為 " 預制菜 " 爭議鬧得沸沸揚揚。很多人看了羅永浩的直播,更加積極地去西貝的門店探店,看到各種中央廚房預處理食材,還真有人發問,為什么西貝不每天進貨(有部分商品是每天進貨)。殊不知,他們已經被狡猾的羅永浩拋棄了,因為羅永浩自己的口風,從一開始就變了。
按照直播信息,羅永浩強調,自己不是反對預制菜,只是反對沒有告知。且不說公眾對于預制菜的負面情緒,以及行業標準和公眾認知之間的差距。但是,在羅永浩發微博的時候他自己也很清楚,那就是預制菜三個字是引發大眾情緒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但是很快羅永浩應該明白過來,六部委發文曾經明確過預制菜的 " 定義范圍 ",自己煽動大家反對預制菜,似乎有點不妥,所以很快見風使舵。那么食品和餐飲行業為什么需要預制菜?為什么國家允許預制菜的存在?
其實那位發問者雖然是門外漢,但是卻問到了 " 點子 " 上?答案恰恰是,國家允許預制菜存在的理由之一,就是連鎖企業這樣就不必要每天進貨了(在某些品類)。因為效率,因為安全問題。
在西貝和羅永浩事件爆發后,和很多公眾支持羅永浩不同,很多行業人士幾乎一邊倒地支持西貝,原因何在?不明原因的人可能以為是所謂的企業家階層 " 抱團 ",但是實際上擁護西貝的人,都是做連鎖生意的。大家反對羅永浩,也是在保護自己。
因為羅永浩可能自己都沒意識到,他挑戰的,正是國家鼓勵發展的現代商業的連鎖化進程。
為什么要去商場吃飯
在羅永浩的引導下,很多人認為餐飲業似乎應該回到最 " 原始 " 的狀態,簡單說就是現買、現做(處理)、現炒。這樣的餐飲業才有 " 煙火氣 ",才符合美食的本初味道。
這種訴求本身沒有錯,但是有個最好的場景,其實就是在自己家里做飯吃,不要出門。因為自己做飯,自己采購,買的菜不新鮮,或者有農殘也檢測不出來,也只能自認倒霉。事實上,直到今天,很多在家做飯的老人,也是這樣勸白領的,你們盡量回家吃飯,外面的沒有家里干凈。
但是人們為什么要去外面吃飯呢?因為工作需要、因為生活娛樂需要,因為人際交往需要。
當然,去外面吃飯,也可以選擇那種 " 私家菜 ",基本都能滿足那種現買、現做(處理)、現炒的需求。至少食客自己覺得安心,無可厚非。
但是有一點,餐飲業進商場,在中國商業發展歷史上不是個孤立事件,背后是以購物中心為代表的城市綜合體的大發展。由于購物中心的出現,很多新的商業業態都找到了落腳之地。購物中心最大的好處,就是流量同享,可以滿足各種年齡階層,人群特征的需求。
正因此,很多購物中心都存在大量公共空間。為什么,因為購物中心和很多零售業態不一樣,不是算坪效的,而是希望消費者多多逗留,逗留的時間越久,購物中心的業績理論上越好。這是一個時間和空間換流量的場所。
既然如此,那么人們逛累了怎么辦,自然需要茶飲咖啡、快餐正餐。這些屬于服務性質的業態,給消費者續航,消費者才能待得住、待得久。
當然,由于不許開火,且購物中心可以說寸土寸金,所以很多餐飲企業在購物中心開店都會采用一些變通手段,包括廚房面積的縮小,也使得從作業條件來說,中央廚房(工廠)都成為可能。
當很多人以為羅永浩在為民請命的時候,殊不知他打擊的是現在商業可以稱作基礎設施的部分。如果所有的連鎖餐飲都開不下去了,那么未來會出現吃能玩樂、不能吃喝的購物中心。這樣一來,很多商業綜合體的日子,恐怕也會很難過。而最終,消費者也會少了很多休閑的去處和生活的樂趣。
統一進貨才是連鎖業
問西貝,為什么不(所有食材)每天進貨?可以說,這是對現代化商業的無知造成的。
連鎖業之所以是連鎖業,就是通過統一管理,一方面實現效率的最大化,一方面實現產品品質保證。超市如此,便利店如此,連鎖餐飲也是如此。
如果讓一家連鎖企業每天進貨,那么有個問題,采購權是不是需要下放(進貨不是配送,防止各位抬杠——筆者注)?下放到店長這一級?因為不同的門店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商圈?即使是同一城市,像北京上海這樣的超大城市,不同門店之間的間隔也是非常遙遠的, 讓配送車隊和大多數牛馬一起去趕早高峰,一線城市絕對能堵死你。
如果一家連鎖企業的采購權真的下放到基層,僅僅以普通人的認知都可以判斷,到底是集中采購相對安全可靠,還是分散采購可靠?
如果連這一點都理解不了,以為小店店主開個金杯去批發市場、菜市場進貨,一切親力親為,才叫有責任心。那么中國的連鎖企業真的可以不要了,不僅是餐飲,也包括超市等其他連鎖企業。
連鎖行業本質上是一個高效的資源再分配體系,實現了一定程度上的商業平權。你可以向下探索,去追求蒼蠅館子的煙火氣,也可以向上追求,追求米其林的私人定制。但是,連鎖行業是服務城市最多數人的商業形態。
還好,至少國家政策層面知道,羅永浩基本就是在給中國商業的連鎖化進程添亂。
國家衛健委主導的《預制菜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草案已通過審查,即將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屆時,預制菜 " 身份 " 將有統一說法,餐飲門店是否使用、如何使用預制菜,也將首次納入信息披露范疇。也有專家建議,預制菜的上述信息應強制披露。
業內人士擔心,考慮到預制菜在民間的負面形象,預制菜公示將導致大多數連鎖餐飲受到波及,可能會帶來客流的普遍下滑。
其實筆者倒覺得,也許只是個短暫的陣痛。因為一旦成為行業標準,那就意味著絕大部分餐飲連鎖企業都要實施。到時候消費者就會突然發現,原來在商場的餐飲企業,中央廚房已經是標配,預處理已經是標配,他已經很難在商場里找到沒有預處理的餐廳了。
這也是為什么餐飲老兵李劍先生(新辣道創始人)發視頻,懸賞 20 萬邀請大家找到沒有預制處理的連鎖企業的原因。因為他自信,做連鎖而不做預處理,這樣的企業不可能存在,違背了商業規律。其實在餐飲連鎖行業,這本應是個常識。
所以最后,普通人如果堅持不接受 " 中央廚房 " 的任何產品,那就剩下兩個選擇:
第一,不要出門去購物中心。
第二,餓著肚子逛幾十萬平方米的購物中心。
但是,這時候,羅永浩是不會因此請大家吃飯的。(本文首發鈦媒體 APP , 作者 | 房煜,編輯 | 陶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