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趕碳號科技
在光伏行業景氣度高的時候,光伏設備企業蜂擁而入。現在光伏行業嚴重產能過剩,幾乎所有的光伏設備企業都有了向半導體切入的計劃和行動。光伏賣鏟人的事業,能迎來第二春嗎?
從廣義上看,光伏也是半導體(下面所稱的半導體均指狹義半導體)。這兩個行業的科技含量、難度系數差異巨大。并且這兩個行業對設備企業的要求完全也不一樣:光伏要求成本領先、大批量生產;而半導體要求純度高、精度高。但是,光伏和半導體所需要的設備和工藝差不多,無外乎拉晶、切片、鍍膜、氧化擴散、刻蝕等。如果真能切入半導體,光伏設備企業就又活過來了。
今天趕碳號一邊盤光伏設備企業 2025 年中期業績,一邊深入挖掘他們未來在半導體領域的可能性。所謂降維打擊,從半導體跨界光伏容易,自下而上跨界半導體,究竟行不行?
賣鏟人開始虧錢了!
我們常常以為 " 賣鏟子 " 是一個不錯的生意。但是,沒有了 " 淘金客 ",賣鏟子的生意也難以持續。光伏行業產能過剩,集體虧損,光伏賣鏟人的日子不可能獨好。
(1)從剛剛發布的中報來看,光伏設備企業的業績還不錯:只有高測股份、羅博特科出現虧損。
值得一提的是設備龍頭企業——捷佳偉創仍然維持了高增長:2025 年上半年公司營收 83.72 億元,同比增長 26.41%;歸母凈利潤 18.30 億元,同比增長 49.26%,超出市場預期。這也是捷佳偉創最近股票大漲的原因。
對此,有市場人士分析認為捷佳偉創業績好的原因:一是收入確認延期;二是在行情好的時候,沒有亂花錢、做過多的固定資產投資、人員投入。
(2)從資產負債率指標上看,只有奧特維超過 70% 的警戒線。設備企業的日子可能不好過,但是并沒有光伏主材企業一樣的生存危機。需要補充說明一下,和高位套現的捷佳偉創一樣,奧特維的高管也在減持。
(3)值得一提的是虧損企業高測股份。設備企業中,趕碳號對高測股份關注較少。但是市場關于高測股份的傳聞不少,稱其是硅片領域的 " 卷王 "。
高測股份憑借著技術實力以及無可比擬的低價,把弘元綠能、京運通等擠出硅片設備市場。" 卷 " 完切片設備,高測就開始卷自己的客戶——做代工、代切片:2021 年,高測股份啟動了光伏大硅片及切割加工服務的產業化布局,公司目前總規劃產能 102GW,已全面落地產能規模 63GW。
現在硅片產能過剩,高測股份絕對 " 功不可沒 "。只是昔日瘋狂卷同行,現在自己股價跌了、業績虧損了,也算是求錘得錘。
一些企業會經常披露在手訂單情況。在快速變化的市場中,設備企業還拿著昨日的訂單來說事,肯定不夠嚴謹和客觀。
(1)合同負債往往更能說明問題:幾乎所有的設備企業在今年 2 季度末的合同負債較去年同期都有所下降。捷佳偉創、晶盛機電合同負債下降較多。
(2)從中報來看,已經有一半的設備企業經營性現金流為負值。
(3)光伏設備企業長期增長依賴新增訂單,短期風險則聚焦于應收賬款壞賬及存貨減值,這是最有可能會暴的雷。
HJT 設備企業邁為股份的風險相對來說更為突出一些,其去年中報時應收賬款及票據只有 28 億,現在已經飆升至 50 億元。行業至此,下游的 HJT 電池企業還能付得出錢來嗎?
對于此類風險,邁為股份在中報里披露:" 截至本報告期末,公司應收賬款賬面價值為 48.63 元,占當期末總資產的 21.07%。公司較高的應收賬款金額一方面降低了公司資金使用效率,將影響公司業務持續快速增長,另一方面若公司客戶出現回款不順利或財務狀況惡化的情況,則可能給公司帶來壞賬風險。"
此外,邁為股份還披露:" 截至本報告期末,公司存貨賬面價值為 75.78 億元,占當期總資產的比例為 32.84%。公司解釋稱 " 存貨賬面價值較高主要與公司的產品驗收周期相關。" 若是下游客戶沒有錢,自然設備的驗收期要延長。"
(4)一些設備企業的壞賬計提并不充分,比如京山輕機等,而高測股份在中報中甚至就沒有這個科目。
半導體,真是一條出路嗎?
中國光伏產能過剩嚴重,光伏行業短期內不會再有新增產能,并且已經規劃的產能也極有可能被終止。
除了近期有一些 BC 設備訂單,以及三五年后的鈣鈦礦設備訂單以外,中國光伏設備市場恐怕難有增量。在沒有增量的市場,光伏設備企業們又將何去何從呢?
趕碳號總結大概有這幾種應對策略:
第一,拓展海外市場。
光伏設備企業的海外客戶分為兩類:一類是中國企業的海外生產基地,比如東南亞多國、美國、中東;另一類就是以印度客戶為代表外資企業。公開資料顯示:信實工業就向邁為股份和京山輕機這兩家中國光伏設備企業采購設備。
由于多為整線交付,中國設備企業把光伏技術無差別地輸送到海外,其實就是在斷中國光伏企業自己的后路。
第二,在資本市場融資,籌備過冬。邁為股份準備發行可轉債,羅博特科籌劃 H 股上市,微導納米上個月 11.7 億的可轉債融資剛到位。
第三,就是開拓新業務,向鋰電、半導體方向拓展。
有一些并沒有多少優勢的企業也在向半導體設備進軍,當下 " 概念 " 很重要,一個億的半導體設備營收,資本市場說不定就會給出幾十億上百億的估值。當然,晶盛機電、微導納米本身就有半導體業務。
晶盛機電披露: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公司未完成集成電路及化合物半導體裝備合同超 37 億元(含稅)。
微導納米在中報業績交流時提到:" 新增半導體設備訂單超去年全年水平。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半導體領域在手訂單達 23.28 億元,較年初增長 54.72%。"
這兩家原本就從事半導體行業,想必在半導體領域發力會容易一些吧,一直在光伏領域耕耘的企業想切入半導體沒有那么容易了。
比如邁為股份公告中多次提及 " 成功切入國內半導體晶圓、封測龍頭企業的供應鏈 "。但是,邁為股份半導體及顯示行業業務在營業收入的占比僅為 3.02%
此外,羅博特科收購 ficonTEC 之后,也算是成了名副其實的半導體企業了。雖然其業績很差,但是資本市場估值很高。
而捷佳偉創、奧特維等雖然營收看起來仍 100% 在光伏行業,但是也都提到在向半導體行業、鋰電行業拓展。
最難尋找方向的可能就是高測股份了吧?所有的力氣都用在卷同行、卷客戶身上,現在沒有什么力量去開拓新市場了。估計也是對未來沒有信心了,控股股東張頊在 4 月份公告減持 4.99% 股票。不在乎低價,堅持套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