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文娛價值官,作者 | 劉五一,編輯 | 美圻
當《與晉長安》的浴巾挑戰單日斬獲億級流量,當《生萬物》的方言梗席卷社交媒體,劇集宣發已從傳統媒體時代的單向傳播,演變為一場全民參與的娛樂盛宴。追劇團的線上線下狂歡、短視頻切片的病毒式裂變、AI 角色的沉浸式互動,共同構成了當下爆款劇的三重引擎。
然而,在流量至上的邏輯下,宣發套路正面臨雙重困境:飯圈文化的過度娛樂化消解了作品深度,碎片化傳播蠶食了長劇的生存空間。我們通過解構追劇團、內容切片、AI 技術三大宣發現象,重新審視娛樂化營銷與作品價值之間的微妙平衡,也為行業在流量爭奪中如何避免舍本逐末的跑偏風險,提供啟發。
追劇團,從觀影團到流量狂歡
"《與晉長安》追劇團活動是劇迷與主創零距離互動的絕佳機會,丞磊、宋軼、畢雯珺等主演將親臨現場,分享拍攝趣事與角色心得。免審名額開放時間有限,感興趣的粉絲請抓緊報名!" 蕾蕾看到這條消息后,馬上轉發進自己所在的宋軼粉絲群里,很快就有 20 人左右表示想去現場。
蕾蕾告訴文娛價值官," 免審 " 名額的市場價在 3000 元 -5000 元之間,不少粉絲愿意為了偶像支付高昂的費用。而蕾蕾表示,粉絲們熱衷參加 " 追劇團 " 是因為可以零距離接觸粉絲,現場磕 CP 的爽感只有粉絲懂。
栗子表示,去年開始,追劇團已經是平臺大劇的 " 標配 " 了,早期只有十幾家常見的文娛媒體,后來慢慢發展壯大,追劇團的宣推方式似乎更符合當下社交媒體傳播模式。
" 追劇團 " 其實不是什么創新形式了,它源自電影 " 觀影團 ",但 " 追劇團 " 的形式更豐富多元,追劇團是指由影視劇愛好者或官方組織的線上 / 線下社群,通過抖音、微博、小紅書等社交媒體平臺,或線下活動聚集觀眾,圍繞特定的劇集展開討論、分享、互動及宣傳的集體活動。這也造就出全新的線下 + 線上傳播效率較高的效果。追劇團的優勢除了社交媒體的加入,還聯動飯圈、同人圈等不同圈層,為作品提供更多元的輿論場景。
線下活動則由劇方或粉絲組織,如《書卷一夢》的 " 紙片人覺醒聯盟 " 線下追劇團,通過主創見面會、名場面重現等活動強化沉浸式體驗。
平臺通過追劇團的線上線下聯動,最終促進劇集宣傳與口碑發酵;延伸觀劇體驗至創作(如二創視頻)或商業合作(品牌聯動)。今年暑期檔愛奇藝上線的劇集《生萬物》,追劇活動上 " 俺門 " 挑戰:主演集體用山東方言 " 俺 " 發起號召(如楊冪 " 俺在天牛廟村等你 "),帶動觀眾玩梗接龍,單日話題閱讀量超 3900 萬。非傳統受眾入坑,觀眾反饋 " 一口氣追 14 集 ",方言梗強化了劇集鄉土歸屬感,不得不承認這部爆款背后也有追劇團功勞。
而《與晉長安》浴巾即興拍,則讓演員宋軼、畢雯珺用浴巾完成夸張動作拍攝,愛奇藝發起,單日閱讀量破億。生活化道具 + 即興發揮,傳遞劇集 " 甜虐交織 " 的輕松基調,網友紛紛評價 " 自然好笑 "。
追劇團這種模式不僅重構了傳統的粉絲經濟,更通過線上線下聯動,形成了新的流量入口。但是,過度娛樂化是追劇團當下的處境,來自飯圈的第一波流量也是一把雙刃劍,有媒體就以 " 鬧婚現場 " 形容追劇團。
名場面切片,病毒式傳播的雙刃劍
短視頻切片已經成為當下劇集宣推的必選項,打造爆款劇更是不能避開全渠道分發切片視頻的 " 工序 "。某頭部影視制作公司負責人對文娛價值官表示," 現在作品一出來,基本幾個大的引爆切片也會出爐。劇方會根據年輕人的審美進行商剪,好作品還能帶動二創,為劇的熱度添把柴。"
短視頻傳播通常被行業稱為 " 病毒式傳播 "。尤其在長劇行業,短視頻化的宣發已經被看做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方法。幾乎所有視頻平臺都鼓勵用戶進行二創,而專業切片進行劇評的自媒體,更是在近幾年風生水起。抖音、小紅書已經成為宣發主戰場,商剪需在劇集上線 1-2 小時內投放,否則錯過算法黃金窗口。
切片的宣傳手段促進了文娛行業降本增效。有平臺市場人員分析,傳統的傳播方式預算幾十萬,而切片傳播大部分是自發的,只要早期為市場提供足夠的視頻素材,會有大量抖音、快手、小紅書、B 站、微博、視頻號等賬號免費進行剪輯分發,起到自來水的效果。
目前,影視宣發正在形成 " 商剪引流 + 二創破圈 " 的組合策略 ,但面對不可控的用戶自發二創,始終被侵權焦慮、劇透風險所縈繞。平臺和劇方嚴格掌控的商剪,又難免被追劇粉絲詬病為 " 班味過濃 ",很難真正觸及粉絲的癢點,激發觀眾的追劇熱情。
近年來,二創被公認為 " 劇宣命脈 ",但平臺為保護版權大規模起訴創作者,扼殺了自發傳播力。而商剪難以替代二創的創意性和真實口碑,形成 " 官方打擊二創→購買商剪→效果僵化 " 的惡性循環。
與二創共生、建立投稿豁免機制,才是讓 " 切片 " 價值放大的根本,此前的《藏海傳》通過官方二創大賽,激勵了用戶和粉絲的參與,彌補了官方宣傳短板。《赴山海》開放白名單,用商剪經費激勵優質二創作者,正在引爆更廣泛的關注和輿論。
但是,隨著切片宣發被廣泛應用,隱憂也伴隨而來,只看切片不看正劇的 " 反客為主 " 問題,主要集中在年輕受眾群體,他們從拉進度條快進 " 進化 " 到了只看切片就算看完整部長劇。
在美容院工作的 00 后小艾告訴文娛價值官," 我和朋友都是在抖音看劇,真的沒耐心看劇情鋪墊,前陣子看《生萬物》就是抖音看完的,幾乎休息的時間都花在了抖音和小紅書上。" 小艾可能代表了一部分用戶的觀劇模式,但這也值得行業思考,未來如果切片搶奪長劇關注度,用戶觀看長劇的場景該在哪里呢。
AI 技術賦能,沉浸式體驗的新可能
隨著 AI 技術的加速迭代,可以看到 AI 賦能文娛市場營銷的成功案例。
8 月 21 日,騰訊元寶宣布接入騰訊視頻。用戶只需要用元寶搜一下功能,點擊后直接跳轉騰訊視頻直接觀看。也可以將片名和相關信息發給元寶,即使想不出片名,也可以把觀看需求發成指令,即可獲得類似作品推薦,并直接跳轉影片入口。
" 桃豆 " 是駐扎在愛奇藝 APP 底欄的智能管家,已通過超億輪對話訓練出影視垂類專屬能力。它能從解答 " 如何給家人充值會員 ",到預約新劇開播提醒,甚至用戶可隨時與虛擬角色暢聊劇情,讓劇集 IP 價值突破播出周期,為用戶提供情緒價值。此前的《唐朝詭事錄之西行》上線推理游戲和多角色小劇場,借助用戶與 AI 互動加熱的勢頭,作品輕松摘下豆瓣、云合、燈塔、貓眼、抖音、微博等多個平臺的劇集榜單 TOP 1。
近期愛奇藝正在熱播的《赴山海》,亦能看出 " 桃豆 " 對平臺內容的反哺作用。用戶在桃豆可以與蕭秋水、李沉舟、肖明明的 AI 化身進行互動,高等級會員還將獲贈免費禮物。《赴山海》是愛奇藝和騰訊兩家正面比拼的一個案例,而桃豆 AI 互動顯然成為愛奇藝吸引用戶的一大利器,為愛奇藝贏得搶跑半身位的優勢。
在降本增效的大背景下,為一部優質作品加熱的宣傳工作,難度變得更大。但是隨著新興營銷模式的探索,追劇團線上線下與主創互動,短視頻病毒式傳播,或者 AI 技術賦能傳播,行業總是不斷在推陳出新中發掘更大的可能性,為作品帶來更大關注度,讓每一部優秀的作品得以火爆出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