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闌夕
羅永浩每次要進入一個新的行業時都會找一家知名企業吵架,簡直成了肌肉記憶。
這話說得誅心,我認,但真的這么多年來,同樣的畫面重復性太高了,實在是有點兒疲勞感。
然而事到如今我們依舊不知道西門子的冰箱門能不能關嚴實了,或是宜家的迷宮布局有沒有改得更加方便逃生。
你可以說這是大品牌的傲慢,只要堅持裝死,風波總會過去,羅永浩已經盡力了,不是我輩不努力,只怪敵人太狡猾。
直到西貝的老板出來硬剛,現場表演什么是飛蛾撲火,于是求仁得仁的成為又一桶冷啟動燃料。
半佛昨天說不理解西貝招惹羅永浩干嘛,我還想異議一番,賈國龍就這么一個性格,他要是被騎臉輸出還能忍住,那也就根本做不出西貝這么大一攤子企業來。
不過后來我想明白了,這是一個策略問題,不是價值問題,這是一個鼓勵圓滑的考題,不是讓你寫正確答案的。
菩提祖師敲三下孫悟空的腦袋,孫悟空就要理解成這是讓他三更時分去學藝,有邏輯嗎?不重要。
羅永浩有他的敘事正確,比如當小區刺頭那個事情,物業供暖不力,他天天去鬧,反而讓業主覺得吵鬧,最后逼得暖氣改善,業主反而獨立思考得出結論,不必抱怨生活也會慢慢變好。
歐 · 亨利式的結尾,同時又非常國情化,能夠直擊大部分人受委屈的記憶,我也覺得身邊有羅永浩這樣的人很好,有較真者的負重前行,才有其他人的歲月靜好。
「畏威而不懷德」的嚴厲規訓再多,也抵不過「為眾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凍斃于風雪」的樸素直覺。
但還是那句話,如果打稻草人是一個固定節目,那稻草人也有話要說了。
其實我也覺得西貝很難吃,但我想說一句不然會被視為歪屁股的話:辦過企業的人,特別懂得怎么欺負——或者說拿捏——企業。
這就跟現在的飯圈已經把魔法對轟從大招用成了平 A 一樣,年紀一個比一個小,手段一個比一個嫻熟。
說白了,不好吃就不好吃,重新發揮預制菜的恐慌,作為一個曾經深入中國工業品生產的制造業企業家,是在裝傻。
我的意思是,覺得西貝不好吃的人多了去了,這跟西貝的廚藝有關,關預制菜屁事?
得,交個朋友直播間里賣的料理包方便面都被翻舊賬截出來了,羅永浩在臺上教大家怎么加熱自己帶貨的預制菜,「跟新做的相差無幾」,這是原話。
怎么到了西貝就能吃出隔夜味呢?所以不是預制菜不行,是西貝的供應鏈不行?建議交個朋友把預制菜的供應商名片推給賈國龍,雙贏。
預制菜的標準非常零碎,營銷號在短視頻里罵的預制菜,和餐飲行業劃分定義的預制菜,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物種,羅永浩一定知道,但他選擇繼續攪渾水。
當面說「挺好」、背后發微博的做法也挺抽象的,細想一下整個流程,在餐廳這個場景里,因為自知是普通消費者,所以選擇忍辱負重,回家了意識到自己是大 V,越想越氣,直接上選題。
換我是賈國龍,我也繃不住好嗎,有話不直說,一定要把 Buff 疊滿,前恭后倨,是怕被西貝扣下不讓走嗎?
我這種社恐患者,出去吃飯遇到味道不對的,都會直接跟服務員提意見,很多時候對方愿意更換或是退錢,我也欣然接受,這是很簡單的溝通能力,很難想象動不動就能在節目上長聊幾個小時的人,在生活里這么自閉。
肯定不至于,是我多心了。
于東來發文感謝西貝能讓自己出門放心吃飯,實際上已經站邊了,同為擔負經營壓力的企業家,這很容易理解,但因為在電影排片和員工旅游目的地等事件上和網友對著干,于東來的神圣性已經降了不少,未必能壓過羅永浩。
事情的嚴重級別立刻上升了好幾個檔位,有關部門的雷厲風行,總算避免了中國「失去」胖東來的巨大損失。
要我說,賈國龍還是沉不住氣,沒學會用魔法打敗魔法的技術。
很多人期待羅永浩的播客做成中國的 Lex Fridman,但看起來還是改走中國版 Tucker Carlson 更適合冷啟動,也許過幾天賈國龍就上十字路口了,那我就真小丑了。
反正我還在等細紅線的產品出來,這是最有看頭的。
關于「不是反對預制菜,是在爭取預制菜知情權」的反問,看這條微博吧。我也再強調一遍,在對預制菜的標準沒有形成共識之前,談論預制菜的知情權就是先開槍再畫靶,兩邊都是。
舉個例子,這盤烤魚是西貝公開信里主動公示出來的,里面還特意標注了,需要現烤,不可預制。
扯來扯去,雙方拿著同一件證物各自支持完全相反的論點,就很離譜。
我的看法一如既往,一家餐廳又貴又不好吃,是餐廳本身的問題,和制作流程無關,而且當標準完全沒有得到統一之前,去捍衛知情權是在對著虛空哈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