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武上任英特爾 CEO 半年之后,中國區一把手位置迎來調整。
9 月 16 日消息,英特爾(Intel, NASDAQ:INTC)今天宣布,英特爾公司高級副總裁、英特爾中國區董事長王銳將于本月退休。
英特爾方面對筆者進一步表示,這是計劃的管理層培養和交接。
英特爾中國早在今年 2 月宣布,英特爾公司市場營銷集團副總裁兼中國區總經理王稚聰(Alen),升任中國區副董事長,將全面負責管理英特爾中國的業務運營。此次,該公司表示,自今年 2 月任命王稚聰擔任中國區副董事長以來,王銳和王稚聰按計劃進行管理層交接。
英特爾表示," 此次領導層交接恰逢英特爾進入中國市場四十周年,將為推動業務穩健發展、強化產業生態共贏注入新動力。"
據公開資料顯示,英特爾自 1985 年進入中國,今年是英特爾入華 " 不惑 " 的 40 年。
加入英特爾三十年,王銳歷任英特爾全球及中國區多個關鍵技術與業務領導崗位,有豐富的技術和產業領導經驗,包括硬件、軟件、EDA、設計解決方案、銷售和市場營銷等方面。此前,王銳曾擔任英特爾全球副總裁、市場營銷集團中國區總經理。王銳擁有電子工程博士學位,以及電子工程和哲學的雙碩士學位。
2021 年 9 月 10 日,英特爾公司宣布中國區組織架構的全新升級。王銳晉升為英特爾公司高級副總裁、出任英特爾中國區董事長,全權領導英特爾中國區的所有業務和團隊。同時,英特爾也宣布,中國區總裁楊旭退休。
過去四年,王銳經歷兩任英特爾 CEO 基辛格(Pat Gelsinger)以及陳立武(Lip-Bu Tan)。
自任職中國區董事長以來,王銳跟進發布英特爾中國 2.0 戰略,升級組織架構,領導多項新舉措,推動與全球運營深度協同,提升對中國市場支持,并深化與產業生態伙伴的合作關系。
過去四年來,王銳領導的英特爾中國區,年收入在英特爾總收入中占比一直維持在 26%-30% 之間。
財報顯示,2024 財年,英特爾全球營收 531 億美元,同比下降 2%;公認會計準則下,歸屬于英特爾的凈利潤高達 -(虧損)188 億美元,相比上一年 17 億美元下降約 1205.88%;毛利率 32.7%,比上一年下降 7.3 個百分點,原因是第三季度減值、收入下降和庫存影響。
其中,英特爾中國市場占總收入比重高達 29%,超過了美國銷售區域。財報顯示,2024 財年,英特爾中國區營收為 155.32 億美元,比 2023 年 148.54 億美元增長 4.6%,占比達 29.2%。
王銳最近一次公開演講是在去年 11 月。
彼時,中國網絡空間安全協會發布建議啟動針對英特爾網絡安全審查文章,隨后英特爾對此回應稱將 " 將與相關部門保持溝通,澄清相關疑問,并表明對產品安全和質量的堅定承諾。"
王銳表示," 英特爾真的成為了各種報道的焦點,感謝大家關注。面對這些挑戰,我們沒有止步,反而在挑戰中更加地全力以赴,逆境煉心,砥礪前行。大概在半個月之前,我和我們(英特爾)總部負責政府關系的高級副總裁,專門拜訪了領導。"
王銳最近一次與筆者交流是在 2023 年 2 月。當時王銳表示,由于全球化逆風以及內部尖端制程等問題,英特爾進行轉型和戰略升級。她指出,最近這兩年,英特爾成都工廠已經完成了很大的擴產計劃。而且英特爾也對其加大了投入,一直在持續向前推進計劃。
" 對中國區來說,要把中國客戶的需求植入到總部的長期產品規劃中去,要把全球的資源利用起來。我們并沒有減少對英特爾中國的投資,而且英特爾團隊正在進一步搭建以及推進跟客戶的合作,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王銳稱。
新上任的中國區副董事長王稚聰,在英特爾擁有超過 20 年的領導經驗。他于 1991 年畢業于華中工學院(現華中科技大學)電信系,擁有香港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碩士及 MBA 學位。1997 年,王稚聰加入英特爾公司,歷任中國區在線業務部總監、市場營銷集團副總裁兼中國區總經理等職,曾推動客戶端計算、數據中心和物聯網領域的業務增長。
陳立武于今年 3 月上任英特爾 CEO,試圖拯救這家曾經獨步全球的半導體巨頭。
他上任后的 " 三把火 " 分別是:一是分拆非核心資產,包括出售可編程芯片子公司 Altera 的控股權;二是圍繞數據中心和 PC 兩條主線打造核心產品,同步推出定制半導體等新品,繼續深耕晶圓代工領域;三是實施大規模裁員并縮減管理層級,目標是到今年底完成約 20% 的人員裁減,并精簡近 50% 的管理層級。
與 PC 時代的輝煌相比,英特爾近年來錯失智能手機和 AI 兩波技術浪潮,財務狀況堪憂。今年 7 月 24 日公布的二季度財報顯示,英特爾二季度營收為 129 億美元,同比持平,經調整后歸股東凈虧損為 4 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凈利潤 1 億美元轉虧。
" 過去幾年我們進行的產能投資遠遠超出需求,既不明智又投資過度,我們的工廠布局變得支離破碎,這毫無必要," 陳立武在財報會上直言,英特爾需要謹慎地按照客戶需求來建設產能。
9 月 8 日,英特爾宣布管理層大調整,曾任英特爾臨時聯席 CEO 的米歇爾 · 約翰斯頓 · 霍爾特豪斯(Michelle Johnston Holthaus)將離職,英特爾還從 Arm 等競爭對手引入了新高管,來執行陳立武制定的新戰略。
據公開信息統計,英特爾官網顯示的 10 位公司級別較高的高管中,過去半年調整涉及其中五位。
與此同時,英特爾日前宣布,公司獲得軟銀投資的 20 億美元。而且,根據協議條款,特朗普政府依照 2022 年《芯片法案》授予英特爾但尚未支付的 89 億美元撥款將被轉換為英特爾的股權,以持有英特爾約 10% 的股份(約合 105 億美元),被外界稱為美國芯片產業的 " 國企 "。
隨后,英特爾發公告表示,美國政府持有其 10% 的股權可能對公司業務構成風險,不僅可能損害國際銷售,還可能限制其獲取未來政府撥款的能力。美國政府成為重要股東可能使公司受到其他國家(尤其在亞洲)額外法規或限制的約束,如外國補貼法。這對其龐大的海外業務構成潛在威脅。" 美國政府的重要股東地位可能導致一些國家對我們實施新的監管要求或商業限制。"
9 月 15 日,英特爾還發布公告稱,此前英特爾已就向銀湖(Silver Lake)出售其 Altera 業務 51% 的股份達成最終協議,該交易于 2025 年 9 月 12 日完成交割。此外,英特爾已下調全年運營支出,2025 年英特爾公司調整后運營支出目標從 170 億美元下調至 168 億美元。
特朗普今年 8 月曾表示," 英特爾已經落后了。"(本文首發于鈦媒體 App,作者|林志佳,編輯|蓋虹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