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15 日,股價剛剛創下新高的寧德時代在互動平臺表示,9 月初公司鈉新電池已通過新國標認證,成為全球首款通過新國標認證的鈉離子電池。公司鈉新乘用車動力電池正在與客戶推進開發、落地中,進展順利。
在電池領域,今年最為火爆的當屬固態電池,而兩年多以前,鈉電概念也曾風靡一時,不少機構、企業都曾給出過 "2023 年是鈉電元年 " 的判斷,但當時技術進展和規模化速度低于預期," 元年 " 并未如期到來,鈉電概念的熱度也趨于平淡。不過,就在市場爆炒固態電池的今年,鈉電賽道很可能開啟了自己的 " 真元年 "。
而且,今年布局鈉電并推出產品的企業,也已經開始搶占 " 第一 "" 首個 " 等名號了。上述寧德時代的鈉新電池于今年 4 月 21 日發布,能量密度達到 175Wh/kg,純電車型的續航超過 500 公里,發布時公司即表明這是 " 全球首款實現規模化量產并達到車規級應用標準的鈉離子電池 "。實際上,寧德時代早在 2021 年就推出過第一代鈉離子電池產品,2023 年還宣布過其鈉電池將首發落地奇瑞車型。不過,鈉電與主流鋰電既是 " 互補 " 也是 " 鏡像 ",二者技術路線相似,一位電池行業高管曾明確表示,鋰電產線經過改造即可兼容大部分鈉電產品的生產。但相比于資源稀缺、分布不均衡的鋰,地球上的鈉資源極為豐富,能夠避免供給稀缺、" 卡脖子 " 等問題。不過,鈉電相對于鋰電能量密度較低,在續航問題上面臨更大的困難。近年鋰價高位回落、電池行業擴產 " 內卷 " 等,都拖延了鈉電的產業化進程。2024 年鋰電廠商在激烈競爭中利潤失血,產能利用率、毛利率承壓,行業提出 " 技術路線多元化 " 作為 " 去同質化產能 "" 反內卷 " 的解法之一,鈉電產品的研發、下線速度再次提升。寧德時代也在今年再次拿出了迭代新品。有趣的是,對于固態電池,寧德時代曾在今年中報業績會上表示,目前該領域資本的熱度比產業高,真正的商業化還需較長時間,目前企業更多是做一個樣品或試驗品用來宣傳。巴倫中文網此前報道曾提到,目前行業普遍預期固態電池裝車時間在 2027 年左右,全面量產可能要到 2030 年,在此之前,適配人形機器人、低空飛行器的能量密度相對較低的固態電池可能率先走向規?;瘧?。
雖然市場熱度已早早轉向了固態電池等下一代產品,但近一年來,鈉電可能才是拿出最多相對重磅的新東西的前沿電池技術。今年遞表港交所 IPO 的海辰儲能曾在去年 12 月中旬發布 " 全球首款電力儲能專用鈉離子電池 ",并表示公司預計鈉電將會在 2025 年迎來產業化加速發展拐點,2023 年前市場規模有望突破千億。該公司招股說明書稱該產品今年下半年將量產并進行全球交付。今年 3 月,中科院系統的項目孵化企業中科海鈉宣布首發鈉離子電池商用車解決方案,針對短倒運輸、物流運輸等不同場景推出相應產品,該公司也預計鈉電將在 2025 年邁入 GWh 級別應用,實現質的飛躍,而在除公交車外的其他商用車領域,普遍低于 10% 的電動化率和老舊柴油貨車報廢補貼等政策將為鈉電應用打開可觀的需求空間。
此外,比亞迪在 7 月宣告了青海西寧 " 全球首條鈉離子電池量產線 " 投產,產能高達 30GWh,電池能量密度 160Wh/kg。比亞迪 2024 年年報還曾披露其鈉電池在安全性、功率性、高低溫性能等多項性能指標超越鋰電池,稱公司已打通鈉電生產工藝,達成了 MWh 級儲能系統的落地。港股上市公司超威動力旗下正效新能源也推出了駐車鈉電池產品,適配大馬力、燃氣重卡等多種車型。億緯鋰能、欣旺達、孚能科技、南網儲能等上市公司也均披露過自身在鈉電方面的進展。
今年 6 月至今,A 股鈉電池板塊上漲近 30%,與深證成指漲幅相近,而同期固態電池板塊已飆升 43%。(本文首發于巴倫中文網,作者|胡珈萌,編輯|蔡鵬程)
更多對全球市場、跨國公司和中國經濟的深度分析與獨家洞察,歡迎訪問 Barron's 巴倫中文網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