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劃重點 KeyPoints
近日,馬斯克視頻連線 All-In 峰會,圍繞旗下多項核心業務與技術進展,對人形機器人、AI、太空探索等話題進行討論。
在此次連線中,馬斯克透露:
第三版擎天柱(Optimus)機器人需突破手部靈巧性、AI 大腦、規模化生產三大難題。
特斯拉 AI5 芯片的性能是 AI4 芯片的 40 倍,FSD v14 軟件計劃于數月后推送,年底車輛將具備感知能力。
星鏈預計兩年后推出支持衛星直連的手機,目標成為全球獨立運營商,不排除收購其他運營商的計劃。
星艦明年有望實現完全可重復使用,解決隔熱罩關鍵技術阻礙;第三版星艦運力將提升至 100 噸入軌。
Grok 正在通過大量推理計算優化數據,考慮推出 "Grok 百科 ";Colossus 2 超級集群正在擴展,粗略估計模型 10 倍算力增長將帶來 1 倍智能提升。
有必要建立月球研究基地,并推動火星自給自足城市建設,樂觀情況下 30 年內可實現火星自給自足目標。
馬斯克訪談內容劃重點:
1、擎天柱(Optimus)機器人的挑戰與前景
擎天柱機器人正在進行第三版設計,核心需解決具備人類手部靈巧性,擁有能夠探索并理解現實的 AI 大腦,以及實現大規模生產三大難題。
馬斯克認為,擎天柱機器人的手部設計至關重要。人類的手有 27 至 28 個自由度,功能極多,實現人手功能是設計通用人形機器人必須解決的問題。機器人每條手臂需約 26 個定制執行器,現有供應鏈無法提供,必須從物理第一性原理全新設計,這是硬件研發的主要瓶頸。規模化生產后,當年產量達 100 萬臺時,擎天柱機器人的邊際生產成本約 2 萬至 2.5 萬美元。若研發生產成功,擎天柱將成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產品。
2、特斯拉 AI 芯片的顛覆性升級
下一代 AI5 推理芯片相比 AI4 將實現 40 倍綜合性能提升,能高效處理混合精度模型,大幅減少關鍵運算(如 Softmax 函數)步驟。
目前汽車使用的 AI4 芯片將使自動駕駛安全性至少比人類高 2-3 倍,甚至可能達 10 倍,版本 14 將于未來幾個月 OTA 推送,它是自版本 12 以來最大升級,參數數量增加一個數量級,并采用了強化學習。團隊正在有效解決 AI 對現實的有損壓縮問題,馬斯克預計,到今年年底,車輛將具備感知能力。
3、星鏈直連手機計劃
SpaceX 將利用新頻譜實現衛星直連手機的高帶寬通信,需手機硬件支持新頻段,預計 2 年后上市,并同步建造專用衛星,實現在全球隨時隨地用手機看視頻的目標。
馬斯克的愿景是將星鏈成為全球獨立運營商,提供 " 家庭天線 + 手機直連 " 綜合解決方案。他會考慮收購運營商以獲取頻譜資源,包括美國最大通信運營商 Verizon,但強調不會擠垮現有運營商。
4、星艦進展與復用技術攻堅
明年實現星艦完全可復用,第三版星艦將搭載猛禽 3(Raptor 3)引擎,運力提升至 100 噸入軌,比現有最強商用火箭高 2.5 倍。
實現星艦完全可重復使用的關鍵技術阻礙是隔熱罩,需解決材料科學和工程問題,不僅要制造出耐高溫、輕便、不傳導熱量、瓦片穩固且雨中不溶解的完全可重復使用軌道隔熱罩,還要確保數十萬隔熱瓦附著可靠免檢修。
馬斯克計劃建立月球研究基地,并希望去火星建造自給自足城市,關鍵指標是,火星在斷絕對地球依賴后仍能繁榮運轉。若 Starship 進展順利,按每兩年火星傳輸窗口指數級增加運量,大概率二十五至三十年可實現火星自給自足。
5、Grok AI 與通用人工智能的發展
Grok 正通過推理計算修正并增強訓練數據,刪除虛假信息、補充背景。馬斯克會與團隊討論推出 "Grok 百科 " 的可能性。
團隊正在擴展 Colossus 2 超級集群,馬斯克認為,模型算力與智能呈自然對數關系,10 倍算力或使智能翻 1 倍,預計明年可能會出現在單一事情上超越人類的 AI,2030 年左右 AI 或將超全人類智能總和。
以下為訪談原文:
馬斯克:帕洛阿托(Palo Alto)
主持人:你在帕洛阿托。
馬斯克:是的。我在特斯拉全球工程總部,位于帕洛阿托。
主持人:你有多少研發周期是專門針對擎天柱(Optimus)機器人的?進展如何?時間節奏怎么樣?我覺得你現在是第三版,可能是第四版。
馬斯克:不,一切都要花很長時間。我們正在最終定型擎天柱(Optimus)第三版的設計,那會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機器人。它基本上會具有人類的手部靈巧性,也就是說,會有一只非常復雜的手,還有一個能夠探索并理解現實的 AI 大腦,而且能夠大規模生產,這就是擎天柱(Optimus)缺失的三樣東西,是三件真正難的事情。我認為這些要比擎天柱(Optimus)的其他單一事項都要花費更多的周期,比如讓 AI 貼近真實世界,擎天柱(Optimus)的所有機電問題,以及它的供應鏈和生產挑戰。因為目前并不存在針對人形機器人的供應鏈,所以我們得從頭創建它,這需要做大量的垂直整合。擎天柱(Optimus)的執行器沒有一個能從現有的供應鏈中獲得。不過我認為可以準確地說,如果成功的話擎天柱(Optimus)將成為有史以來影響力最大的產品。
主持人:那規模化后的成本呢?每臺機器人 2 萬、3 萬、4 萬美元?你認為第一批它們的成本會是多少,并且我們什么時候能買到一個去牧場干活?
馬斯克:我認為邊際生產成本一旦你達到每年一百萬臺時,大概在 20,000 美元左右。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你在機器人上的 AI 芯片花了多少錢。還需要在執行器上實現大量效率提升。擎天柱(Optimus)每條手臂大約有 26 個執行器,比如說,26 個電動的電機、齒輪箱以及電力電子設備。那個 AI 芯片會相當昂貴,每臺機器人在上面的采購金額可能是五千美元或者六千美元,也許更多。但我認為在產量方面,在每年一百萬臺的情況下,生產成本大概在兩萬美元左右,也許是兩萬五千美元,差不多是這個范圍。而且,價格將取決于需求。
主持人:Elon,你能不能向大家解釋一下為什么把機器人的手做對這么重要?以及為什么執行器設計如此獨特?為什么這如此困難?為什么沒人能做到?,以及為什么幾乎必須從那里開始,才能正確地構建機器人的其余部分?
馬斯克:事實證明,人類的雙手令人難以置信。它們已經進化成這樣如此復雜的機器。就像你的手是一個實際上非常了不起的東西。仔細看你的手,想想你用手可以做的所有事情,有很多。你的手是一個非常多功能的工具。
主持人:是的。你可以擊掌。
馬斯克:非常多功能。你可以揮棒打棒球,你可以穿針引線,你可以把線穿進針孔,你可以彈鋼琴、小提琴,你可以拆裝或組裝一輛車。手是極其多功能的工具。而且手的大多數肌肉實際上都在前臂里。所以你的手大部分有點像一個木偶,這些肌肉來自前臂,并拉動肌腱,肌腱是……人類肌腱的設計,或者說人類肌腱的進化,極其出色。所以你有這樣一張肌腱網絡。人的手大概有類似于,取決于你怎么計算,手上大概有 27 或 28 個自由度,太神奇了。所以,我為了創造一個通用的人形機器人,必須解決手的問題,手的難題。
主持人:那是不是有點像你最初建立特斯拉時的情形,供應鏈還不存在,你得去外面找合作伙伴,然后你知道,要構建所有這些垂直整合獲取支持?它真的就是完全找不到,你得從頭開始建造。
馬斯克:是的,我們實際上無論花多少錢都買不到那些執行器。它們根本不存在。盡管市面上有成千上萬種不同尺寸和形狀的電動機。我們不得不設計每一種電動機的齒輪箱,還有從頭開始設計控制電子設備,基本上從物理的第一性原理(First Principle)出發。
主持人:然后好消息是這些年你在工廠方面有大量經驗。
馬斯克:是的。
主持人:這比 Cybertruck、Model Y、Model X、特斯拉內華達超級工廠(Gigafactory)難多少?
馬斯克:比任何那些東西都要難。
主持人:好的。難得多嗎?那和星艦比呢?
馬斯克:不,Starship 更難。
主持人:那么大概介于 Model X 和 Starship 之間?
主持人:哪方面更難,硬件還是軟件?
馬斯克:目前我們在為硬件的最終設計苦苦掙扎。就像我說的,確實主要是手部。并不是要完全否定機器人其它部分,其余部分也同樣很重要,不過連同前臂,構成了整個機器人工程難度的主要部分。
主持人:然后讓我們假設你已經克服了硬件方面的挑戰,基于目前大語言模型(LLMs)的所有進展,大概能得到多少東西?你知道,消費者會不會就能和它互動,和機器人說話,讓它去做事情。
馬斯克:沒問題的。
主持人:你花了很多時間和 Ani 在一起。我在網上注意到了。
馬斯克:不算很久。也許我在宣傳 Grok Imagine 時有點過火了。你可能會得到 Ani 的具化身體
主持人:為什么要采用人形外形,Elon?你可以做出一種可能比人類更擅長的東西,或者為了特定任務做得比人類更簡單的東西,甚至可能在能做的事情上比人類更多更好。你怎么決定做成跟人類一模一樣的樣子?
馬斯克:如果你想讓它做所有人類能做的事情,事實證明你需要一個類人機器人。所以如果你想做一個子集,那容易得多。不過,事實證明人類進化成了這種形態和能力,我們擁有這些是有充分理由的,像是擁有五根手指,這是有價值的。四根手指和一個拇指,甚至小指實際上也相當有用。腳趾更多是一個問號。
主持人:人類也設計了這個世界,是我們為自己設計的。如果你能造出一個類人機器人,它將立即與我們為之構建的世界向后兼容。
馬斯克:的確如此。
主持人:Elon,還有機器人部分的其他東西。所以有大語言模型(LLMs),有手部的驅動裝置,但也還有運行它的硅芯片,還有就是,你知道,特斯拉超級計算機(Dojo),我記得你在 X 上發過關于 AI5 芯片和 AI6 芯片的帖子,看起來你對硅層的發展方向非常興奮。你能跟我們談談那是什么嗎,以及我們在這里要建造什么?它是對世界上現有一切的補充嗎?它是否可能成為長期的潛在競爭者?
馬斯克:在特斯拉,我們基本上有兩個不同的芯片項目,一個是用于 Dojo,Dojo 用于訓練方面,然后還有我們稱為你知道的 AI4。這是我們的推理芯片(inference chip)。AI4 正在所有車輛中交付,我們正在最終定型 AI5 的設計這將比 AI4 有巨大的飛躍。根據某些指標,AI5 相比 AI4 的提升將達到 40 倍。這個是因為我們在 AI 軟件和 AI 硬件上以非常細粒度的方式密切協作。所以我們確切地知道限制因素在哪里,并且因此,AI 硬件和軟件團隊實際上是在共同設計芯片。
主持人:所以硅芯片上有 40 倍的改進,我認為那時就像是,正如在座的每一位所體驗到的那樣,這是否只是完全自動駕駛(FSD)質量和作為特斯拉司機所體驗到的安全性的數量級提升?那機器人的質量呢?這些提升最終會體現在哪里?
馬斯克:是的,準確地說,40 倍是,如果你說,比如相比于 AI 最糟糕的局限性,在運行 Softmax 函數上,我們目前在仿真模式下大約需要在 40 步運行 Softmax 函數,而 AI5 將只需在幾步內完成。AI5 也應該能夠輕松處理混合精度模型,它會動態處理混合精度,有很多技術性的東西,AI5 會做得好很多。就名義上的那種算力方面,原始計算上,是的,算力是之前的八倍。大約九倍的內存,大約五倍的內存帶寬。所以,不過因為我們正在解決 AI 中的一些核心限制,你把它乘以那個 8 倍的計算提升,又因為另一個 5 倍的提升,那就是你能獲得 40 倍改進的地方。我有信心目前的 AI4 芯片,將實現至少比人類高出兩到三倍的自動駕駛安全性,且甚至可能達到十倍。那個軟件將在接下來的幾個月推出。
幾個月。所以 version14(FSD v14)將是特斯拉軟件從 version12(FSD v12)以來的最大升級。我們把參數數量增加了一個數量級,使用了強化學習。你可以把 AI 想成一種壓縮現實的方式,以及還有其中一些壓縮步驟,我們在壓縮步驟中解決了這種有損性。所以這些都是軟件更新,只是 OTA 更新。到今年年底,你的車會感覺像有了感知能力。
主持人:說實話,現在已經感覺是那樣了。我在行業報道里看到你們在某些頻譜上花了大約 170 億美元,所以是一筆資金變動,用來讓你們的衛星和星鏈網絡能夠直接與手機連接。那在一兩年內會是什么樣子?我們會取消 Verizon 的賬目,直接擴展我們的星鏈賬目嗎?我們有點在抱希望,因為 Verizon 有點糟糕。這技術上可行嗎?
馬斯克:這是一個長期的事情。它將允許 SpaceX 去直接從衛星向手機傳輸高帶寬連接。不過,手機需要進行硬件更改,而且由于這些頻段在當前手機中不被支持,這些芯片組必須被修改以加入這些頻段。那可能是一個兩年的時間框架,所以那些能夠使用已獲得頻譜的手機,大概會在大約兩年后開始出貨。然后,還要建造那些將在這些頻段上通信的衛星。所以我們在并行進行,既在建造衛星,也與手機制造商合作,把這些頻段添加到手機中。然后,衛星和手機會很好地進行握手,從而實現高帶寬連接。但實際上,最終效果是你應該能夠隨時隨地在你的手機上觀看視頻。
主持人:做這些頻率它們能在室內、在建筑物內部工作嗎?
馬斯克:可以的。如果你在一棟有個像厚厚的金屬屋頂,或者普通房屋。
主持人:Elon,我們本可以與星鏈達成一項直接協議,它最終可以在全球范圍內工作,在某個時候,那是最終目標嗎?我們將有一個全球運營商。
馬斯克:那會是其中一個選項。明確一點,我們不會把其他運營商逼到破產。他們仍會存在,因為他們擁有大量頻譜。但是是的,你應該能夠擁有一個星鏈,就像你有 AT&T 或 T-Mobile 那樣,Verizon 或者什么的。你可以有一個星鏈的賬戶,可以配合家里的天線,以及你手機上的 wi-fi。是的,這將是一個在家中提供高帶寬以及直接到手機的高帶寬的綜合解決方案。
主持人:你能買一些運營商以便獲得更多頻譜?也許甚至買下 Verizon?
馬斯克:不是不可能。那有可能發生。
主持人:我們來談談 Starship,發射的表現看起來真是太棒了。距離在商業環境中能做到可預測并隨時投入使用還有多遠?
馬斯克:我認為我們明年可以實現可重復使用,我們還有一次發射的機會,然后之后是第三版,這是一次巨大的升級,因為它裝有猛禽 3(Raptor 3),幾乎火箭上的所有東西在第三版都會改變。所以第三版,可能會有一些初期的問題,因為它是如此激進的重新設計,它能夠載重 100 噸進入軌道,完全可重復使用。我覺得除非我們遇到一些非常重大的挫折,SpaceX 明年會展示完全可重復使用性,會回收助推器和飛船,并且能夠把超過 100 噸運送到一個有用的軌道上。
主持人:現在世界上最好的火箭在噸位運送到太空方面能做到什么程度?
馬斯克:有點像商用火箭,那個 Falcon Heavy、帶有側助推器重復使用,大約能處理 40 噸,足足大兩倍半,但是 Starship 將實現全回收利用,所以一切都會回來。
主持人:Elon,在那次爆炸之后,最近那次,有很多公告說會有環境問題、FAA(聯邦航空管理局)以及其他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是你們恢復速度非常快。你是如何迅速恢復的?不僅僅是在技術和工作層面上,還有比如,監管許可方面,因為他們說會有各種問題、審查等等。你們是怎么處理的?
馬斯克:有很多問題和審查。我們都處理完了。要感謝 SpaceX 團隊。他們非常努力,而且他們把下一艘飛船和助推器完成測試并送上了發射臺,并且發射了,是的,要把巨大的功勞歸功于 SpaceX 團隊,為他們做出、做出這樣的工作我感到非常自豪。我的意思是,制造一個完全可重復使用的軌道火箭是有史以來最困難的工程問題之一。當然,你知道,這可以說是有史以來最難的工程項目的有力候選,至少也是位居前三的項目,所以它是一個 SpaceX 從一開始的目標,自 2002 年以來。然后現在已經過去 23 年了,這是一個漫長的旅程。我認為這是有史以來匯集的最有才華的一群火箭工程師。你知道,明年我認為我們將能夠實現完全可重復使用。
主持人:Elon,從現在到實現完全可重復使用之間,你主要關注的那些重大的技術阻礙是什么?有沒有一些關鍵障礙是你至今還在近乎癡迷地努力想要弄明白的?還是更像是把你學到的一堆清單過一遍,然后把這些東西整合到下一次發射中去?
馬斯克:為了火箭的復用,隔熱罩方面仍有大量工作要做。所以還沒有人制造出真正可完全重復使用的軌道隔熱罩。比如,航天飛機的隔熱罩在每次飛行后都要進行九個月修復。所以沒有人曾經制造出完全可重復使用的軌道熱防護罩。
主持人:那是材料科學問題,還是工程問題,或者兩者兼有?
馬斯克:是的,我的意思是,這是材料科學和工程問題。但我們確實是在,從根本物理層面來審視這個問題。再次強調,基于物理的第一性原理,試圖弄清我們如何制造出某種東西,它能耐高溫,而且非常輕,不會把熱傳導到主要結構。所有隔熱瓦片都保持在上面且不會破裂。然后當你上升時,如果你遇到一些雨,這些隔熱瓦片在雨中不會溶解。有很多不同的問題。而且你真的需要確認這些隔熱瓦片是可用的。你不能跳過這種繁瑣的檢驗過程。這些成千上萬的瓦片全部能正常工作,不需要一個一個地翻新或檢查。航天飛機就是這樣子的情況。
主持人:我們現在可以,換一下話題嗎?現在,我想問你一些關于 Grok 的問題。我覺得你有點談到下一代模型的進展在哪里了,你剛才說了一句令人難以置信的話,我仍然認為人們并沒有真正理解,那就是會有下一輪訓練,你會期望不是從頭開始訓練,在 Common Crawl 那里你預計會有大量的合成數據。說說 Grok 的演進是如何進行的,這項創新以及為什么它如此重要。
馬斯克:所以我們在運行大量的推理計算和推斷去查看所有的源數據,這些數據實際上就像人類知識的語料庫,思考每一條信息,然后補充缺失的部分,糾正錯誤并從那些訓練數據中刪除虛假信息。比如說如果你以維基百科為例,但這實際上適用于書籍、PDF、網站,各種形式的信息。Grok 正在使用大量的推理計算,比如說,舉個例子,去查看一頁維基百科,然后說,這頁內容哪些是真實的、部分真實、部分錯誤或缺失的,現在重寫頁面以糾正其中的錯誤,刪除那些虛假陳述,糾正那些半真半假的說法并補充缺失的背景信息。
主持人:Elon,順便問一下,你能把那個發布出來嗎?我們能創建一個類似 Grok 百科的東西嗎?因為維基百科非常有偏見,而且這是一場持續不斷的戰爭。你知道,如果某處被糾正了,五分鐘后就會有一大群人試圖再改回去。
馬斯克:我會和團隊討論那個,像是 Grok 百科之類的東西。
主持人:關于訓練 Grok 5,你正在將位于孟菲斯的 Colossus 超級集群擴展。
馬斯克:現在是 Colossus 2,他們有第二個。
主持人:你能不能給我們一個最新進展?然后作為其中的一部分,我們在規模定律上處于什么階段?如果你擴展到更大的集群,你們會得到更強大的 AI 模型嗎?會不會存在收益遞減的點,或者說,投入兩倍的算力會帶來多少額外收益?你能得到一個好 10% 的模型嗎?你能得到一個好 100% 的模型嗎?比如說它是對數線性的嗎?我想還有多少提升空間可以通過擴展硬件來實現,你覺得?
馬斯克:我想算力多少與之相關存在一個自然對數函數。比如說,假設多出 10 倍的計算量,模型智能可以翻一倍。也許那可能是一個粗略的經驗法則。不過,你知道,那仍然意味著智商從 100 飆到 200,仍然是相當了不起的事。所以我認為我們將會看到智能持續擴展,直到大部分太陽能被用來進行計算,最終,乃至銀河系的大部分能量。你知道,某種程度上,達到卡爾達肖夫Ⅱ型、卡爾達肖夫Ⅲ型規模。所以我想,一旦你不再把人工智能看作某種你的終點,而作為整體智能升級的一部分,人類智能也隨著人口的增加而擴展,而且我們已經能夠存儲越來越多的信息,人類智能已經擴展。由于人口下降和低出生率,人類智能在有點趨于平穩,實際上還會下降。我的猜測是,我認為我們可能在明年就會有在任何單一事情上比任何人類都更聰明的 AI,然后,大概在五年內,比如說到 2030 年,AI 可能比所有人類加起來都更聰明。
主持人:你認為,人類正在衰落嗎,因為 AI 在進化?你認為地球上的生態系統正在發生某種演化,我們并不真正理解其結構和正在發生的事情嗎?
馬斯克:也許我們隱約知道它正在到來。我對宇宙的本質很好奇,我想出去,我想讓人類到外面去探索星辰,或許還能遇見外星文明。也許在某些情況下我們會看到一個早已消亡的外星文明的遺跡,但它們在一千萬年里都非常強大。像你在《星際迷航》中看到的那種東西。我只是想知道到底發生了什么。而且為了知道發生了什么,我們必須在意識的范疇和規模上有所擴大。我們必須作為一種意識擴展,我們必須讓人類成長,我們必須擴展人類自身,以便去理解宇宙,甚至是應該向宇宙提出哪些問題,以及這些問題的答案是什么。你知道,道格拉斯 · 亞當斯的書《銀河系漫游指南》實際上是一部以幽默偽裝的深刻哲學著作,他在那本書里想表達的觀點是,問題才是真正的最難的部分,答案就是宇宙,或者說答案就是你周圍看到的一切。但有些問題我們甚至不知道該問。我想知道的是,標準物理模型關于宇宙起源的說法是否正確?宇宙實際上是 13 8 億年了?宇宙會如何終結?它會以熱寂終結,或以其他方式結束?
主持人:你認為我們首先在哪里找到答案?是在 AI 中,還是在星辰之間?因為你顯然是在同時追求兩者。
馬斯克:我希望更多人能支持一種好奇心的理念,因為我認為這非常令人激動,且本質上是樂觀的。因為對宇宙本質有一種驚人的驚奇感,當你剛好發現宇宙的某個秘密時,那真的很驚人,你會覺得一整個理解的世界向你敞開。我的意思是,我們之前甚至不知道所有大陸的位置,然后我們唯一知道的就是當他們朝那個方向航行時,他們沒有回來,那就是他們所知道的一切。
主持人:我有點覺得,這次真正建月球基地或者去月球,會是朝正確方向邁出的重要一步。你們還是把月球列入計劃了嗎?進展如何?那仍在議程上嗎?
馬斯克:是的,我覺得有必要。我認為我們作為一個文明應該努力攀登新的高度。所以,我覺得上月球是可以的,我們應該去月球是為了建立一個月球基地,比如說一個月球研究基地。我的意思是,月球的某些部分可能比地球的某些部分更古老。如果我們在月球上建立了一個科學基地,可能會更好地理解宇宙的本質。然后顯然我們還想更進一步,去火星,在火星上建造一個自給自足的城市。人類命運的道路上有一個分叉,那個分叉是如果我們能夠在火星上建立一個自給自足的城市,關鍵的考驗是,如果地球的補給船因為任何原因停止來往,火星是否還能繼續繁榮,還是會衰亡?在火星能夠自主繁榮和發展的那一刻,意識存在的可能壽命大大延長了,因為我們不再依賴地球上一切都順利進行。所以,我有點想知道的問題是文明能夠做到嗎。因為現在在地球四十五億年的歷史中,首次出現了將生命實現多行星化的機會窗口。
主持人:Elon,假設我們能做到那一步,而你也在那里,你知道,你會成為那位元老級人物,你會擁有火星的道德權威,你會如何治理火星?
馬斯克:我想再強調一次,那比火星上的治理形式或早期誰在那里更重要。真正重要的是火星是能自我維持的。我們真正成為一個多行星物種,達到那種行星冗余的程度。如果有什么事情發生顯然我們應該盡一切可能確保地球上的生活美好。一旦我們成為一個多行星物種,關鍵的考驗是,如果補給船停止抵達,火星能否自給自足?所以并不是的,所以要做到,比如說,首次前往火星的任務并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能運送足夠的噸位,將足夠的噸位運到火星,以便火星能夠自行繁榮發展,這意味著它必須具備文明的所有要素,不僅僅是你需要去構建,例如,在火星上的芯片工廠或火星上的船舶工廠,但你需要有能力自己在火星上去建造船舶工廠。
主持人:你對時間尺度有感知嗎?比如,假設 Starship 在 2026 年開始進入某個階段,那么顯然會有一系列早期測試。我們只有特定的發射窗口,因此有很多時間上的限制。在你看來,這是一個 50 年的事情嗎?這是一個 150 年的事嗎?這是屬于我們這一代的事情,還是屬于我們孩子們這一代的事情?如果在最理想的情況下,你認為那個節點會在哪里?你知道,如果事情順利,對我們有利的話?
馬斯克:我認為可以在三十年內做到。如果在……前提是發生指數級增長,在每一次連續的火星傳輸窗口中運往火星的噸位逐步增加,每兩年一次。所以每兩年行星就會排列好,你就可以轉移去火星。所以,我想大約在 15 年左右,但也許最少可能是 10 年,但大概是 10 到 15 年左右,如果你看到每個火星轉移窗口運往火星的噸位呈指數增長,那么就應該有可能讓火星實現自給自足,大約在 25 年左右。
主持人:這太不可思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