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紅餐網,作者 | 陳宴,編輯 | 王秀清
當擴張的熱潮褪去,那些藏在財報細節里的信號,或許才是真正指向未來的答案。
前不久,新茶飲行業的 " 期中考 " 成績單陸續放榜。在消費低迷和競爭愈加激烈的市場環境中,各大龍頭的盈利能力如何?
01.6 家茶飲巨頭半年 " 撈金 " 超 55 億,外賣撐起 " 半邊天 "?
2025 年上半年,六大上市茶飲品牌總營收突破 330 億元,合計凈利潤超 55 億元。
其中,蜜雪冰城、古茗、茶百道和奈雪的茶的利潤增速亮眼。
上半年,蜜雪冰城實現營收 148.7 億元、凈利潤 27.2 億元,同比增長 39.3% 和 44.1%,展現出較強的盈利水平。古茗營收 56.63 億元,同比增長 41.2%;凈利潤達 16.25 億元,同比大增 121.5%。
奈雪的茶仍處于轉型關鍵時期。上半年收入同比下降 14.4% 至 21.78 億元,但經調整凈虧損由去年同期的 4.38 億元大幅收窄至 1.18 億元,虧損縮減 73.1%。
自 4 月起, 外賣 平臺掀起新一輪流量爭奪戰, "0 元購 "" 限時秒殺 " 等促銷手段頻出, 推動了茶飲品牌的業績增長 。以京東為例,據其披露,京東外賣上線僅 4 個月,蜜雪冰城等品牌銷量就突破了 1 億單。
從品牌的角度看,外賣占茶飲品牌收入比重進一步提升。
奈雪的茶上半年外賣訂單金額從 8.55 億元增至 9.2 億元,占總營收的比重也從 40.6% 提升至 48.1%,幾乎貢獻了總營收的一半。在 2025 年中期業績會上,奈雪創始人趙林進一步指出,外賣補貼浪潮中,奈雪 6-8 月同店銷售額同步增長超 20%。
茶百道也在財報中坦言,上半年外部平臺的階段性促銷活動,為門店帶來了可觀的增量客流與收入補充,起到了明顯的 " 引流 + 轉化 " 作用。
蜜雪冰城則在業績會上明確指出,外賣渠道的爆發式增長為品牌帶來了顯著利好,不僅帶動了國內門店的平均營業額提升,增量訂單也切實增強了單店的盈利能力。
02. 關掉不掙錢門店,繼續搶占下沉市場
這份看似向好的成績單背后,也折射出行業的震蕩:上半年,頭部茶飲品牌合計關閉的加盟門店超過 2500 家。
根本原因在于單店盈利能力持續承壓,茶飲巨頭的重心從規模的提升轉向盈利能力的提升。
隨著市場紅利消退、同質化競爭加劇、價格戰頻發,疊加頭部品牌在下沉市場的高密度布局,門店分流現象日益嚴重,許多加盟店陷入 " 增收不增利 " 的困境。在此背景下,企業主動關閉低效門店,是優化網絡結構、提升門店質量、保障長期健康發展的戰略舉措。
比如,古茗在截至 2525 年 6 月 30 日止 6 個月新開門店 1570 家,關閉 305 家,閉店數量較去年同期的 250 家有所增加。
再如,奈雪的茶直接暫停新加盟,主動關閉 160 家經營不善的門店,其中包括 28 家加盟店,聚焦直營模型修復。
從數據上看,這些措施有效改善了奈雪的盈利能力:虧損大幅收窄的同時,單店銷售在同步回升。上半年,奈雪的茶直營門店平均單店日銷售額達 7600 元,同比增長 4.1%;茶飲店的日均訂單量增至 296.3 單,同比增長 11.4%;直營門店的同店銷售額增至 17.602 億元,同比增長 2.3%。
在開店策略上,下沉市場仍是各大茶飲品牌們布局的主戰場。
例如,作為從小鎮走向全國的品牌,古茗依舊遵循其區域加密、縱深滲透的發展策略,專注于鄉鎮市場的挖掘,鞏固品牌在區域市場的勢能。
截至上半年古茗,二線及以下城市的門店占比已提升至 81%,其中位于鄉鎮的門店比例從去年同期的 39% 攀升至 43%。古茗在財報中明確指出,二線及以下城市,尤其是遍布全國的鄉鎮區域,蘊含著巨大的未開發市場潛力。
其他頭部品牌也在調整開店節奏,逐步將重心轉向下沉市場。
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滬上阿姨門店總數達 9436 家,其中三線及以下城市門店為 4824 家,占總量的 51.1%,較去年同期的 4241 家凈增 583 家,占比同比提升 0.8 個百分點。
茶百道同樣進一步向低線城市滲透,2025 年上半年,茶百道在二線及以上城市門店數量同比減少 135 家,而三四線及以下城市門店則持續擴張,從 2024 年同期的 3631 家增至 3825 家,下沉布局趨勢明顯。
03. 茶飲巨頭的新業務:有人賣咖啡、有人賣輕食
除了下沉至小鎮尋找增量,頭部品牌陸續開始探索新的增長曲線。
咖啡成為茶飲巨頭們共同的戰略選擇。不過,各個品牌的打法有所差異。古茗、滬上阿姨及茶百道等通過將咖啡整合進現有門店體系,以 " 店中店 " 或菜單擴容的方式開探索咖啡業務。
具體來看,目前古茗的咖啡業務已經覆蓋了超過 8000 家門店,超過 80% 以上的古茗門店都上線了咖啡飲品。其中,古茗上半年推出的 52 款新品里,有 30% 以上為咖啡飲品。6 月,古茗官宣了吳彥祖作為咖啡品牌代言人,嘗試通過明星效應打破 " 平價咖 " 的印象,提升品牌調性。
滬上阿姨在 2022 年推出了咖啡品牌 " 滬咖 ",主要以店中店形式開在滬上阿姨門店內。不過,滬上阿姨的中期報告未披露該業務的新進展。
最近,茶百道也在四川、廣東等地的門店低調上線了現磨咖啡產品,包括紅蘋果美式、紅蘋果拿鐵、美式、拿鐵、香草拿鐵、香草冰淇淋拿鐵等多款產品,價格定位在 6.9-12.9 元之間。
蜜雪冰城則以獨立品牌、獨立開店的形式運作咖啡業務。據相關報道,蜜雪集團旗下咖啡品牌" 幸運咖 " 全國門店數量達到 8000 家。按照這樣的擴張速度,蜜雪冰城想打造一個" 咖啡界的雪王 ",并非沒有可能。
此外,探索多元化店型,以適應不同城市層級與消費場景,也是品牌們挖掘增量空間的重要路徑。
例如,滬上阿姨針對下車市場推出了 " 輕享版 " 品牌 " 茶瀑布 ",主打 2-12 元的極致性價比,與主品牌形成價格區隔。
也有品牌在熱門城市布局面積較大的旗艦店。比如蜜雪冰城,截至 9 月 11 日,其在鄭州、蘇州、西安等 10 余座熱門城市布局了 14 家旗艦店,另有 10 家位于成都、重慶、杭州等地的旗艦店即將開業。據了解,其位于鄭州的旗艦店,五一期間客流超 24 萬,單月營收破千萬,被網友戲稱為 "6A 級景區 "。
還有品牌開始 " 賣飯 ",探索茶飲之外的消費場景。
例如,奈雪于今年 3 月推出旗下全新輕飲輕食店——奈雪 green。門店在保留常規的茶飲、咖啡和歐包的基礎上,創新推出了 " 有氧小綠瓶 "" 牛油果能量杯 "" 抹茶系列 " 三大健康飲品系列,并引入了多款全天候供應的能量碗輕食產品。
這一舉動,推動其業務模式從傳統的 " 一茶一包 " 向 " 輕飲 + 輕食 " 延伸,通過多元化的產品矩陣,覆蓋消費者從早餐、午餐、下午茶到晚餐的全時段需求,進一步拓展消費場景和增長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