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16 日,商務部等 9 部門對外發布《關于擴大服務消費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五方面 19 條舉措。
措施包括開展 " 服務消費季 " 系列促消費活動、支持優質消費資源與知名 IP 跨界合作、因地制宜延長熱門文博場館、景區營業時間,優化預約方式,鼓勵推行免預約、優化學生假期安排,完善配套政策等。
商務部表示,服務消費是促進民生改善的重要支撐,也是消費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更大力度提振消費、擴大內需,提出以下措施。
見聞總結要點如下:
推動互聯網、文化等領域有序開放,擴大電信、醫療、教育等領域開放試點
措施提出,擴大服務業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互聯網、文化等領域有序開放,擴大電信、醫療、教育等領域開放試點。加快推進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示范。支持將更多服務消費領域納入《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提供差異化服務供給。
有序擴大單方面免簽國家范圍,優化完善區域性入境免簽政策
措施提出,吸引更多境外人員入境消費。有序擴大單方面免簽國家范圍,優化完善區域性入境免簽政策,持續優化外國人來華簽證政策和通訊、住宿、支付等便利化措施,為更多符合條件的人員簽發 5 年多次簽證。加強我國文旅資源國際宣傳推廣,發揮美食、中醫藥、文物古跡等傳統文化資源優勢,鼓勵旅行社、在線旅游平臺推出若干適合外國人的特色旅游線路。加強 " 留學中國 " 品牌建設,吸引外國優秀學生來華學習。培育面向國際的醫療、會展等市場。
探索設置中小學春秋假,相應縮短寒暑假時間
措施提出,優化學生假期安排,完善配套政策。在放假總天數和教學時間總量保持不變的情況下,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結合氣候條件、生產安排、職工帶薪休假制度落實等因素,科學調整每學年的教學和放假時間,探索設置中小學春秋假,相應縮短寒暑假時間,增加旅游出行等服務消費時間。
加大消費信貸支持力度
加大消費信貸支持力度。支持地方通過新設或納入現有風險補償專項資金等方式,分擔消費信貸風險,開展重點領域消費貸款貼息,引導金融機構和商家合作開發適合服務消費特點的產品和服務,形成 " 政府補貼 + 金融支持 + 商家優惠 " 組合拳。
以下為措施全文:
一、培育服務消費促進平臺
(一)實施服務消費提質惠民行動。印發《服務消費提質惠民行動工作方案》,從加強政策支持、搭建平臺載體、擴大對外開放、強化標準引領、優化消費環境等方面提出工作舉措。持續深化 " 購在中國 " 品牌打造,開展 " 服務消費季 " 系列促消費活動,圍繞貼近群眾生活、需求潛力大、帶動作用強的重點領域開展服務消費促進活動,培育服務消費品牌,打造服務消費熱點。(商務部牽頭)
(二)開展消費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試點城市建設。積極發展首發經濟,推動創新和豐富服務消費場景,支持優質消費資源與知名 IP 跨界合作,打造一批商旅文體健融合的消費新場景,培育一批新型消費龍頭企業。(財政部、商務部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豐富高品質服務供給
(三)擴大服務業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互聯網、文化等領域有序開放,擴大電信、醫療、教育等領域開放試點。加快推進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示范。支持將更多服務消費領域納入《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提供差異化服務供給。(中央宣傳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文化和旅游部、國家衛生健康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統籌利用現有資金渠道,支持推出一批文學、藝術、影視、動漫等領域精品創作,充分利用已有場館,打造一批輻射帶動作用強的劇場、博物館、美術館、科技館,培育一批群眾性文化活動和賽事品牌,優化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支持世界文化遺產、文博場館、非遺機構、歷史文化名城,挖掘傳統文化 IP 市場價值,打造服務消費新場景。支持有條件的地方以優質演藝、動漫、游戲、影視作品等線上流量帶動線下場景創新。(黨委宣傳、財政、商務、文化和旅游、廣電、文物主管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結合實際、因地制宜延長熱門文博場館、景區營業時間,優化預約方式,鼓勵推行免預約。支持文博場館創新辦展方式,其收益可按規定用于績效激勵,根據工作成效合理核定績效工資總量。鼓勵文博單位開放館藏資源,與社會力量合作開發文創、數字產品,推動市場化方式舉辦的各類文化展覽進商場、進社區、進公園。(財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商務、文化和旅游、文物主管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鼓勵引進國外優秀體育賽事,支持地方舉辦大眾體育賽事,打造一批具有較高知名度的精品賽事、職業聯賽以及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體育競賽表演品牌。持續開展 " 跟著賽事去旅行 "" 體育賽事進景區、進街區、進商圈 "" 樂享精彩賽事 尋味中華美食 " 等活動,發揮體育賽事和相關活動帶動效應。(商務、文化和旅游、體育主管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培育多元化教育和培訓市場。規范發展文化藝術、科技、體育類非學科教育培訓,完善許可條件,符合條件的線上、線下非學科類培訓機構可依法依規申請行政許可。鼓勵相關機構以市場化為導向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完善培訓評價機制。有序發展社區學院、市民夜校、老年培訓,提供優質技能培訓、文化藝術培訓,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提供免費或低租金場地設施。(教育、科技、民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體育主管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八)加快推進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建設,擴大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覆蓋面。加強對養老護理、家政服務、長期照護等領域從業人員培養培訓,落實有關支持政策。開展家政服務職業技能專項培訓行動,完善以職業能力為導向的家政服務職業評價體系,引導家政企業開展崗前培訓、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技師培訓等。(教育、財政、民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商務、醫保主管部門,工會、婦聯按職責分工負責)
(九)有條件的地方可結合實際對普惠托育機構給予場地支持和適當運營補助。支持有條件的幼兒園招收 2 — 3 歲幼兒,發展社區嵌入式托育、家庭托育點,鼓勵用人單位提供托育服務,并按相關規定給予政策支持。(發展改革、教育、財政、衛生健康主管部門,工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放寬中高端醫療、休閑度假等領域市場準入,減少限制性措施,吸引更多外商投資、民營資本進入,增加優質服務供給。(商務部、文化和旅游部、國家衛生健康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激發服務消費新增量
( 十一)吸引更多境外人員入境消費。有序擴大單方面免簽國家范圍,優化完善區域性入境免簽政策,持續優化外國人來華簽證政策和通訊、住宿、支付等便利化措施,為更多符合條件的人員簽發 5 年多次簽證。加強我國文旅資源國際宣傳推廣,發揮美食、中醫藥、文物古跡等傳統文化資源優勢,鼓勵旅行社、在線旅游平臺推出若干適合外國人的特色旅游線路。加強 " 留學中國 " 品牌建設,吸引外國優秀學生來華學習。培育面向國際的醫療、會展等市場。(商務部牽頭,外交部、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文化和旅游部、國家衛生健康委、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移民局、國家文物局、國家中醫藥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二)拓展數字服務消費,鼓勵電商平臺創新線上線下融合的數字服務消費場景,支持生活服務企業數字化轉型和推廣運營。開展 " 人工智能 + 消費 " 典型應用案例推薦,持續打造信息消費新產品新場景新熱點。(商務、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三)優化學生假期安排,完善配套政策。在放假總天數和教學時間總量保持不變的情況下,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結合氣候條件、生產安排、職工帶薪休假制度落實等因素,科學調整每學年的教學和放假時間,探索設置中小學春秋假,相應縮短寒暑假時間,增加旅游出行等服務消費時間。(教育、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主管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加強財政金融支持
(十四)統籌利用中央預算內投資、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等各類資金渠道,支持符合條件的文化、旅游、養老、托育、體育等服務設施建設。(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五)支持服務貿易創新發展引導基金按市場化原則投資符合條件的服務消費企業,引導社會資本加大對服務消費相關領域投資。(財政部、商務部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六)綜合運用貨幣信貸等政策工具,支持金融機構擴大服務消費領域信貸投放,加大對服務消費領域經營主體信貸投放力度,合理確定貸款利率水平,可持續支持服務消費。支持金融機構針對服務消費經營主體特點和融資需求,創新開發特色金融產品和服務。鼓勵金融機構加強對多元化服務消費場景、集聚區和相關重點項目建設支持。(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七)加大消費信貸支持力度。支持地方通過新設或納入現有風險補償專項資金等方式,分擔消費信貸風險,開展重點領域消費貸款貼息,引導金融機構和商家合作開發適合服務消費特點的產品和服務,形成 " 政府補貼 + 金融支持 + 商家優惠 " 組合拳。(財政部、商務部、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八)聚焦與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服務消費領域,對服務業經營主體給予財政貼息支持,推動降低經營主體融資成本,激發服務消費市場活力。(財政部、商務部、中國人民銀行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健全統計監測制度
(十九)優化服務消費統計方法。加快推進分地區服務零售額測算工作,客觀反映分地區服務消費發展情況。創新統計監測方法,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利用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手段開展服務消費監測分析。(國家統計局、商務部按職責分工負責)
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要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推動各項政策措施落實落細。商務部要發揮促進服務消費發展工作協調機制作用,牽頭完善支持政策,增加優質服務供給,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服務消費需求。
來源:商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