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歐盟商會的調查結果顯示,其會員企業在遭受特朗普貿易戰帶來的整體經濟影響的同時,有望從美國企業手中奪取更多市場份額。
這項上月進行的調查發現,19% 的受訪企業已經因為貿易戰而從中外客戶那里獲得了更多業務。另有 36% 的受訪企業尚未感受到積極影響,但預計未來會感受到。
" 他們看到了機會,如果這些 ( 美國 ) 進口商品逐漸消失,中國需要在其他地方尋找供應商——非美供應商,這可能會帶來潛在的利益。"
不過他同時也強調,這并不意味著歐洲企業從貿易戰中獲得了 " 可以估量 " 的凈利益,經濟放緩和不確定性仍對企業盈利能力和投資計劃造成了壓力。
目前,盡管中國已被譽為 " 世界工廠 ",但包括美國公司在內的許多外國公司仍在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特別是在提供高端機械和工業投入方面。外資全資或合資企業的進出口額,當前仍占到了中國貨物貿易總額的 30% 以上,其中許多企業使用進口投入品在中國生產供本地銷售或出口的商品。
該調查表明,盡管貿易戰嚴重損害了企業信心,但歐洲企業仍在推進其中國業務的 " 本地化 " 戰略,這種本地化意味著增加在華業務的本地采購,以減少對進口的依賴,降低地緣政治風險。
Eskelund 指出,"盡管存在所有這些緊張態勢 ....... 但如果你要在價格和質量上進行競爭,中國仍然是你需要駐足的地方。因此,盡管大家都在談論去風險,希望減少對中國的依賴,但我們實際上看到的情況有點相反。"
Eskelund 還補充稱," 這場貿易戰給我們的會員帶來了多大的不確定性,怎么說都不為過。但我們相信,中國能夠化危機為機遇,并證明它是一個穩定且可預測的投資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