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的資產是深圳市富創優越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 富創優越 "),目前已與交易對象簽署意向協議。交易完成后,公司將直接及間接持有富創優越 100% 股權。
時隔四年,這是華懋科技又一次跨界布局。四年前,由于公司本身概念平平,便開始跨界參股相關公司,布局光刻膠業務。盡管該次投資以失敗告終,公司正考慮處置相關資產告別光刻膠概念。但該次運作卻帶動公司股價暴漲,不少高管在高位減持,獲利頗豐。
眼下,光刻膠概念失去光環,華懋科技需要新的概念。此番華懋科技拿下富創優越控制權,除了有做大做強業績規模想法,或許也存著布局半導體和算力熱點賽道的考量。
標的曾是海能達孫公司,前次估值 8.5 億 -9.5 億
公開資料顯示,富創優越的主營業務為光模塊的 PCBA 業務以及海事通信設備的研發生產。公司在深圳和馬來西亞均設有生產基地,其中馬來西亞生產基地占地面積 17000+㎡。
筆者查閱企查查發現,富創優越是海能達(002583.SZ)于 2019 年設立的全資孫公司。彼時,該孫公司主要承載公司 EMS 業務的全球市場拓展的作用。
不過僅在半年以后,海能達便對富創優越進行處置,作價 1000 萬元出售富創優越 100% 股權。八個月后,海能達以使公司聚焦主業,提高運營效率,降低管理成本為由,將旗下涉及光通信和海事通信的業務及相關資產作價 1.7 億元出售給富創優越。
盡管富創優越成立時間并不長,但經過五年時間運營,公司營收已經成長到一定規模。據公告,2023 年和 2024 年前 11 個月,富創優越錄得營收分別為 6.30 億元和 11.73 億元;凈利潤分別為 1452 萬元和 12386 萬元。去年業績增長明顯。
若按照 8.5 億元估值計算,華懋科技收購剩下的股權,交易對價或許在 5 億元左右。
對于該筆交易,華懋科技曾在年報中提到:" 公司通過內生及外延的形式,積極尋求新的產業機會,戰略入股富創優越,切入半導體及算力制造領域。未來,公司將持續加大在半導體及算力制造領域的業務布局,包括根據實際情況繼續加大在相關領域的投入及深度整合富創優越產業鏈上下游等。"
業績增長平穩,曾靠光刻膠概念拉動股價暴漲
公開資料顯示,華懋科技主營業務為汽車被動安全部件的研產銷,產品覆蓋汽車安全氣囊布、安全氣囊袋以及安全帶等被動安全系統部件,也包括防彈布、夾網布等。
一直以來,華懋科技的業績都維持著平穩增長。2021 年— 2024 年期間,公司營收分別為 12.06 億、16.37 億、20.55 億、22.13 億;凈利潤分別為 1.76 億、1.98 億、2.42 億、2.77 億。
在 2020 年以前,盡管公司業績平穩增長,由于產品較為單一,缺乏想象空間,公司股價表現平平。恰逢原實控人有了套現離場的想法,有著基金經理背景的袁晉清,以及林暉成為公司新實控人。
袁晉清和林暉掌控華懋科技以后,便開始一系列資本運作。入主當年,袁晉清和林暉就開始追逐行業熱點光刻膠的股權投資。2021 年,華懋科技以 8 億元按照同等估值通過增資 + 借款轉股 + 追加的形式取得徐州博康信息化學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 徐州博康 ")27% 股份,并簽訂了業績對賭協議
徐州博康所處賽道為半導體光刻膠領域,專注于光刻膠成品以及上游單體、樹脂等原材料的研產銷。借助光刻膠的熱點屬性,公司股價也從 2020 年 11 元左右的低點,暴漲至 2021 年 6 月 46 元的高點。成為當時最熱門的光刻膠概念股。一眾高管也在當時高點進行批量的減持。
從股價表現上來看,該次股權投資是一次成功典范。但從股權投資上來看,卻是失敗的。徐州博康因連年虧損,未能完成業績對賭,華懋科技需要對其進行追償。但目前徐州康博控制人傅志偉的股份已經部分被上海浦東法院凍結,面臨較大的資金困難,未來償還補償的可能性較低。
在投資者交流和年報中,公司已經提及,光刻膠業務已經不符合整體發展戰略,將擇機對相關資產進行處置和對外出售,回收現金流。
光刻膠業務失去光環,此番華懋科技再次跨界收購富創優越,或許有著再次趁熱點的意味存在。只不過有著徐州博康的前車之鑒在,收購富創優越最終的效果仍有待觀察。(本文首發鈦媒體 App,作者 | 周健,編輯 | 曹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