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差評汽車部 Author 脖子哥
大家覺得一臺二三十萬的電車,賣的是配置還是情緒價值?(懶得看圖文可以拉到最后看完整版視頻)
脖子哥前段時間體驗了 YU7,忽然就想到一個問題 —— 以前貴的電動車是因為技術牛逼,像是什么城市 NOA 高階智駕,或者像 Model S Plaid 2 秒的零百加速,但現在這些東西,十幾萬甚至不到十萬,就都可以配齊了。
就拿這臺 YU7 來說,從表面上看,它沒太多獨一無二的配置,它有的東西在十幾萬的零跑、小鵬,上基本上都能見到。
為什么這么說呢?我們先帶大家全面了解一下小米 YU7 這臺車。
先說外觀,大家最關心的一定是:這臺車長得跟法拉利的 FUV 到底有多像?
如果從 1 是完全不像,10 是一模一樣的話,我愿意給到 8 分,因為確實是挺像的,超大的前機蓋、低矮的車身、極其相似的輪眉設計和機蓋開孔,最大的不同是這個引擎蓋還不能往前翻。
首先第一個,大燈上半部分是鏤空、有風道。脖子哥也把手伸進去確認了,確實是真風道。
這種結構有點像豐田 bZ3,但也不完全一樣,因為 bZ3 門把手是純機械的,而 YU7 則依舊是在門把手里面塞了個電動開關。
脖子哥被分到的是新增的橙棕色內飾,我個人覺得會比較偏商務風,和 YU7 豪華高性能 SUV 的定位不太搭。我個人還是更推薦黑色或白色。
它跟我們日常的看到的 HUD 不一樣,視線望過去,投射出來的影響其實是跟機蓋,或者說跟這個路面是在一起的,所以在駕駛時,你不需要頻繁地在儀表信息和路面之間做視角切換,寶馬新世代概念車上也有類似的設計。
之前大家普遍對 SU7 頭部空間不太滿意,這次 YU7 雖然車高又只有 1 米 6,但他們給后排靠背提供了角度特別大的調節范圍,實測能去到 135 度,幾乎快要躺進后備箱里面了。后排頂頭?不存在的,不過這個躺姿下后備箱的空間就沒那么大了。
至于三電和性能配置呢,雷總昨天發布會上也說了,YU7 依舊會給到中杯、大杯、超大杯,分別對應單電機后驅、雙電機四驅,和高功率雙電機四驅 + 更大的電池。
不過目前就充電來講,因為支持 800V 的樁不多,所以 400V 的使用體驗也不會有特別大的區別。有這個配置,更多地來說還是戰未來,大家在買車的時候也不用被這個配置影響太多。
首先我可以明確地跟大家說啊,YU7 早期大概率會和 SU7 一樣,搶到就是賺到。因為小米現在連 SU7 的產能都遲遲爬不起來,就更別說 YU7 了。
小米汽車的一期工廠,目前年產能大概是 15 萬輛,已經是在超負荷運轉了。二期工廠規模比一期大 20%,預計會在今年年中投產,如果和一期工廠一樣雙班生產,總產能我估計能達到一年 30 萬輛。
按照之前的規劃,初期可能還是會優先保證積壓下來的 SU7 訂單,所以 YU7 的交付周期,或許會被拉得比較長。你第一時間買回來開半年,再出手賣掉,弄不好還是會跟 SU7 當時一樣保值率 100% 。
價格區間這塊我就自己猜一手,既然它對標的是 Model Y,那我覺得它入門版的起售價應該會在 23 - 25 萬之間,而頂配版則可能會去到 30-35 萬。
但還是想囑咐大伙兒,無論這個車再硬,開車還是千萬要好好遵守交通規則。
說實話,我其實并不推薦它作為你人生中的第一臺車。
因為 YU7 它的定位依然是一個高性能運動 SUV ,加速也會很快,再加上一些很拉風的外觀設計,確實能夠給你提供非常足的情緒價值。
但你別忘了,這是一臺超大馬力的電車,想要駕馭這樣的馬力和性能,得是已經開了很久的老司機,而且是開了電車很久的老司機。
并且我也很負責任地說,YU7 紙面上的這些舒適配置,你在市面上完全可以用更低的價格,買到功能差不多、空間更充足、懸架更舒適、更適合家用的其他 SUV。
撰文:脖子右擰 & 邋的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