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拎壺沖
在任何行業,每一次巨頭整合優化之后,大概率會引發行業的一次大變局,這或許就是商業的奇妙之處,有人狂歡,有人緊張。
7 月 29 日,中國長安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長安汽車)正式成立,我們從時間線來推算的話,從 2 月 9 日準備與其他國資央企籌劃重組事項,到中國長安汽車這家新央企完成重組,時長還不到 6 個月。
所以,中國長安汽車的下一步棋,究竟會給本身的業務范疇,以及長久預期帶來怎樣的影響?
更大的集群,是全面競爭的第一步
從純粹物質利益和商業的角度來看,效率是一切,而一切選擇最終都是前景和利益,在商言商,有利于品牌運營和產品銷量的推進都是值得去做的。
對行業來說,這是在擁擠的賽道中誕生了一個新巨頭。
從數據上來看,今年上半年,中國長安汽車整體營業收入 1469 億元,產銷數據高達 135.5 萬輛,放在整個行業 1562.1 萬輛和 1565.3 萬輛的產銷數據里面,占據了接近 10% 的比重。
在此之中兩個數據更加耀眼,一個是新能源銷量,它做到了 45.2 萬輛,同比增長 49.1%,另一個則是海外銷量 29.9 萬輛,同比增長 5.1%。
對友商來說,出現了一個更有競爭力的挑戰的產業 " 巨鱷 ",我想不管是哪家的掌門人,看到中國長安汽車的營收、產銷和增長數據,特別是在新能源這塊,面對中國長安汽車跑贏大盤的增長速度,都得趕緊盤算下自己的產品線和渠道,再卷一卷自己。
沒開玩笑,在整體購車大盤增速放緩的 2025 年,固定的體量分配讓所有品牌都沒有來日方長的悠閑感,研發、生產、銷售、售后的每一個環節都得反復精研細化,錙銖必較本是常態,而最有競爭力的對手都提速了,自己也必須得快速反應過來,加快腳步跟上。
這就是資源整合的優勢,全面釋放出政策、資本、人才、技術的潛力,通過更高效的適配來提升發展速度,并更加積極地參與到國內外的競爭中,這樣的業務熟練度、成本、戰略規劃和執行,中國長安汽車堪稱一路通關,水到渠成。
資源重新配置," 子單元 " 齊頭并進
一切的實施,還得看下面的 " 子單元 " 怎么做,那么咱們就先具體從新央企新豪華阿維塔、新央企新深藍和新央企新啟源來聊一聊。
不管用戶有怎樣的需求,中國長安汽車總有一個品牌,有一款車型進行針對性的匹配,這樣的資源投放會更加精準,從容讓中國長安汽車的市場競爭力系統性地獲得系統性的升級和持續性的增長,而這一增長,并非籠統的,而是可以在每一個子單元上、每一個子環節上清晰可見。
可以預見的是,它會帶來世界一流的新能源汽車專用平臺,圍繞智駕、底盤、智艙等核心技術,持續打造安全、聰慧、矯健的天樞智能技術品牌,并在未來五年面向全球推出 50 余款新能源產品,它帶來的不光是技術和產品,更是一整個生態體系,聚焦用戶 " 買賣用修服 " 全場景,并讓旗下三大品牌獲得發展新動能,從而向更高的市場目標沖刺。
可以預期的事,成功市場的參與者以市場規則的制定者,這兩個身份牌將同時浮現在中國長安汽車的身上,或許這就是體系的勝利,成功在 7 月 29 日那一天就已經被命運做好了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