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趕碳號科技
最近,海外光伏市場似有回暖跡象。趕碳號向幾位業內人士請教,得到的答案是非市場化因素居多,短期向暖較難改變市場疲軟格局。
所謂非市場化因素主要有兩點。一方面是海外客戶擔心光伏組件漲價,提前備貨。" 反內卷 " 政策刺激之下,硅料、硅片、電池等環節先后漲價,疊加價格法修訂,上游漲價有望傳導至組件。另一方面,市場傳聞近期出口退稅率或將從目前的 9% 調降至 5%,組件出口亦可能執行最低限價制度。所以,海外經銷商們趁著組件還沒漲價、出口退稅還沒調降,臨時多囤一些貨。
當下的囤貨也好,上半年的搶裝也罷,本質上其實都是 " 寅吃卯糧 ",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光伏的需求出路。所以,通過 " 反內卷 " 推動的這場光伏供給側改革、去產能,如果最終缺乏需求側的有效支撐,其可持續性、實際效果仍要打一個問號。沒有需求,組件還怎么漲價呢?
從目前的情況看來,無論是國內市場還是海外市場,下半年其實并不令人樂觀。從國內市場看,光伏電站的投資收益率有進一步下降的可能,下游客戶不像以前那么賺錢了,該完成的裝機目標 zz 任務也都完成了,還愿意為光伏制造企業價格修復 " 輸血 " 嗎?
從海外市場看,拋開貿易戰這些非市場化因素不談,歐洲、美國這些傳統主力市場都進入疲軟期,特別是戶用光伏補貼削減造成市場低迷。另外,美國、印度等海外本土光伏產能興起,也在進一步蠶食中國光伏企業的海外市場。
如何才能重振光伏的需求呢?難道我們再搞一輪 " 整縣推進 "?沙戈荒大基地再進一步擴容?或者再推動新一輪 " 領跑者 "?這些措施當然有可能立竿見影——這也是我們傳統的做法。除了這些以外,是否也可以換一種、或者多一種解題的思路。既然綠電消納越來越難,那么能否全力推動 " 綠電直接 ",不再給電網 " 添堵 ",直接打通供給側與需求側,從而為光伏開拓出一個巨大的市場空間呢?
01
歐盟光伏裝機,近十年首次負增長!
7 月 24 日,行業協會歐洲太陽能(SolarPower Europe)發布《歐盟太陽能市場展望 :2025 年中期分析》。
該報告宣布了一則令人振奮的好消息:2025 年 6 月,太陽能首次成為歐盟最大的電力來源,占到整個電力供應的 22%!
今年,歐盟有望實現 320GW(交流側)的光伏總裝機目標—— " 過去曾經難以想象的事情,如今卻正以創紀錄的速度變成了現實 ",歐洲太陽能在報告中這樣寫道。趕碳號在想,若非中國光伏產業幾何級的降本以及持續提效,哪里會有這樣的奇跡?然而,背后創造這些奇跡的上游制造業,正掙扎在生死邊緣!
然而,這篇報告的核心不是炫耀成績,而是指出問題:歐洲光伏新增裝機,即將出現近十年來的首次負增長!
歐洲太陽能在報告中指出,這主要是由于一些歐洲國家的政府減少了對屋頂太陽能電池板的補貼所造成的。歐盟的這一市場變化趨勢,恰恰反映出最近一年來歐洲政治重心的微妙變化:一些成員國已經從國防和地方工業支出緊張的預算編制中,削減綠色措施或對清潔能源的支持。
歐洲太陽能預測,歐盟今年有望實現 64.2GW 的光伏新增裝機,比 2024 年的 65.1GW 下降 1.4%。
一位歐洲光伏開發企業負責人表示,2022 年和 2023 年對于光伏組件的大量采購以及當時所造成的庫存,至今仍讓海外經銷商心有余悸。現在,再加上利率上升和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光伏的預期與產品需求下降是必然的。
2025 年的負增長,標志著歐洲太陽能市場自 2015 年以來長達 10 年的高增長模式的終結。這當然也會削弱歐洲清潔能源轉型的進程。歐洲太陽能表示,到 2030 年,歐盟為實現氣候目標以及對俄羅斯能源替代,必須要實現 750GW 的裝機規模,但按今年這個進度,則會出現 27GW 的缺口。
明年、后年呢?如果持續下降,歐盟的 750GW 目標的缺口將會更大。
歐洲各國光伏裝機放緩的主要原因,是戶用屋頂光伏裝機的稅減。2025 年,歐洲的戶用分布式僅占到新增裝機的 15% —— 2020 年至 2023 年期間,歐洲的新增光伏裝機中約 30% 為戶用分布式貢獻。
德國和法國等強國正在降低屋頂太陽能上網電價的補貼,荷蘭也減少了余電上網的家庭的補貼。
德國上一屆政府在今年 2 月份通過了一項法律,取消了在供電高峰期對輸電網太陽能電力的補償,以及可再生能源供熱法的修改,這也對電力需求造成了影響。
02
美國光伏市場,同樣在下滑!
2025 年伊始,美國太陽能行業呈現出喜憂參半的局面。
伍德麥肯茲最近發布的《2025 年第二季度美國太陽能市場洞察》報告顯示,美國第一季度新增 10.8GW(GWdc)。這比去年同期下降了 7%,比 2024 年第四季度更是大幅下降了 43%。成本上升、貿易緊張局勢以及政策變化,是美國光伏市場下滑的主要原因。
首先,美國的公用事業規模太陽能發展雖然放緩了,但仍然保持一定韌性。
今年第二季度,美國公用事業規模太陽能新增裝機容量 9GW(直流側),略低于上一季度和 2024 年第一季度。盡管如此,它仍然是一個強勁的細分市場。德克薩斯州以 2.7GW 直流電的裝機容量領先,幾乎是佛羅里達州的兩倍。這兩個州都高度重視大型太陽能項目。值得注意的是,德克薩斯州、佛羅里達州、俄亥俄州、印第安納州和加利福尼亞州占公用事業規模新增裝機容量的 65%。
第二,美國分布式太陽能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
今年第二季度,美國住宅太陽能發電量低迷,僅新增 1,106MW(直流側),為 2021 年第三季度以來的最低水平。高利率、對于經濟的擔憂以及太陽能稅收抵免的不確定性,這三大因素阻礙了美國居民對于太陽能投資的積極性。
其中,加州以 255MW 的新增裝機量位居榜首,但這也是自 2020 年第三季度以來的最低的單季新增裝機規模。
美國光伏市場比較積極的一面是,工商業太陽能裝機同比增長了 4%,達到 486MW,這主要得益于加州的 NEM 2.0 項目。然而,與 2024 年第四季度相比,今年第二季度仍然下降了 28%。
美國社區太陽能正面臨阻力,但前景仍是光明的。
社區太陽能項目(即共享的本地設施)在 2025 年第一季度新增裝機容量 244MW,同比大幅下降 22%,較 2024 年第四季度的激增顯著下降。緬因州和馬薩諸塞州的裝機容量大幅下降,而紐約州的裝機容量略有下降,但仍占全國社區太陽能市場的一半以上。
盡管存在以上三大不利因素,伍德麥肯茲仍然預計,2025 年美國的社區太陽能裝機容量將超過 2023 年的水平,達到約 1.5GW。紐約州和伊利諾伊州是增長的驅動力,其社區太陽能項目容量接近 5GW 直流電。然而,電網互聯的延遲和所需的基礎設施升級阻礙了項目的進展。
今年早些時候,特朗普政府從 3 月 4 日起對來自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進口產品加征 25% 的關稅。雖然大多數太陽能電池板并非從這些國家進口,但逆變器和跟蹤器等關鍵部件卻需要從這些國家進口,這推高了美國光伏的成本。
除此之外,根據第 232 條款,鋁關稅從 10% 增加到 25%,到 6 月份又增加到 50%,這使得跟蹤器和光伏支架變得更加昂貴。
另外,受所謂 " 芬太尼稅 " 相關影響,來自中國商品的關稅也大幅飆升,一度達到 145%,但在 5 月 12 日達成撤銷協議后,關稅降至 30%。這些變化使得太陽能市場變得更加昂貴和難以預測。
2025 年第一季度,美國新增太陽能電池組件生產能力 8.6GW,總產能已經達到 51GW。
雖然產能起來了,但產能利用率卻并不高。今年,美國國內僅有一家新的電池廠投產,即 ES Foundry 位于南卡羅來納州的 1GW 產能工廠。美國本土的硅片和多晶硅產能,均未有新增產能。
盡管面臨重重障礙,美國太陽能產業仍然是該國能源轉型的關鍵參與者。2025 年第一季度,太陽能占新增發電裝機容量的 69%,顯示出其持續的主導地位。隨著數據中心和國內制造業的長期需求增長,該行業的增長潛力依然強勁。
03
綠電直連,能否助力光伏需求側破局?
今年 5 月 21 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關于有序推動綠電直連發展有關事項的通知》(發改能源〔2025〕650 號)。這是首次在國家層面為綠色電力點對點直連 " 開閘 ",明確了綠電直連的定義、項目類型、適用范圍、規劃管理要求和市場價格機制等,旨在促進新能源就近就地消納,滿足企業綠色用能需求。
《通知》明確規定,綠電直連,就是指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新能源不直接接入公共電網,通過直連線路向單一電力用戶供給綠電的模式。
青海省目前已經推出綠電直連實施方案,將綠電直連項目劃分為新增負荷項目、具備可替代空間的自備電廠、出口導向型企業以及難以并網的新能源項目四大類,強調 " 源荷適配 ",要求自發自用比例不低于 60%,上網電量不得超過 20%。
河北省綠電直連項目的申報通知規定,明確優先支持算力、鋼鐵、水泥、化工等重點行業企業申報,優先支持已納入風電光伏項目儲備庫的項目,鼓勵因新能源消納受限無法并網的項目履行變更手續后開展綠電直連。
綠電直連,在解決綠電消納難題的同時,也成為高耗能企業脫碳的新機遇——這些行業和企業,往往也是這一輪 " 內卷 " 的重災區。
目前,國家層面實際上已經建立清晰的政策框架,明確高耗能行業綠電消費比例目標:2025 年電解鋁、鋼鐵、水泥、多晶硅行業綠電消費比例需達到 25.2%-70%,國家樞紐節點新建數據中心統一要求為 80%。
以電解鋁行業為例,其年耗電量約 5600 億千瓦時,若按全國各省綠電消費比例目標均 35.9% 計算,需消納約 2000 億千瓦時綠電,如果風光資源富集地區企業貢獻 30%,即可消納綠電約 600 億千瓦時。
高耗能企業用電需求旺盛,大西北沙戈荒地區所在的內蒙古、寧夏、新疆等省區,同時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正是高耗能產業集中地區。這些企業用電量大,對電價敏感度高,綠電直連可降低用電成本,且自發自用電量不計入能耗考核。同時,隨著碳關稅政策推進,高耗能企業為應對國際競爭,對綠電需求大增,預計將有大量企業尋求綠電直連合作,進一步拓展市場空間。
一位電力專家曾向趕碳號解釋電網的難處。電這種商品就像大白菜,肯定是就近消納效率最優,而電網、特高壓就像高速公路,投資成本高," 過路費 " 當然也不低。如此,電綠直連,就相當于有很多大白菜,直接就近賣掉或深加工,不用再上高速、運到遠處售賣了。
如果說光伏、風電是新煤炭,那么鋰電、氫氨醇就是新石油,綠電直連,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 " 新電網 "!
趕碳號認為,綠電直連,還有可能帶來一個好處,那就是倒逼電力市場化改革提速。電力系統特別是電網系統的改革,牽一發而動全身。綠電直連,在客觀上會讓電網這條高速公路上的車流量減少,但同時通行效率和品質得到提升,風險下降。
由此,電網機制體制改革,業務布局或將進一步優化,而 " 電 " 特別是 " 綠電 " 的商品屬性、市場價值,也將會被進一步還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