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即時劉說
大家好,我是專注即時零售領域的劉老實。
今年以來的外賣大戰,與其說是商業競爭,不如說更像一部反智爽劇 —— 劇情里的反轉比劇本殺還密集,主角們的操作總能突破商業邏輯,看得圍觀群眾一邊覺得離譜,一邊又忍不住追更。
近期晚點 LatePost 扔出重磅炸彈:淘寶閃購訂單量一路狂飆,連續三天突破 1 億單大關,在 8 月 8 日和 9 日這兩天,更是直接把美團甩在身后,訂單量份額首次實現反超。這劇情,像極了爽劇里的草根逆襲,主角在關鍵時刻甩出王炸,瞬間讓局勢逆轉,圍觀群眾看得目瞪口呆,直呼過癮。
而昨天,京東集團 2025 年第二季度財報火熱出爐,這數據一亮相,同樣吸睛無數。財報顯示,京東該季度營收呈現出強勁的增長態勢,達到了 3567 億元,同比增幅高達 22.4%,創下近三年來的增速新高。但再深挖一下利潤數據,情況就有些微妙了。歸屬于公司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為 62 億元,和 2024 年第二季度的 126 億元相比,近乎腰斬;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歸屬于公司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為 74 億元,相較去年同期的 145 億元,也大幅下滑。
仔細研究財報,原因一目了然 —— 新業務的戰略性虧損成了 " 罪魁禍首 ",尤其是外賣業務,堪稱集團內部的 " 吞金獸 "。為了在外賣江湖中爭得一席之地,京東的營銷開支同比翻倍,高達 270 億元,新業務板塊經營虧損從去年同期的 7 億元,一路膨脹至 148 億元,硬生生將整個集團的經營利潤拖入虧損區間,本季度經營利潤率低至 - 0.2%,經營利潤虧損 9 億元。這操作,支持者認為這就像爽劇里的大俠為了練就絕世神功,不惜散盡家財購置珍貴藥材,短期內元氣大傷,卻滿心期待著日后能稱霸武林。
其實這場外賣大戰,早在春天就已鳴鑼開場,一路 " 廝殺 " 至今,劇情跌宕起伏,精彩程度讓專業編劇都自嘆弗如,活脫脫一部超長版爽劇。最先攪動外賣江湖風云的,當屬京東。2 月 11 日,京東就像一位蟄伏許久的武林高手,突然宣布殺入外賣戰場,直接向占據七成份額的美團 " 宣戰 "。起初,大家都以為這只是小打小鬧,沒成想,4 月京東就祭出 " 百億補貼 " 這一殺招,瞬間在市場上掀起驚濤駭浪。有連鎖咖啡店店長苦笑著回憶:"4 月那陣,店里天天爆單,訂單打印機就跟瘋了似的,一刻不停歇,一杯咖啡才賣一塊多,簡直就是賠本賺吆喝,但也沒辦法,平臺活動力度太大,消費者都沖著低價來下單。" 京東外賣的訂單量更是如同坐上火箭,從 4 月 15 日的 500 萬單,一路飆升至 6 月份的 2500 萬單,這增長速度,比爽劇主角的升級速度還夸張,讓人不禁咋舌。
這邊京東正和美團殺得難解難分,阿里系也不甘寂寞,果斷下場參戰。4 月底,餓了么帶著 " 百億補貼 " 強勢入局,淘寶閃購更是直接升級,搖身一變成為即時零售的主力軍。這波操作,像極了爽劇里主角團隊的集結,餓了么在前沖鋒陷陣,淘寶閃購從側翼迂回包抄,對美團形成兩面夾擊之勢,原本看似穩固的外賣江湖格局,瞬間變得風云變幻,充滿變數。
美團這邊的反應,堪稱這場爽劇里最有意思的看點之一。起初,面對京東和阿里的來勢洶洶,美團愣是穩如老狗,按兵不動,這可把一眾吃瓜群眾急壞了,紛紛在心里吶喊:" 大哥,人家都騎到你脖子上了,你倒是趕緊還手??!" 結果,美團在財報電話會上霸氣放話:" 要采取一切必要措施,誓要贏得這場比賽!" 這臺詞,熟悉得不能再熟悉,妥妥的爽劇主角被反派壓制時,必定會喊出的逆襲宣言,讓人對后續劇情充滿期待。
果然,進入 7 月,外賣大戰迎來終極對決。江湖傳言淘寶閃購率先放話,要沖擊 1 億單的訂單量,雖被其否認,但事實證明其就是朝著奔億訂單去的,這回由不得美團不緊張,同仇敵愾,快速應敵,尤其是淘寶閃購剛宣布投入 500 億補貼,那邊美團直接在 7 月 12 日打出一波 1.5 億單的新紀錄,并由王莆中下場直接戳破訂單泡沫神話。雙方你來我往,互不相讓,這架勢,活脫脫就是武俠劇里頂尖高手過招,你出一招 " 降龍十八掌 ",我便還你一式 " 九陰真經 ",每一招都威力十足,看得消費者熱血沸騰,一邊使勁薅雙方平臺羊毛,一邊高呼過癮。
在這場大戲里,除了主角們的精彩較量,配角們的表現也十分搶鏡。騎手小哥堪稱最忙碌的群演,來自山東菏澤的李煥家感慨道:" 以前一天累死累活也就跑二三十單,現在行情好了,能跑五十多單,月收入一下子多了兩千塊,就是這雙腿,每天都像灌了鉛一樣,快不聽使喚了。"
消費者們則化身撿便宜的路人甲,在各大平臺之間來回 " 穿梭 ",瘋狂薅羊毛。1.9 元兩杯的奶茶、免費贈送的冰淇淋,這些超值福利讓大家薅得不亦樂乎,甚至有人因為奶茶喝得太多,腸胃不堪重負,直接被送進了醫院,這劇情發展,荒誕得連編劇都不敢這么寫。
最慘的,還得是商家這些配角。杭州一家粥鋪加盟店的店長徐元燚大倒苦水:" 訂單量是蹭蹭往上漲,可客單價低得離譜,幾分錢、幾毛錢的單子屢見不鮮。平臺搞補貼活動,我們商家還得出大頭,不參與吧,怕被市場淘汰,生意做不下去;參與了,又幾乎是賠本賺吆喝,每天都在虧本邊緣掙扎,簡直就是被架在火上烤,有苦難言?。?
京東最先推出對攻戰,開啟 " 七鮮小廚 ",希望通過供應鏈直擊對手的下三路,至于是否能成功,尚需時間印證。而美團也不再硬碰硬,一方面拒絕再更新單量,另一方面舉起反內卷大棋,希望引入上層力量為這場 " 鬧劇 " 按下暫停鍵,但取得初步戰果的淘寶閃購并沒有要收兵的意思,一直扮演著(實際上就是)爽劇里那個富可敵國的霸總,繼續一擲千金打補貼,甚至據傳要在 9 月份還要新增到店業務,如果真的如此,那意思可就不只是想把對手打敗,更要把對手打殘,甚至打死,這情節在霸道總裁這類短劇里不也正是常見的劇情嘛。
不過說到底,這場外賣大戰背后的即時零售,看似新鮮,實則不然。它無非是將傳統的 " 線上下單、線下配送 " 流程進一步優化、加速,本質上并沒有跳出原有的零售模式框架,就如同爽劇里那些換湯不換藥的套路,換個角色、換個場景,故事內核依舊是英雄救美、逆襲翻盤、江湖爭霸那一套。
不過,雖說即時零售缺乏創新,但這并不妨礙它成為電商巨頭們眼中的 " 香餑餑 ",是一塊必須全力爭搶的戰略要地。如今的消費者,早就被快節奏的生活慣壞了,買瓶醬油都恨不得下單半小時后就能送到家門口。
在這種消費趨勢下,誰能在即時零售領域拔得頭籌,誰就能在未來的電商江湖中站穩腳跟,占據有利位置。但即時零售絕非電商未來的唯一戰場,就像一部優秀的爽劇,不能只靠打打殺殺吸引觀眾,還得有豐富的感情線、精彩的成長線來支撐。即時零售亦是如此。說不定哪天就會冒出一個像當年拼多多那樣的 " 顛覆者 ",以全新的商業模式和運營思路,徹底顛覆現有的江湖格局。
目前來看,這場外賣大戰仍在持續,遠未到收官時刻。京東還在為新業務帶來的虧損發愁,努力尋找盈利平衡點;淘寶閃購剛嘗到反超的甜頭,正乘勝追擊,試圖擴大戰果;美團也絲毫不敢掉以輕心,時刻警惕著對手的下一步動作。
至于最終誰能笑到最后,成為這場大戰的終極贏家?答案或許就藏在各大平臺的錢包厚度里。畢竟,在這場燒錢大戰中,拼到最后,往往是誰的資金儲備更雄厚,誰就能堅持到最后,笑到最后;而一旦資金鏈斷裂,就只能提前退場,黯然離場。
看看外賣平臺們的股價就知道,資本依然是最聰明的,也最能看透一切的。
至于我們這些觀眾,或許只能一邊吐槽劇情離譜,一邊趁著補貼薅點羊毛。畢竟即便 " 反智 ",像這樣精彩絕倫的商業 " 爽劇 ",可不是天天都能有幸圍觀的。
或許感覺不到 " 爽 " 的依然是絕大多數商家們吧,畢竟賺沒賺到錢,只有他們心里最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