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債新政迎來市場熱烈反響,科創債發行初現 " 井噴 "。
5 月 8 日,據經濟觀察報不完全統計,科創債新政發布僅一日,已有超 30 家企業密集發布科創債發行公告,計劃發行規模合計超 700 億元。值得關注的是,發行主體類型顯著豐富,涵蓋證券公司、銀行及股權投資、創業投資機構等多類市場主體。
前一日,中國人民銀行與中國證監會聯合發布了關于支持發行科技創新債券有關事宜的公告(以下簡稱《公告》),其中一大亮點是在發行主體上新增支持金融機構、科技型企業、私募股權投資機構和創業投資機構發行科技創新債券。同日,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進一步提出細化支持措施。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此次科技創新債券政策的全面升級意義深遠。政策通過擴大發行主體范圍,不僅豐富了債券市場的產品譜系,更構建了系統化的配套支持機制。在當前科技創新已成為經濟增長核心引擎的背景下,這一新政將顯著提升債券市場對科技領域的融資支持效能。
搶灘科創債
經濟觀察報根據公開信息梳理,截至 5 月 8 日晚間,包括券商、銀行、股權投資及創業投資機構在內的 32 家企業公告創新債發行計劃,合計發行規模上限達 719.5 億元。
銀行板塊成為科創債發行主力軍,國家開發銀行、工商銀行、興業銀行、杭州銀行四家機構計劃發行規模分別為 200 億元、100 億元、100 億元及 50 億元,共計 450 億元,這些資金將通過貸款、債券等多種途徑,專項支持科技創新領域業務。
券商方面,記者獲悉,中信證券、國泰海通證券、中信建投證券、華泰證券、招商證券、東方證券、平安證券、銀河證券、國聯民生證券、華福證券等 12 家證券公司已在滬深交易所發布科創債發行公告,合計擬發行規模達 177 億元。其中,招商證券本次擬發行 50 億元,位居發行規模榜首。
據悉,首批證券公司科創債基本是將 70% 的資金通過股權、債券、基金投資等形式專項支持科技創新領域業務,主要投向集成電路、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醫藥、高端裝備等多項科技前沿、戰略性新興產業細分領域,為科創領域開辟了中長期增量資金,進一步提升了證券公司服務科創企業融資能力。
股權投資與創業投資機構同樣踴躍。北京、江蘇、安徽、山東等地的亦莊投資、無錫創投、元禾控股、安徽國資運營公司和魯信創投等 8 家股權投資或創業投資機構合計擬發行 40.5 億元科創債,以專項支持區域科技創新項目建設。
此外,國有企業、民營企業發債主體均積極參與科創債發行,立訊精密、科大訊飛、牧原食品、中金環境等 8 家企業擬發行科創債上限達 52 億元。
政策組合拳
近期,國內政策層針對科創債的支持力度顯著加大,形成多層次、全鏈條的金融支持體系。
5 月 7 日,中國人民銀行、中國證監會聯合發布關于支持發行科技創新債券有關事宜的公告,從豐富科技創新債券產品體系和完善科技創新債券配套支持機制等方面,對支持科技創新債券發行提出若干舉措。
《公告》發布之際,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同步配發《關于進一步支持發行科技創新債券服務新質生產力的通知》,進一步提出細化支持措施;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通知,為加大債券市場對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從即日起全額減免銀行間債券市場境內成員以科技創新債券為標的的現券買賣交易手續費,減免期為 2025 年至 2027 年。
在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看來,一系列針對科技創新債券的政策 " 組合拳 " 有助于精準破解科創企業融資痛點。未來,科技創新債券有望成為 " 科技—產業—金融 " 良性循環的核心樞紐。
在 5 月 7 日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表示,人民銀行會同證監會、金融監管總局、科技部等部門,積極準備推出債券市場 " 科技板 ",支持金融機構、科技型企業、股權投資機構等三類市場主體發行科技創新債券,初步統計,目前有近 100 家市場機構計劃發行超過 3000 億元的科技創新債券,預計后續還會有更多機構參與。
聯合資信評估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總監李小建表示,債券市場 " 科技板 " 的推出,不僅可以拓寬科創企業的融資渠道和降低融資成本,也可以為投資者提供更多與科技創新相關的債券產品,滿足不同風險偏好投資者的需求。
平安證券認為,債市 " 科技板 " 落地,科創債將迎來供需兩旺。該機構提到,監管在 2021 年統一了綠色債券支持目錄,當年綠色債券發行量增速高達 45%。今年監管不僅統一了科創債規則,而且拓寬了發行主體,并為股權投資機構創設了風險分擔工具。在政策支持下,今年科創債發行量或放量,金融機構和國有股權投資機構或貢獻更多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