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虎嗅青年文化組
作者 | 阿珂可
編輯、題圖 | 渣渣郡
本文首發于虎嗅年輕內容公眾號 " 那個 NG"(ID:huxiu4youth)。在這里,我們呈現當下年輕人的面貌、故事和態度。
現在超市正流行海鮮零元購。
這可不是什么違法的事,而是人們都流行去連排的水缸子里趕海。
畢竟,不花錢就能摸到小卡拉米,運氣好的話還能爆出金色傳說。
寵物這個東西,已經進化到能隨地大小撿了。
別誤會,我不是事兒多,只是在摳海葵。
沒錯,就是那個軟扭扭的活物海葵。
其中,在生蠔和扇貝堆中挖海葵的最多。
起因是,up 主 @仙人釣魚飯在給自家河豚買食物的時候,發現在超市買的新鮮扇貝上有幾株活的海葵。她心生憐憫,把這幾個扇貝挑出來放在自己的魚缸里養著,還用蝦肉精準投喂海葵。
剛入水的三只小海葵戰損一只,其他兩個也奄奄一息。在投喂快兩周之后,1 號海葵從小鼻嘎都快變成克蘇魯了,2 號重生了另一幅軀體。簡直頑強。
所以," 摳 " 的這個過程就像在開盲盒:你不知道翻開下一個螺的時候會看到什么顏色的贈品。
如果遇到心儀的寶寶,用勺子或小刀扣下來的過程也充滿未知:海葵的柔軟軀體實在太脆弱,操作不好就當場爆漿。
有足夠耐心的話,后期養成的成就感會是驚人的:只要海水濃度和溫度合適,海葵就會像 @仙人釣魚飯視頻里的那樣好好吃飯、飛速成長。看起來也無敵可愛。
趕到現場的人評價說,超市的海鮮區簡直是陸地上的比奇堡,這里啥都有:不僅有海葵,運氣好的話還能遇到活著的豆蟹和附贈的小生蠔。
再不濟的話,就撿個管蟲和藤壺多點的鮑魚。這倆小東西對水和食物的要求更寬松一些,出在貝類上的概率也更大。
只不過,比起職業寵物,這些食品標準的小東西活不了那么久。原因是市場里大多都是冷水養殖,家養的話很難保持這么低的水溫。
倒是好在單價便宜,可以完美呼應那句養魚秘籍 " 勤換水,勤換魚 "。換得快也不肉疼。
你可能覺得左邊就是一個普通的螺,但按照貝殼玩家們對成色和形狀的評判標準,這個橘色的螺殼很少見,可以賣到 30-100 元不等。也就是保守估計的話,都可以把價格翻倍后賣出去。
攤開來看,這里和海洋館本質上好像差不了多少:都是藍色的、有水、腥腥的;有各種各樣奇怪的魚,還有各種各樣奇怪的人。
寵物不一定是普通的小貓小狗,這已經成了個既定事實。
比如說,各種菌類就非常適合所過之處生靈涂鴉的朋友們。
它們好處極多,最重要的是還可以二次加工,繁衍出各種可食用的東西。如果你愿意的話,它的壽命甚至可以超越王八,達到永生,成為能傳家接代的真神。
比如,最基礎的菌群形態就是下面的面蠱(又被稱為發面團兒,老面,波蘭種,酵母奶奶等)。
它們安靜、便宜、脾氣極好。想要點互動體驗的話拿雙筷子攪攪,就能聽到氣孔噗嚕噗嚕的聲音。
在發酵期間,它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厚,大概會持續數月。成長痕跡明顯,帶孩子的滿足感也明顯。
優點一大堆:只需要喂糖水,一個月喂養一次,基本不會生病,成本不貴,不吵不鬧,不需要你提供情緒。手感很治愈,關鍵是胃不舒服的時候還能吃。
互動性也有。比如有一次博主在喂完糖水后發現,SCOBY 從瓶口那里跑出來了。這時候就輪到家長用小鐵勺敲頭批評教育,把它打回罐里。
這簡直就是完美的寵物范本。當然,有大部分人都覺得博主瘋了。
比如前幾年火過一段的芒狗。領養的教程是,先買一個香香甜甜的小臺芒,削皮,狂嗦。
注意,這個時候還不能用牙啃,只能用嘴唇狂甩果肉,否則會傷及芒狗的毛。
只剩果核后,就可以用上人類的洗發水和護發素。正常洗頭后吹干梳開,就是一只毛茸茸的芒狗了(這么看還真挺可愛的)。
拋開一切道德底線不談,沒有啥比大學生更適合當寵物的了:能吃能睡,生活有趣,心態良好,下雨的時候還知道往家跑。
最可貴的是,大學生大概有充足的時間和熱情來向你匯報今天干了什么。而且費用便宜,幾杯奶茶就可以有償云養,輕松治療成年人專屬的一生學校情。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經濟學家萬喆在之前的報道曾分析過,寵物本質上都是承載人心理上的情感需求和依賴。在這方面,小貓小狗和石頭提供的治療作用其實是一樣的。
而對于都市中的漂族來說,他們的生活更像游牧民族。在從一個又一個的出租屋之間遷徙的過程中,海葵和石頭等寵物更便攜,在養的過程中需要投入的成本和情感要比貓貓狗狗少得多。
這也意味著,在面對和寵物的必然告別時,會產生的額外支出也不會那么多。在選擇養的那個瞬間,就已經把金錢和感情閹割到位了。
這是現代人獨有的精打細算。
這里指的不是沒事可干,則是模式化生活正帶給人碌碌無為的絕望感。
每天重復的工作和行為無法帶來足夠的精神養料,還導致了人們愉悅閾值的升高。即使有那么多娛樂的事可做,我們仍感到意義匱乏。
這跟整個社會的發展基調脫不了干系。F · S · 邁克爾斯在《難逃單調》中提出:在這個時代的經濟故事中,我們已經被單一文化裹挾,并逐漸將它認同為唯一合理的現實。單調,正成為主旋律。
無聊沒有好壞之分,但從中誕生的情緒有。它們并不能通過單純的感官刺激清除,而是需要重新認識身邊渺小事物,從細節感受自己正在活著。
就像梭羅在《瓦爾登湖》里說的那句話:" 我要到森林里,因為我要過真正的生活,我要活得充實,吸取生命中的精髓,拋棄一切與生活無關的事物,當我死時,才不會發覺白活了一場。"
所以,如果你想在鋼筋混凝土中尋找一絲新鮮的生機,不如就去摳株海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