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9 日晚間,華泰柏瑞基金發布高管變更公告,因工作調整,韓勇不再擔任總經理。在總經理空缺期間,暫由董事長賈波代行總經理職務。
財聯社記者追尋信息發現,韓勇與賈波搭檔的近十年也是華泰柏瑞飛速發展期,華泰柏瑞公募基金資產管理規模從 2016 年末的 910 億元,到 2024 年末,公募基金資產管理規模達 6709 億元,規模翻了 7 倍之多。
公開資料顯示,韓勇擔任華泰柏瑞總經理已超過 13 年,在與公司董事長賈波搭檔近 9 年過程中,公司迎來擴越式發展。華泰柏瑞基金在公告中特別感謝了這位資管老將在任期間為公司長期發展作出的突出貢獻。
13 年總經理卸任,在任期公司管理規模翻了 7 倍
ETF 大廠華泰柏瑞基金也迎來了高管變動。
5 月 9 日,公司發布高管變更公告稱,韓勇不再擔任華泰柏瑞基金總經理,卸任原因為工作調整。
據相關資料顯示,韓勇于 2011 年 12 月加入華泰柏瑞基金,擔任總經理一職超過 13 年。華泰柏瑞基金在公告中特別感謝這位資管老將在任期間為公司長期發展作出的突出貢獻。
在總經理空缺期間,暫由董事長賈波代行總經理職務。公告信息顯示,賈波擁有豐富的金融從業經驗,曾任職于工商銀行、華泰證券,擔任華泰柏瑞基金董事長將近九年,對行業和公司的發展有著深刻的理解。
華泰柏瑞基金表示,韓勇在任期間,推動公司管理規模實現了跨越式的進步,并在建設指數投資品牌、推進業務多元發展、持續完善制度體系進而提升公司治理效能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為公司的長期持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除了前述規模的飆升,高管團隊的穩定是公司戰略執行保持統一的基礎,在韓勇與賈波搭檔的近十年發展歷程來看,華泰柏瑞走出了特色化的發展路徑,并且在寬基 ETF、紅利、固收 + 等多領域深耕均迎來了收獲期。
根據華泰證券年報及滬深交易所等數據顯示,截至 2024 年底,華泰柏瑞基金 2024 年實現營業收入 23.13 億元,同比增加 31.69%,凈利潤達到了 7.30 億元,同比增加 45.53%。這一增幅,在行業營收增速下滑的當下顯得更為難得。
業績增長背后的原因也顯而易見,巨無霸寬基 ETF、紅利產品等展現出強大的吸金能力,讓公司管理規模水漲船高。數據顯示,2024 年底華泰柏瑞旗下管理資產規模合計 6882.08 億元。公司旗下旗艦產品滬深 300ETF 為境內最大 ETF,規模一度超過 4000 億元,截至今年 5 月 8 日,最新規模接超 3800 億元。
在當下最為矚目的紅利 ETF 方面,華泰柏瑞同樣布局較早,紅利主題 ETF 最新規模突破 400 億元,全市場最大。此外,根據同花順 iFind 數據顯示,華泰柏瑞旗下紅利 ETF、紅利低波 ETF 截至 5 月 8 日最新規模分別 216.16 億元和 160.31 億元,均為同類 ETF 中規模第一。
從為投資者賺錢維度來看,華泰柏瑞旗下產品在 2024 年合計為持有人賺取 729 億元的基金利潤,單年度合計分紅總額達到 47 億元,均刷新公司成立以來新高。
資管老兵投資理念回顧
雖然是資管行業老兵,但是韓勇此前相對低調,鮮見報道露出。可查最近一次公開發聲是 2023 年,圍繞著公募基金作為服務普惠金融和實體經濟的重要力量,他指出,更應強化責任、主動作為,爭當一流的投資機構,積極把握資本市場長期投資機會,發揮專業價值,豐富產品供給,提升服務水平,努力增強投資者信心與獲得感。
圍繞普惠金融功能,他表示,大力發展 ETF 等低費率權益產品,為中長期資金提供高效便捷的配置工具。ETF 交易便利、風格穩定、投資分散,能較好適配中長期資金資產配置屬性強、投資周期長、安全性要求高的需求。
如何進一步豐富優化投資者的投資組合與資產配置?他認為有兩個方面可為之處,一是,細化風險管理需求,通過產品設計和策略定位,發展 " 低波動 " 產品,推動不同偏好的投資者參與權益市場;二是適度開展全球多元化布局,為企業、居民提供全球多元化金融服務,同時吸引海外資金等長期資金加大投資中國。
此外,他也提出,資管機構需要不斷提升專業能力和服務水平,包括投研能力、綜合方案能力、平臺能力。做好投資者陪伴,幫助投資者充分認識到風險和收益的兩面性,建立合理預期,以中長期視角理性看待市場短期波動,鼓勵逆勢布局、長期配置。
在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韓勇認為,公募機構要做好價值發現,并積極參與上市公司治理。尤其是加強對于先進制造、技術突破、科技創新等領域的研究和投資,挖掘、支持優質、創新企業,為資金對接優質公司提供便捷投資渠道,匯集引導資金流入具有核心技術、有良好發展前景和口碑的實體企業。
行業進入新老交替時期
高管變動,市場最為關心的是團隊穩定性。
華泰柏瑞基金表示,經過多年的積累和發展,公司已經形成穩定的治理架構和成熟梯隊建設體系,此次工作調整主要延續公司一貫的穩健風格,為后續平穩實現管理層新老過渡、確保公司持續穩定發展提前做足準備。
事實上,新老過渡、領導班子交替是當下公募基金行業普遍要面對的問題。
公募基金行業歷經 27 年蓬勃發展,一批伴隨行業從萌芽到壯大的資深高管正逐步迎來退休階段,行業人才梯隊進入代際更迭的關鍵時期。
不完全統計顯示,去年以來,包括國海富蘭克林基金董事長吳顯玲、先鋒基金副總經理兼首席信息官吳越、廣發基金董事長孫樹明、交銀施羅德基金董事長阮紅、國聯安基金總經理王琤、海富通基金董事長楊蒼兵等基金公司高管陸續退休。
在業內來看,隨著公募 " 拓荒者 " 的淡出,通過內部提拔、市場化選聘等多種方式,70 后、80 后進入高管團隊,成為新一代的領軍人物,也將開啟公募發展的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