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大模型之家
當一個產品在不到三年的時間里,將全球約 10% 的成年人口轉化為其周活躍用戶,我們談論的已不再僅僅是技術本身,而是一種深刻的社會現象。自 2022 年 11 月橫空出世以來,ChatGPT 的增長曲線堪稱一部科技神話。然而,在這條陡峭的曲線上,每一個用戶究竟在與這個強大的大型語言模型交流什么?長久以來,答案一直被籠罩在商業機密與公眾想象的迷霧之中。
當地時間9月15日,一份由OpenAI、杜克大學與哈佛大學研究人員聯合發布的重磅報告——《How People Use ChatGPT》首次通過其內部數據,為我們揭開這層神秘的面紗。這份研究采用了一種新穎且嚴格保護用戶隱私的自動化分析方法,對海量對話樣本進行了分類研究,描繪出了一幅前所未見的、關于全球 7 億用戶真實使用行為的詳盡畫卷。
女性多于男性?7 億周活躍用戶背后的 " 非典型 " 畫像
報告首先確認了ChatGPT令人瞠目的增長速度。到2025年7月,其周活躍用戶數已突破7億,用戶每周發送的消息總量高達180億條,相當于每秒鐘就有約29,000次交互發生。但比數字更具沖擊力的,是用戶構成的動態演變,它徹底打破了早期科技產品采納者的刻板印象。
一個最引人注目的變化發生在性別構成上。在產品發布初期,約 80% 的活躍用戶擁有典型的男性名字。然而,這一巨大的性別鴻溝在隨后的時間里被迅速填平。截至2025年6月,擁有典型女性名字的活躍用戶比例已攀升至52.4%,首次實現了反超。
年齡結構同樣揭示了深刻的代際特征。近一半(46%)的成年用戶消息,來自26歲以下的年輕群體。這群數字原住民顯然將ChatGPT無縫地融入了他們的學習與生活中。不過,隨著年齡增長,ChatGPT的"工作屬性"也愈發凸顯。26歲以下用戶的工作相關消息占比約為23%,而這一比例在36至45歲年齡段的用戶中上升至31.4%的峰值。有趣的是,所有年齡段用戶的工作相關使用比例,在過去一年中都呈現下降趨勢,這再次印證了非工作場景的強勁增長。
在全球化維度上,報告同樣捕捉到了一個積極的信號。在過去一年里,ChatGPT 在中低收入國家的增長速度尤為迅猛,表現出強大的追趕勢頭。這表明,生成式 AI 作為一種新型知識工具,其普惠潛力正在逐步釋放,有望跨越傳統的數字鴻溝,為更廣泛地區的用戶賦能。
70% 的 " 非正式 " 場景:重構生產力敘事
長期以來,經濟學家與行業分析師對生成式 AI 的關注,幾乎完全聚焦于其對有償工作的生產力影響。然而,該報告最核心的發現,恰恰是對這一主流敘事的有力重塑。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6月,非工作相關的消息已經從一年前的53%飆升至73%,占據了絕對主導地位。這意味著,在ChatGPT每天處理的超過25億條信息中,絕大多數都與人們的家庭生產、個人學習、生活決策和興趣探索息息相關。
更重要的是,這種向非工作場景的傾斜,并非僅僅由新用戶的涌入造成,而是同樣發生在早期用戶群體內部。這說明,隨著用戶對工具能力的不斷探索,他們自發地為其找到了更多個人化、生活化的應用方式。正如報告所引述的,這或許解釋了為何有研究估計,僅在美國,生成式 AI 在 2024 年就創造了高達 970 億美元的消費者盈余。
那么,人們到底在用ChatGPT做什么?報告將近80%的對話歸納為三大核心主題:"實用指導""尋求信息"和"寫作"。
"尋求信息"則更接近傳統搜索引擎的功能,但同樣在快速增長,一年內占比從14%提升至24%。而"寫作"作為最常見的"工作"場景,占據了工作相關消息的40%。
一個有趣的發現是,三分之二的寫作請求并非從零開始創作,而是要求ChatGPT對用戶提供的文本進行編輯、潤色、總結或翻譯。這表明,用戶更傾向于將其作為一個強大的寫作"輔助",而非完全的"代筆"。
與此同時,報告也澄清了一些流傳甚廣的誤解。與大眾想象不同,計算機編程相關的消息僅占總量的 4.2%,遠低于某些其他模型(如 Claude)報告的比例。同樣,被媒體熱議的 " 情感陪伴 " 或 " 個人反思 " 類用途,占比也僅為 1.9%。這些數據共同指向一個更為微妙的真相:ChatGPT 的主流應用,既非高度專業的技術任務,也非深度的情感寄托,而是介于兩者之間的、廣闊的日常知識服務與決策支持。
提問大于執行:AI 的價值錨點正在漂移
為了更深層次地理解用戶意圖,研究團隊開創性地提出了一個名為 "Asking, Doing, or Expressing"(詢問、執行或表達)的分類框架。這套框架精準地捕捉了用戶與 AI 交互時的核心訴求:
Asking ( 詢問 ) :旨在獲取信息或建議,以輔助用戶做出更好的決策。這對應了知識工作中的問題解決模型。
Doing ( 執行 ) :要求 ChatGPT 直接產出可用的數字產品,如一封郵件、一段代碼或一個表格。這對應了經典的基于任務的工作模型。
Expressing ( 表達 ) :用戶單純地表達觀點或情感,不尋求具體信息或行動。
這一發現具有深遠的意義。它表明,用戶從 ChatGPT 中獲得的最大價值,或許并非是任務的直接自動化,而是作為認知 " 副駕駛 "(Co-pilot)所提供的決策支持。它通過提供定制化的信息、多角度的分析和創造性的建議,提升了人類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一點在工作場景中表現得淋漓盡致。盡管在所有工作相關消息中,"執行"(尤其是寫作任務)以56%的占比領先,但受過高等教育、從事高薪專業技術崗位的用戶,其"提問"類消息的比例要顯著高于非專業崗位用戶。例如,在計算機相關職業中," 提問 " 消息占工作內容的 47%,而在非專業崗位中僅為 32% 。這有力地證明了,對于知識密集型工作,AI 作為決策輔助工具的價值尤為重要。
為了進一步驗證這一觀點,研究人員還將消息內容與美國勞工部的職業信息網絡中的工作活動進行了映射。結果驚人地一致:在幾乎所有職業類別中,無論是管理、商業、STEM 還是行政銷售," 獲取信息 "(Getting Information)和 " 做出決策與解決問題 "(Making Decisions and Solving Problems)都位列最高頻的活動之列。這再次說明,ChatGPT 的核心價值在于其跨職業的通用決策支持能力,而非針對特定任務的自動化。
隱私保護下的深刻洞察
這份報告的價值不僅在于其結論,還在于其研究方法本身。在不直接審閱任何用戶消息內容的前提下,研究團隊通過一套復雜的隱私保護自動化流程,包括 PII(個人身份信息)擦洗、基于 LLM 的分類器以及用于分析就業數據的安全數據清洗,為行業樹立了新的標桿。
生成式 AI 的革命,可能并非一場始于辦公室的、純粹的 " 生產力 " 革命,而是一場更廣泛、更 " 非正式 " 的、滲透到個人生活方方面面的知識與決策革命。用戶正在將 ChatGPT 視為一個全能的顧問、一位不知疲倦的研究助理和一個創意激發伙伴。它真正的經濟價值,或許不僅在于節省了多少工時,更在于提升了多少決策的質量,以及為億萬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帶來了多大的福祉。這幅剛剛展開的畫卷,無疑將為我們重新思考 AI 的未來發展路徑與社會價值,提供至關重要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