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賽博汽車
2025 年,無人配送車賽道呈現出過去幾年都沒有的熱鬧景象。不僅老玩家加速出貨,還有新玩家殺入。
德賽西威攜 " 川行致遠 " 品牌入局,佑駕創新推出 " 小竹無人車 ",兩大新玩家的強勢登場,讓本就競爭激烈的市場更添變數。
在行業從技術驗證邁向規模化商用前夜的關鍵節點,老玩家是否已經有了護城河?新玩家還有沒有機會?
2025 年總量有望突破 3 萬臺
無人配送車市場在 2025 年火爆并非偶然。
從需求端看,城市末端 " 毛細血管 " 的物流、環衛、配送服務面臨效率提升和智能化變革的迫切需求,人力成本上漲與組織效率優化的痛點,讓無人配送成為解決問題的重要方向。政策端,國家法律法規不斷完善,路權逐步開放,為行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據低速無人駕駛產業聯盟數據,2024 年我國無人配送車出貨量約 6600 臺,而 2025 年上半年交付量即突破 1.2 萬臺。隨著老玩家出貨量提高以及新玩家的入局,無人配送車下半年將進一步提速。東吳證券預測,2025 年無人配送車銷量將超 3 萬臺。
九識聯合創始人、副總裁潘余昌近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截至 2025 年 8 月,九識投放無人車超 7000 臺。更早數據顯示,2025 年 5 月底,九識累計交付量 5000 臺,照此預測九識全年的交付量大概接近 1 萬臺。
佑駕創新公布的計劃是 2026 年實現 1 萬臺交付,希望用一年時間追趕新石器和九識。德賽西威旗下的川行致遠雖然沒有公布目標,但德賽西威作為深耕汽車領域近四十年的 A 股企業,規模化量產能力毋庸置疑。
還有哪些潛在新玩家?
除了已入局的德賽西威與佑駕創新,還有諸多實力強勁的潛在新玩家,Momenta、華為、比亞迪都有可能投身無人配送車市場,為行業帶來新的變數。
Momenta 在自動駕駛領域技術積淀深厚,在中國城區領航輔助駕駛(NOA)第三方供應商市場占有率達 60.1%。據芯流汽車報道,Momenta 正在組建團隊,積極籌備進軍無人配送車領域。其擁有豐富的軟件算法經驗,在乘用車智駕領域的技術優勢,有望快速遷移至無人配送車場景。
華為雖未直接推出自有品牌無人配送車,但在智能汽車領域布局廣泛,與無人配送車關聯緊密。早在 2021 年,華為伙伴企業矩陣數據科技發布基于華為 MDC 智能駕駛計算平臺的 " 零載汽車 " 及首款 L4 級快遞自動駕駛物流車 " 開拓者號 ",這是華為技術在無人配送車領域的一次落地實踐。
比亞迪在汽車制造領域實力強勁,此前已與美國科技公司 Nuro 聯合推出第三代純電動無人送貨車,在無人配送車制造方面積累了經驗。比亞迪負責整車開發、車輛測試以及生產制造,提供刀片電池、電機、電控及人機交互等核心一級總成部件。其在電池技術方面的優勢,能為無人配送車提供更可靠的續航保障;成熟的整車制造能力,有助于實現無人配送車的規模化生產,降低成本。
若 Momenta、華為、比亞迪等企業入局,將憑借各自的技術、制造、生態優勢,改變市場競爭格局。它們可能會推動行業技術標準的提升,加速無人配送車的規模化、商業化進程,促使現有企業加快創新步伐,以應對新的競爭挑戰,進而重塑無人配送車市場的發展格局。
新玩家將會面臨哪些挑戰?
新玩家要在無人配送車的市場競爭中打破現有格局,挑戰既涉及市場層面的信任構建,也包含政策、運營、技術等多維度的現實阻礙。
從市場信任與合作壁壘來看,無人配送車的應用直接關聯物流效率、貨物安全乃至公共交通安全,新玩家需與各地政府、大型物流企業、電商平臺等建立深度信任關系,而這一過程往往需要 2-3 年的時間沉淀。
現有玩家如新石器、九識已與順豐、京東、中國郵政等頭部企業達成長期合作,形成穩定的供應鏈與服務體系。例如,新石器作為順豐無人車領域的最大供應商,其設備已融入順豐末端配送的日常運營流程。新玩家若想替代或分食市場份額,需證明自身產品在穩定性、適配性、性價比上的絕對優勢,這無疑增加了市場開拓的難度。
路權獲取則是新玩家繞不開的 " 攔路虎 "。目前國內僅深圳、蘇州等少數城市實現了無人配送車路權的規模化開放,不同城市對無人配送車的技術標準、備案流程、安全監管要求存在差異。新玩家需針對各地政策逐一適配,這不僅耗費大量人力物力,還可能因政策變動導致前期投入打水漂。
在運營層面,新玩家同樣面臨嚴峻考驗。無人配送車并非簡單的 " 賣硬件 ",而是需要配套的車隊調度系統、實時運維服務、數據迭代體系等全鏈條支持。新玩家若想追趕,需從零搭建運營體系,這不僅需要巨額資金投入,還需積累足夠的運營經驗,短期內難以形成競爭力。
此外,技術適配與成本控制的平衡也讓新玩家倍感壓力。無人配送車需適應快遞城配、工業物流、園區配送等多樣化場景,不同場景對車輛載重、續航、自動駕駛精度的要求差異較大。新玩家在量產規模不足的情況下,難以在價格上與現有玩家抗衡,陷入 " 成本高則缺乏競爭力,降價則利潤微薄 " 的兩難境地。
無人配送車市場的故事才剛剛拉開序幕,新玩家的加入讓這場競爭更加精彩。無論最終格局如何演變,在新老玩家的共同推動下,無人配送車有望更快地融入城市生活,成為城市級基礎設施,為人們的生活帶來更多便利,而行業也將在競爭與創新中邁向更成熟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