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食品研報
勸別人向前沖,自己卻向后逃,這種行為在 2025 年 9 月之后,有了個全新定義叫 " 華與華 "。
" 這不是危機公關,因為根本就沒有危機。是賈國龍怒了,要硬杠網絡黑嘴。以賈國龍為鏡,我都感到魯迅先生說的‘榨出自己皮袍下藏著的「小」來’。勇往直前,不茍且偷生,就是賈國龍!"
西貝事件發生后,作為西貝十多年的 " 付費智囊 ",華與華創始人華杉連續發布多條微博,為西貝創始人賈國龍的 " 勇往直前 " 鼓與呼。
如果你罵羅永浩是傻 X、是行業冥燈,他可能不生氣,甚至還會跟你一起調侃自己。但是,罵他是 " 網絡黑嘴 ",這必然遭遇羅永浩的反擊。9 月 14 日晚,羅永浩在直播間怒轟華與華,稱其 " 慫恿對抗 "" 純扯淡 ",還表示 " 雇傭華與華的公司腦子有問題 "。
本來,羅永浩看到有關部門馬上出臺預制菜詳細標準了,再加上周圍朋友的勸和,他已經準備結束 " 戰斗 " 了。沒想到,西貝付費請來的咨詢公司華與華,看到西貝陷入公關危機,表現得特別狼性、剛猛。
華與華一邊給羅永浩貼上 " 網絡黑嘴 " 的標簽,激化矛盾,一邊支持西貝和羅永浩硬剛到底。
尷尬的是,當網友們以為華與華要以西貝盟友的身份 " 勇往直前 " 加入戰斗時,9 月 15 日,消息傳來,華與華老板已經向羅永浩道歉了……
華與華快速認慫,《食品研報》認為,主要是怕惹火燒身,耽誤掙錢。要知道,當年羅永浩力戰西門子,花了很大的功夫把西門子查了個底朝天。這次和西貝、華與華對線,按照羅永浩的說法,自己還沒發力,僅僅只是吃了一頓西貝,在微博上發了幾句牢騷。
一旦羅永浩拿出搞西門子的態度來搞華與華,那么,華與華的麻煩可就大了……
作為國內知名咨詢公司,華與華團隊只有不到 200 人,卻因與西貝、蜜雪冰城、海底撈、六個核桃、東鵬特飲、江小白等一系列品牌合作,年入 3 個多億。
其中,僅僅是西貝,十年時間就為華與華帶來 6000 萬元的咨詢費收入。華杉直言:" 下一個十年,我們也不貪心,拿一兩個億就行了。"
可見,面對企業和企業家,華與華能輕松拿捏,輕松搞到 " 一兩個億 "。但是,面對企業危機,面對羅永浩這樣的刺頭,華與華卻表現得像個新兵蛋子。
問題來了,西貝、蜜雪冰城、海底撈為什么要搶著給華與華 " 送錢 "?它憑什么 " 上位 ",又是怎樣拿捏這些企業創始人的?
01 上位第一步,拉踩 " 洋理論 "
相比于歐美發達國家,中國走市場經濟路線較晚,企業在營銷方面的探索也遲于歐美,正因如此,諸多來自歐美的營銷理論被介紹進來,成為中國企業家關注、借鑒和學習的對象。
其中,艾 · 里斯、杰克 · 特勞特 1972 年提出 " 定位 " 理論,在全球引起巨大反響,影響深遠。相關團隊分別在中國開出里斯、特勞特戰略定位咨詢公司,幫助中國企業進行市場營銷。
舉個例子," 怕上火,就喝王老吉 " 即是定位理論的代表作,至今仍有較強的影響力。
華與華曾經也是定位理論的信奉者。2004 年,華與華在上海成立,華杉持股 53%,華楠持股 47%,兄弟倆一開始是給戰略咨詢公司做執行。
可是,憑什么定位咨詢公司只輸出戰略就站著把錢掙了,憑什么執行公司要跪著掙錢?
要成為和定位咨詢公司一樣掙錢的公司,就要把定位咨詢公司踩在腳下。
值得注意的是,定位理論是一個理論系統,不只是品牌定位,還包括品牌語言、視覺等。2012 年,《視覺錘》出版,提出 " 語言釘 + 視覺錘 " 營銷策略,就是定位理論系統打法的一種體現。
但你發現沒有?語言釘也好,視覺錘也罷,過于理論化,理解門檻太高了,不利于在中國市場推廣。
如果把語言釘、視覺錘,換成 " 超級符號 "(或者說是爆款),國內企業家更容易接受。
2014 年,華與華出版《超級符號就是超級創意》一書," 超級符號 " 正是兄弟倆在戰略營銷上的主要打法。
和定位理論的信任狀、消費者心智、語言釘、視覺錘等說法相比,超級符號通俗易懂,更加本土化,更加契合中國市場的需求。
為了推廣這一打法,華與華首先得形成差異化——和想成為武術冠軍必須打最能打的類似,他們將目光瞄準影響最大的定位理論。
簡單來說,就是強勢拉踩。
華杉曾直指,定位沒有一個字是對的。在公開場合,他表示:" 我認為在過去的 20 年里,有兩個對中國營銷界影響最大,也是破壞最大的理論,第一個是定位…… "
定位理論主張有情懷、有野心的企業應該搶占 " 某某領域第一 " 的市場定位,華杉認為這種想法不切實際,這是 " 許愿 ",不是戰略。
他還稱:"《定位》大家都很熟悉,我為什么說它是錯的呢?首先它的立論前提就是完全錯誤的,這本書的立論前提是基于顧客導向的時代過去了,現在是競爭導向的時代;然后說產品同質化的時代到來了,所以我們只能爭奪消費者的心智。這是它的兩個立論前提,但都是錯的。"
拉踩定位理論,貼上 " 破壞最大 "" 立論前提完全錯誤 " 等標簽,在客觀上,有利于華與華爭奪戰略咨詢這塊 " 大蛋糕 ",也有利于 " 超級符號 " 理論的推廣和實施。
華與華認為 " 顧客導向的時代過去了,現在是競爭導向的時代 ",很多大企業是不認可的。比如華為、阿里等在 " 某某領域行業第一 " 的優秀企業始終信奉 " 顧客第一 "。
華與華的理論體系如此 " 不大氣 ",怎么為華與華吸引客戶呢?
02 用 " 土方法 " 拿捏中小企業
相對而言,特勞特等公司更多服務于大公司乃至國際巨頭,服務方向主要在戰略層面。華與華主要針對中小企業,運用 " 大、亮、多 " 和不斷重復等土方法,塑造超級符號。
和國際巨頭相比,中小型企業更加 " 務實 ",我不要未來成為某某領域的第一,我只想現在就成為爆款。中小企業需要的東西,華與華能給。
華與華所謂 " 大、亮、多 ",是指 logo 要夠大,顏色和燈光要夠亮,圖像、音樂、視頻要盡可能多地、重復地出現或播放。
持續做這些,通過簡單、明了、接地氣的品牌符號,吸引、增強人的注意,讓消費者強行記住品牌。
在《超級符號就是超級創意》這本書里,華與華寫道:" 只要你能讓足夠多的人記住你的名字,你就能夠成功。讓消費者能馬上起反應,比獨特的銷售主張更加重要。"
從這一理念出發,2013 年,與西貝開啟合作,華與華提煉出 "I 莜 " 這一 " 超級符號 ",用華與華的話來說,這個符號 " 改變了西貝的外觀、包裝、產品、體驗乃至改變了顧客來西貝的理由 "。
值得一提的是,華杉最初與賈國龍碰面,對方開門見山:" 我是定位理論的忠實信徒,如果你也是,我們就合作;如果你不是,我們就不合作。"
賈國龍自稱是定位理論的忠實信徒,并非瞎說,而是真有實踐—— 2011 年 2 月,特勞特為西貝定位為 " 西北民間菜 ";同年 11 月,里斯為西貝定位 " 西北菜 ";2012 年,里斯再度為西貝定位為 " 烹羊專家 "。
為什么賈國龍要棄用這兩家,選擇華與華?
一是,在他眼里,華與華這套超級符號打法,和定位理論沒有多大不同。一個力證是,當華杉說自己不是定位理論信徒時,賈國龍回應稱," 你嘴上說不是,其實你是 "。
換言之,賈國龍有了定位理論這個認知基礎,才有了和華與華的合作。
二是,和定位理論提出的 " 西北民間菜 "" 西北菜 "" 烹羊專家 " 不同,華與華提出的 "I 莜 " 易于傳播,更有辨識度,更符合賈國龍當時的預期。
但回過頭看,西貝品牌也從原來的西北菜定位 " 收縮 " 至莜面,業務范圍變得更窄了。在約十年的時間跨度上,《食品研報》多次在西貝聚餐,對西貝的主要印象是 " 這是一家面館 " 順帶賣點別的,西北菜不再突出。
從西北菜到莜面,這樣的調整,究竟是幫了西貝,還是坑了西貝?很難說。但按照華與華公眾號文章,華與華第一次提案后,賈國龍評價:" 今天的第一次提案就值一千萬!"
對華與華而言,無論西貝結局如何,他都贏麻了。
華與華不只是賺了西貝的錢,還因為西貝帶來了 15 個餐飲業客戶,讓華與華 " 成了餐飲業最大的咨詢公司 "。
助力企業打造超級符號的同時,華與華也努力營銷自己,把自身也打造成 IP。
比如,《超級符號就是超級創意》由華與華實控的 " 讀客 " 公司出版,此外還有 " 華杉講透孫子兵法 "" 講透論語 "" 講透王陽明《傳習錄》" 等一系列圖書。一個內燃機專業的工科生,突然就成了國學大師。
更加引起廣泛關注的是,華與華每年還以三四千萬預算給自己打廣告,個人照片、公司業務和聯系電話出現在航空雜志和機場廣告牌上,自己出版的書擺在機場書架上,營造出一種 " 成功人士 " 都在和華與華合作的氛圍感。
" 土方法 " 塑造超級符號,自我營銷放大超級符號的影響力,二者相輔相成,使企業 " 甘心 " 老老實實做超級符號,華與華得以成功拿捏中小企業。
讓中小企業忽視產品力、消費者,更加關注品牌符號,長遠來看,這種行為有點戰略短視。但是,餐飲行業實在太卷了。很多餐飲企業看來,眼下的路比未來的路更重要。
除此外,華與華還有一個絕招。
03 不一定有效,得接受巨額咨詢費打水漂
華與華超級符號的打法到底有沒有效果?
從西貝、蜜雪冰城等企業的角度看,戰略咨詢的參與確實有一定作用。
2014 年,在華與華和西貝召開的一次會議上,賈國龍提到,西貝的目標是堅持把每道菜品都做好吃,做到 " 閉著眼睛點,道道都好吃 "。
華杉聽到這句話," 拍案而起,只道這話說得好 ",從咨詢公司的立場予以支持。這之后," 閉著眼睛點,道道都好吃 " 成為西貝特意增強的品牌賣點。
客觀而言,這十年時間,正是西貝品牌升級、門店擴張的十年,在此過程中,"I 莜 " 超級符號的打造," 好吃戰略 " 的實施,都發揮了一定作用。
再比如,2018 年,華與華為蜜雪冰城打造了 " 雪王 " 這一超級符號,同時確定紅白主色調。此后,從品牌形象,到產品包裝、門店設計,再到物料周邊,無不以 " 雪王 " 為中心,在營銷推廣的推動下,逐漸成為一個 IP。
但我們必須認識到,華與華和西貝、蜜雪冰城等企業合作,正是它們處于前期起勢的階段,超級符號只是起了輔助作用。海底撈的案例,更能證明這一點。
華與華雖然為海底撈設計出 "Hi" 這個超級符號,將 "i" 設計成一顆辣椒,既體現了品牌的地域特色,也寓意著火鍋的辣與嗨,效果卻不大明顯。
這是因為,海底撈以服務周到聞名,一個新 logo 的影響相對有限。
這也從側面說明,戰略咨詢只是企業經營的一個助力,并非全部,甚至不是最關鍵的因素。對企業來說,最關鍵的,是產品品質、服務和供應鏈建設等能力。
另外,不同品牌處于不同的發展階段,咨詢服務的效果必然不同。
李子園就提供了一個負面案例。2023 年,華與華為李子園打造了 " 青春甜不甜?喝瓶李子園 " 的廣告語,還推出 " 李子園同學 "IP,因無視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抗拒那份 " 甜 "、無視了年輕人談糖色變,被網友形容為 " 自嗨 "。
結果不難料到,李子園始終無力突破 14 億元營收的 " 天花板 "。去年,廣告費激增 20%,歸母凈利潤倒下滑 5.5%,股東加速減持逃離,李子園轉型之路越發艱難。
而在不同品牌層面,按華與華的實戰經歷看,它主要承接中低端的市場需求,因此產生了路徑依賴,打法固化,走不好高端路線。
以曾頂著 " 米其林一星 " 光環的港式茶餐廳 " 鵝夫人 " 為例,本來要吸引更多高價值用戶,華與華卻主張 " 逆行 ",力推 " 鵝鵝鵝 " 廣告語,循環播放 " 鵝鵝鵝,鵝夫人 ",滿墻 " 鵝鵝鵝 " 符號轟炸,勸退了大批消費者,超級符號打法失效。
饒有意味的是,華與華強調自己不會 " 包你成功 ",華杉宣稱:" 對于客戶合作,我們都要求客戶能接受咨詢費打水漂了,我們才開始合作。沒有任何的僥幸心理,那我們才可以踏踏實實地做事。"
甲方花了幾百上千萬咨詢費,不一定有效,要能接受錢打了水漂,這才是華與華真正的絕活。
華杉說過:" 我們客戶里百分之百都是民營企業,老板說了算的公司。只要中國還有民營企業,就沒有什么能阻擋我發財。"
所以,不論網友們內心如何真誠勸導,只要企業的老板們還在信華與華,就會有更多的西貝硬剛羅永浩的魔幻現象出現。
羅永浩,的確是一個名人,但是,從羅永浩下了飛機吃一頓西貝、發一條微博吐槽一句預制菜這些行為來看。羅永浩和于東來一樣,只是一個想吃一頓 " 安心飯 " 的商務精英,只是中高端餐飲企業需要用心維護的核心用戶之一。
從羅永浩沒有拿出硬剛西門子的態度來硬剛西貝、在朋友勸說下選擇息事寧人的行為來看,羅永浩只是一個掏了錢、沒吃滿意、有點脾氣、能夠聽得進勸的消費者。
客觀來說,很多人的消費態度,或許還不如羅永浩。餐飲企業的餐品和服務如果不能打動這樣的消費者,處理危機的態度還反復 " 刺傷 " 這樣的消費者,餐飲企業應該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的戰略咨詢出了問題?
推薦閱讀:
可樂 2 塊 3、AD 鈣奶 8 毛 8,趙一鳴、零食很忙、好想來能賺錢嗎?
6500 億 " 沸騰 " 洗牌:海底撈向左做體驗、呷哺呷哺向右摳成本
奶茶行業反常事件:" 美團系 " 的喜茶,抱緊了淘寶閃購的大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