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趕碳號科技
印度尼西亞,或許真是我國光伏產品輸美的最后一片樂土了。
今年 1-5 月份,我國光伏主材出口額同比下降了 25%,但是我國對印尼的電池片出口卻暴增 413%!非但如此,印尼在今年上半年已經超過土耳其、僅次于印度,已經成為我國電池片的第二大進口國。
但是,令人有些費解的是,以橫店東磁為代表的中國光伏企業在印尼的 3.8GW 電池片產能在去年三季度已經投產,宣稱今年出貨量將達到 3.5GW 以上。
橫店東磁公告,該項目總投資 2 億美元,單 GW 投資 4 個億,投資和生產運營成本均較國內要高不少。現在,我國對印尼的電池片出口既然如此暢通無阻,包括橫店東磁在內,光伏企業們在印尼的電池產能,還有投資建設、繼續生產下去的必要嗎?
火爆的印尼電池片生意
今年 1-5 月,我國對印尼的電池片出口約 17 億元人民幣,躍居全球第二。基于此,趕碳號深入看了下我國及各省對印尼的光伏出口的海關數據,結果讓人大吃一驚:印尼這個光伏市場,簡直好得不得了!
今年 1-5 月,我國出口各類光伏主材產品合計 118.97 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 160.06 億美元,下降了 25.67%。
但是,今年 1-5 月我國向印尼出口各類光伏主材產品 3.66 億美元,去年同期僅為 7138 萬美元。今年前 5 個月,我國對印尼的光伏出口同比暴增了 413%!
自 2024 年以來,印尼光伏市場的增長是顯而易見的。
今年前 5 個月的出口額,就已經超過了 2024 年全年。而 2024 年的出口額,已經在 2023 年這個大牛市的基礎上翻了一倍多。2024 年,我國的光伏出口情況并不算好,量增價跌不說,出口總額為 328.89 億美元,較 2023 年的 445.27 億美元下降了 26.14%。
印尼光伏出口火爆起來,主要是靠電池片。
在 2023 年及以前,我國對印尼出口都是以光伏組件為主,在當年電池片出口還不到 2000 萬美元。然而,2024 年我國對印尼的電池片出口增長了整整 9 倍!而同期我國對印尼的光伏組件出口卻不增反降了,降幅為 23%,與行業大趨勢基本一致!
一個市場如果一下子好起來,應該是電池、組件都增長才對,為什么在一年中電池片出口猛增了 9 倍、但組件卻出現下滑呢?這個問題后面再解釋。
我們需要進一步統計,我國究竟向印尼出口了多少電池片呢?
海關數據顯示,去年的出口量是 510,451,548 個,今年 1-5 月份是 652,298,632 個。如果按照每片 8.6W 來計算,那么去年我國對印尼的電池片出口為 4.39GW,而今年 1-5 月就達到了 5.61GW!
現在的問題是,印尼有這么多組件產能嗎?即便忽然就有了,生產出來的光伏組件,印尼本地又能消耗多少呢。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 2023 年底,印尼的光伏裝機總量為 573.8MW,到了 2024 年 8 月,增長到了 717.7MW,大半年只新增了不到 150MW。所以,這些電池片,要么是在當地生產成為光伏組件出口了,要么直接以電池片的形式轉運出去了。目的地,當然是美國。
替代東南亞四國,能維持多久?
多位光伏圈人士告訴趕碳號,不光是印尼,印度、土耳其等國的情況類似,都是為了實現對于東南亞四國原有產能的替代。
根據美國太陽能產業協會(SEIA)與 WoodMackenzie 聯合發布的《2024 年美國太陽能市場回顧報告》顯示,美國 2024 年度新增裝機量達 50GW,刷新歷史紀錄。另據美國能源信息署(EIA)數據顯示,2024 年美國光伏組件進口 48.7GW。
在光伏組件進口來源方面,2024 年美國進口的光伏組件主要來自東南亞地區。據彭博新能源財經數據,2024 年東南亞四國出口到美國的光伏組件,約占該國總進口量的 82%。但是,受貿易政策影響,到了 204 年 12 月時,美國從東南亞四國進口組件已經從當年 4 月的高峰期下降了七成。另外,中國企業通過墨西哥、土耳其等第三國轉口的規模達 8.3GW,占到美國光伏組件進口量的 17%。
同時,2024 年 5 月,東南亞雙反調查結束后,美國從印度進口的光伏組件明顯提升,僅 5 月和 6 月,進口量就分別達 8.8GW 和 6.6GW。
但是,印尼光伏的好日子還能維持多久,或許要打一個問號。
首先,特朗普的大美麗法案剛剛通過,短期來說對美國本土光伏制造產能和市場需求都會構成巨大沖擊。美國的總需求如果減少,對于印尼這樣的光伏產品進口來源,肯定也會產生負面影響。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光伏產業要想走出低谷,真正的基本盤離不開近期熱議的全國統一大市場。
另外,特朗普的貿易政策本身具有極強的不確定性和保護主義傾向。未來,不排除印尼也會步東南亞四國的后塵,成為美國所謂 " 雙反 " 的調查對象。
現在,又多了一個變數。
在美國 32% 的關稅威脅下,印尼最終還是屈服了,不但放寬或取消對十大類商品和原材料的進口限制。更重要的是,印尼將向美國出讓鎳礦資源。
特朗普之所以用關稅恫嚇訛詐印尼,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要迫使印尼改變中國企業在全球最大鎳礦資源——印尼鎳礦領域的主導地位。這是美國對印尼的核心訴求:遏制競爭對手,掌控關鍵礦產資源。
當然,我國在第一時間進行了反擊。就在 6 月 30 日印尼宣布與美國合作開發鎳礦的同一天,國家商務部 2025 年第 33 號公告,自 7 月 1 日起對原產于印尼的不銹鋼鋼坯和不銹鋼熱軋板 / 卷(主要為鎳制品)繼續征收反傾銷稅,稅率為 20.2%,實施期限為 5 年。
橫店東磁印尼產能之謎
橫店東磁業績出色,是一匹大白馬。由于這家公司的年報一向發布得早,最近幾年,趕碳號都會第一時間把橫店東磁作為行業標桿案例來解讀。
特別是在去年,光伏企業普遍虧損,但橫店東磁的光伏業務毛利率竟然高達 18.74%,直接助力公司歸母凈利在 2024 年創下了歷史新高。
橫店東磁光伏業務能賺錢,主要有兩大法寶:第一是在國內市場,像英發睿能一樣薅宜賓的電價補貼羊毛。第二就是通過印尼成功打入了美國市場。
橫店東磁在年報中介紹," 印尼產能助力公司打開了優質市場,第四季度起為公司帶來了新的利潤增長點。"
橫店東磁的印尼光伏產能始于 2023 年初。公司在 2024 年 8 月的一份《關于為合并范圍內下屬公司提供擔保的公告》中披露:
PT NUSA Solar Indonesia(以下簡稱 NUSA),成立于 2023 年 2 月 22 日,注冊地址為 Kawasan Industri Terpadu Kabil,注冊資本 5,000 萬美元。橫店東磁控股孫公司持有 NUSA 的 60% 股權,NUSA Solar PTE.LTD. 持有 NUSA 的 40% 股權。
根據公司對外宣傳資料及投資者交流公告,NUSA 總投資 2 億美元(含土地購置費用),于 2023 年 9 月動工建設,2024 年 8 月進入大規模生產階段,2024 年出貨量為 1GW 左右(來自投資者交流紀要),2025 年預計為 3.5GW+,年產能達 3.8GW。
然而,NUSA 并不在橫店東磁 2024 年對公司凈利影響達 10% 以上的子公司里面。
關于 NUSA 項目的盈利情況,橫店東磁在今年 3 月的投資者交流中表示:"2024 年 Q3 開始產能爬坡,Q4 開始規模化出貨。目前盈利每瓦小幾美分。預計 2025 年出貨 3.5GW+。客戶終端市場以美國市場為主。"
" 小幾美分 ",也不知道究竟是 2 美分,還是 5 美分。取中間值,如果按每瓦 3 分美計算,就相當于 0.21 元,2024 年出貨量在 1GW 的話,那就是 2.1 億元的凈利。按 60% 的股權比例,NUSA 在 2024 年或為橫店東磁貢獻了 1.2 億以上的利潤。
實際上,NUSA 這座工廠是否真的投產、并且達產,也引起趕碳號的一些懷疑。
趕碳號在地圖上粗略測量,該工廠占地長約 640 米,寬約 580 米左右,算下來占地約 550 畝左右。但是,這座工廠絕大部分仍然是空地,真正的車間面積并不大,長約 250 米,寬約 80 米,占地約 2 萬平方米。這樣大小的一個廠房,能裝得下 3.5GW 的 N 型 TOPCon 產能嗎?
以晶澳科技為例,其東臺基地 10GW 電池車間,占地約 11.1 萬平方米,這已經是高度自動化的極致了。所以,橫店東磁這樣一個占地 2 萬平方米的生產車間,即便是自動化產線,產能也不太可能超過 2GW。
但是,橫店東磁在公告中表示," 印尼產能已于(2024 年)7 月底建成,為了快速達成爬坡預期,我們從總部抽調了不少人手,通過幾周時間的調試,目前其轉換效率已基本接近國內,良率較國內略低 2-3%,預計(2024 年)9 月達產率可超過 90%。市場銷售方面,我們在積極與多家客戶溝通中,預計 9 月會有些出貨,下半年整體計劃出貨約 1GW。"
NUSA 有沒有這么大產能我們先放在一邊,最令人費解的是,橫店東磁宣稱印尼產能已經接近滿產,但我國、特別是橫店東磁所在的浙江省,對印尼的電池片出口同期卻在爆發式的增長。
2024 年,橫店東磁所在的浙江省對印尼電池片出口略低于江蘇,位列全國第二。但在今年 1-5 月份,浙江已經位列全國第一!不知道這其中有沒有橫店東磁產自國內的電池片?
那么究竟是在當地生產劃算呢,還是從國內進口劃算呢?
關于成本問題,橫店東磁在投資者交流中解釋過:" 印尼基地的成本會比國內要高一些,但產品價格也會高一些。"
根據海關數據測算,今年 1-5 月,我國對印尼的電池片出口約合 0.304 元 /W,而國內市場最新成交均價為 0.245 元 /W ( 210*182 ) 。
橫店東磁的 NUSA 投資成本單 GW 約合 4 億人民幣,同期國內的建設成本為 1-1.5 億元 /GW。NUSA 的生產運營成本肯定也比國內高不少。
既然如此,NUSA 的產能真的在開工生產嗎?既然國內的電池片現在出口印尼暢通無阻,且迅猛增長,橫店東磁堅持在當地生產,還有這個必要嗎?
從 " 溯源 " 角度,也許真的有必要。最近,頭部企業已經一窩蜂去印尼了。
橫店東磁在 NUSA 英文版對外介紹中表示:"NUSA 太陽能已經建立了覆蓋從電池片、硅片、硅錠到硅材料全生產過程的追溯體系,實現了全過程的產品和質量追溯,滿足了美國等國家的產品追溯要求。"
或許,在橫店東磁的眼中,當下我國對印尼火爆的電池片出口生意,以后一旦美國開始全面 " 溯源 ",就沒有辦法再繼續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