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斑馬消費,作者 | 楊柘
當許家印逐漸淡出大眾視野、中國恒大被摘牌退市,恒大物業能否 " 逃離 " 恒大系?
日前,恒大物業公告披露,中國恒大清盤人計劃出售中國恒大及 CGE Holdings 所持公司合計 51.016% 股權,且已從部分有意方收到不具約束力的指示性要約。
如果順利的話,這不僅是物管行業最受關注度的一宗并購案,也將是恒大物業命運逆轉的關鍵節點。
據公告,清盤人將在 11 月前后邀請有意方磋商并最終形成交易文件,屆時新東家的神秘面紗將會被揭開。
擺上貨架
中國恒大自上月被摘牌退市后,清盤人對其旗下資產的處置進程加快。日前,恒大物業(06666.HK)被擺上貨架。
據 9 月 11 日公告,公司在 9 月 10 日收到中國恒大及 CGE Holdings 共同及個人清盤人發出的接洽函。
該接洽函載明,清盤人一直尋求機會出售二者所持公司合計 51.016% 股權,且已在 9 月 9 日收到不具約束力的指示性要約,尚未與任何有意方進行談判。
9 月 12 日,恒大物業復牌,股價即迎來大漲,總市值飆過百億港元。
這并不是公司首次計劃易主。早在 4 年前,中國恒大爆發流動性危機后,恒大物業就曾被作為優質標的擺上貨架,以圖換取資金回血。
上一次出現的 " 金主 ",乃是有著廣州 " 隱形地主 " 之稱的合生創展集團。
2021 年 10 月,合生創展集團(00754.HK)擬以對價 200.4 億港元,獲得恒大物業 50.1% 股權。
這宗本可以馬上為中國恒大 " 輸血 " 的收購,因雙方在相關條款未達成一致不歡而散。
恒大物業是恒大系繼恒大汽車上市后的第 3 家上市企業,于 2020 年底登陸港股。巔峰時期的 2021 年 2 月,公司市值高達 2000 億港元,僅次于碧桂園服務。目前,其實控人仍為許家印。
2024 年 1 月,中國恒大與債權人就重組事項難以達成一致,隨后清盤在即。恒大系 " 遺產 " 中較為優質的恒大物業,被出售的宿命,已在冥冥之中注定。
神秘買家
恒大物業年收入超百億元,在管面積行業第三,有著穩定的收益能力。中國海外發展、華潤置地以及九龍倉等,均為市場傳聞中的潛在收購方。
但要拿下這個標的,可能并不太容易,以目前市值匡算,51% 股權比例,估值約 60 億港元。
目前市場猜測的潛在買家,主要為兩類:一類是能夠在資本寒冬中逆勢收并購的企業,比如萬物云收購中洲物業;另一類是自持現金流充沛的物管企業,比如碧桂園物業、保利物業,基本在手貨幣資金維持在 90 億元以上。
在當下頭部物管企業加速整合、對風險資產積極處置的趨勢下,誰會出手拿下恒大物業控制權?
當然,也不排除業外機構對物管標的產生興趣。
今年 4 月底,博裕資本砸下 6.67 億元競得金科服務 18.05% 股權,和一致行動人的合計持股達到 55.91%。
博裕資本自 2021 年底成為金科服務的戰略投資者,先后 3 次出手加碼投資,為此付出合計近 54 億港元。
就目前來看,中國恒大清盤人對恒大物業潛在交易方的甄選,尚處于初步階段。擬在 11 月前后,邀請經挑選的有意方就潛在交易提交最終建議書,并將與相關有意方磋商最終交易條件的條款,以就潛在交易達成具有約束力的交易文件。
1 個多月后,買家是誰,將被揭開神秘面紗。
經營底色
據證券時報,截至目前,中國恒大清盤人已經掌控恒大系企業數量超 100 家,資產規模約 270 億港元,境外可變現資產金額約 2.55 億美元,回籠資金占比 65.49%。
在可變現資產中,恒大物業屬于較易快速脫手的優質資產。
截至今年 6 月,公司在管面積約 5.96 億平方米,同比增加約 4100 萬平方米。就在管面積來看,恒大物業僅次于碧桂園服務和保利物業;依收入規模計,位列行業前 10。
當前,國內物管行業的變化加劇,物業企業整體發展由規模增長轉向品質運營,更考驗企業的精細化運營水平。
從今年以來經營狀況來看,恒大物業呈現出增收難增利的局面,成為這宗股權收購中難以忽略的痛點。
2025 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66.47 億元,歸母凈利潤 4.72 億元,同比分別增長 6.86% 和 -5.64%。同期,毛利率為 18.0%,同比下降 2.2 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公司還經受著流動性緊張及關聯方影響等多重壓力。
在今年上半年報中,董事長段勝利特別強調,來自中國恒大約 1.5 億平方米已簽約的合約項目轉化陷入停滯狀態,未來能否有效轉化存在重大不確定性,需要較長周期化解風險。
期內,公司的應收賬款持續處于高位。截至 6 月底,公司貿易應收賬原值約 58.83 億元,累計計提壞賬損失約 30.42 億元,減值率高達 51.7%;其中,3 年及以上第三方應收賬款原值約 6.61 億元,占第三方應收賬款原值總額比例約 18.0%,其減值后凈值同比增長 23.4% 至 1.81 億元,賬齡結構持續惡化,進一步加劇壞賬減值壓力。
由于物業服務費預繳款項的減少,上述同期,公司合約負債為 24.72 億元,較上年末下降 2.83 億元。
各種不利因素,都給公司現金流帶來壓力。截至今年 6 月底,公司貨幣資金較 2024 年末減少 4 億元。
公司正在積極調整降低流動性壓力,其和債權人協商,債務到期不要求立即償還,通過協商修訂還款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