捋順機制,公募行業高質量發展以投資者為本
《方案》堅持以投資者為本,重構基金公司運營模式,形成投資者回報和基金公司收入相互綁定的費率機制,并立足長期,回歸本源。
第一,大力推行與基金業績表現掛鉤的浮動管理費收取制度,尤其是新設立的主動權益基金,讓投資者利益和基金管理人深度綁定,提升投資者的獲得感。根據《方案》,若產品業績不及同期業績比較基準,管理費率向下浮動;相反,若管理費率高于同期業績比較基準,管理費率向上浮動。當然,這對于基金公司而言,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尤其是有優秀投研能力的基金公司,將更有市場競爭力。
第二,強化業績比較基準的約束作用,明確基金產品定位,并將基金經理的薪酬考核與是否跑贏業績比較基準的情況進行掛鉤。隨著基金產品透明度的提升,將弱化單押賽道的產品導向,并限制基金的風格漂移,讓投資者 " 所見即所得 "。此外,新的薪酬考核方式也對基金經理的穩定超額創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而增強投資者的持有體驗和信任感。
第三,建立以長期為主的考核和激勵機制,更好地實現基金管理人與投資人長期利益的一致性,使 " 長期主義 " 貫穿投資始終。《方案》要求建立以長周期的基金投資收益為核心的考核體系,其中三年以上中長期收益考核權重不低于 80%;而且在評價和評獎層面,也要求強化中長期業績的重要性。一方面,有助于公募基金踐行長期投資、價值投資,克服市場短期波動,發揮資本市場 " 穩定器 " 作用。另一方面,也能夠強化長期投資行為,解決當下中長期資金總量不足、結構不優、引領作用不充分的問題。
第四,以客戶為中心,全面建立以基金投資收益為核心的考核體系,適當降低規模排名、收入利潤等考核權重。《方案》明確,基金投資收益包括兩個維度,一個是產品業績,如基金凈值增長率和業績比較基準對比等,另一個是投資者盈虧,如基金利潤率、盈利投資者占比等。這一政策改革將推動整個行業立足客戶持有體驗,做長期正確的事。一是重視基金的風格穩定性和穿越周期的能力,讓客戶 " 拿得住、拿得長 ";二是強化投資者教育,讓客戶 " 不追高、不殺跌 ";三是淡化規模導向,優化基金的發行和營銷節奏。
抓住機遇,著力打造一流投資機構
根據《方案》要求,基金行業需要進一步優化公司治理、強化投研能力、提高服務能力、夯實合規底線,促進行業的高質量發展和內核穩定。力爭用三年左右時間,扎實推動各項政策舉措落地見效,形成行業高質量發展的 " 拐點 "。
在基金行業自身發展上,首先要完善基金公司治理,優化公司內部決策機制,防范各類風險,保障公司穩定運營,為高質量發展奠定基礎。
其次,切實建立投研人才梯度建設、提高投研能力,提供更為穩健靠譜的長期投資業績。《方案》明確強調加快 " 平臺式、一體化、多策略 " 投研體系建設,支持基金經理團隊制管理模式,做大做強投研團隊。投研能力作為公募基金最核心的競爭力,直接影響到投資者回報,在政策的支持下,基金公司將加大資源投入,提升投研團隊的專業能力和協同效率,并借助科技等創新手段,更好地挖掘投資機會,為投資者創造價值。
第三,提升服務投資者水平,支持各類基金產品協調發展。《方案》強調要為機構投資者提供集中式、標準化、自動化的 " 一站式 " 數據信息交互服務,這將幫助機構用戶大幅降低投研、交易和運維成本,也會為中長期業務發展打下較好的基礎建設平臺,并實現從產品銷售向全方位財富管理服務的轉型。
第四,《方案》支持各類基金產品協調發展,這也要求基金公司能夠在不同風險偏好、投資目標的細分市場中發力,豐富產品線,滿足更廣泛的投資者群體需求,進一步提升市場影響力和綜合競爭力。
此外,讓合規成為經營底線,確保業務運作的規范性和透明性,提升行業發展內在穩定性。《方案》強調要完善流動性風險防控機制、強化長期投資行為引導、持續提升行業合規水平、提高行業聲譽管理和預期引導能力、加強股權及高管準入管理等,這將促使基金公司嚴格遵守法律法規和監管要求,規范內部治理結構和運營流程,確保公司發展始終在合法合規的軌道上前行,為行業的健康穩定發展貢獻力量。
在公募基金行業深化改革的政策指引下,富國基金將堅持以投資者為本,強化投研能力建設,優化考核和激勵機制,豐富產品和服務體系,夯實合規經營底線,積極參與行業新生態構建,踐行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