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創業最前線,作者 | 魏帥,編輯 | 馮羽
一紙新品海報讓久未活躍于人前的宗申動力站上風口浪尖。
不久前,在宗申動力的電動三輪車發布會上,名為 " 智界 S300" 和 " 問界 Q1P" 的兩款新車赫然在列,與汽車品牌鴻蒙智行的車型命名如出一轍。
消息傳開,股吧炸鍋,盡管官網迅速撤下涉事內容,這場 " 命名巧合 " 已點燃市場的討論熱情。
這家成立 43 年的摩托車企業,鮮少如此受到外界的關注。
43 年前,重慶巴南區的修車鋪里,宗申動力創始人左宗申的創業故事悄然啟程。從修船配件到組裝摩托車,宗申動力的成長,浸滿了中國早期民營企業家的智慧與汗水。
據中國摩托車商會數據,1992 年左宗申進軍發動機領域時,中國摩托車年產量剛突破 40 萬臺。
1999 年,宗申摩托車隊首次參與世界摩托車耐力錦標賽,也正是這場比賽,讓宗申品牌出現在了全球視野中,也憑借自身的產品質量,成為國內摩托車發動機領域的頭部企業。
但黃金期并沒有長期持續。在經歷了一輪快速發展期后,汽車時代的宗申動力逐漸增長乏力,面臨著行業帶來的挑戰。
多元化布局、推進電動化的背后,宗申動力似乎在市場中逐漸迷失,多重跨界后,主營業務優勢不再。
命名風波并非孤立。在發展的彎道背后,宗申動力的摩托車王國已經顯現出危機信號。
1、小鋪子摸爬滾打十年:油污里淬煉的摩托心臟
江城重慶,暴雨中的長江碼頭。
" 左師傅 " 望著銹跡斑斑的柴油機出神。1982 年,辭掉國有單位飯碗的左宗申,花 40 元租下重慶王家壩路邊十平米的鐵皮棚。
拆卸柴油機、組裝軸承,油污滲進指甲縫充斥著左宗申的日常。
機遇發生在 1992 年。民營經濟在那一年迎來發展的信號,摩托車既能作為交通工具、又能充當生產資料,也成為當時人們追捧的產品。
而當年一場由發動機故障引發的停產斷供危機,更是給左宗申提供了創辦宗申動力的機遇。
嗅到商機的左宗申,將積攢的 20 萬現金全押進發動機生產線,創辦了重慶宗申摩托車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宗申動力前身)。
面對尚在普及中的藍海市場,左宗申有著其他人所沒有的機械優勢。
依靠著積攢的修理經驗,左宗申團隊在發動機燃油經濟性和質量把控等方面優勢明顯,也成功地快速切入市場。到 1998 年,這條從修車鋪走出的生產線,已占據全國三輪摩托發動機 35% 份額。
1999 年,宗申品牌正式推出,同年宗申動力贊助的同名宗申車隊成立,并在世界摩托車耐力錦標賽上亮相,極大程度提升了品牌影響力。
基層市場的淬煉和品牌知名度的提升,推動著宗申的資本之路。2003 年,宗申動力通過資產重組借殼上市,登陸深交所,正式進入公司發展的新階段。
資本市場的運作,也成為了之后宗申動力實現業務擴張的推動力。
2007 年之后的五年時間里,宗申動力通過兩輪增發募資近 15 億元,加速產能擴張的同時,其于 2017 年收購重慶大江動力設備制造有限公司的 100%股權,將主營業務從摩托車發動機拓展到涵蓋發動機、燃油機械等多業務的通用機械布局。
盡管草根出身,左宗申所主導的宗申商業帝國卻在資本運作方面有著獨到的經驗。
有業內人士評價稱,如果說憑摩托車修理起家來源于左宗申個人的成長經歷,那么后期一整個商業帝國的形成,則證明了其在產業鏈的垂直整合和橫向拓展上的能力。
除了上述提到的大江動力,2012 年,宗申動力還投資 1000 萬元收購空中交通管理領域專業化軟件提供商華安天誠 10%的股權,逐步介入航空領域;2015 年,公司與參股公司青島宏百川共同出資成立宗申航空科技公司,涉足無人機的產品及零部件制造。
在此之后,宗申動力在投資道路上步履不停。從橫向跨界的通用航空、新能源,到縱向布局的通用機械業務,公司在產業鏈整合方面,展現了超高的能力。
2024 年,宗申動力還通過參股公司宗申新智造斥資 33.46 億元收購隆鑫通用 24.55%的股權,成為其控股股東。這也是迄今為止,宗申動力最大的一筆收購業務。
在此之前,宗申動力與隆鑫通用同為摩托車行業頭部企業,收購達成后,宗申動力的通用機械業務大幅提升,成為國內最大的通用機械提供商。
很大程度上,草根出身的經歷和草莽氣息的企業文化,讓這家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兼容性和產業化能力較強,更容易實現業務突破。
2、靠營銷碰瓷出圈?擦邊命名的危險游戲
仔細回溯宗申動力的發展歷程,業內人士無不對左宗申稱上一聲:大膽。
資本運作能力突出的同時,這家企業的營銷與公關能力似乎仍停留在發展的初期,并未與企業發展 " 同頻 "。
這種錯位,在新媒體時代,也暗藏企業發展背后的危機與風險。
7 月 8 日,宗申動力舉辦新能源產品新品發布會。原本并沒有什么水花的電動三輪車產品,因其命名廣為外界所關注。
宗申動力全新發布的兩款電動車分別名為 " 智界 S300" 和 " 問界 Q1P"。而更為知名的兩款同名產品,均來源于華為旗下的鴻蒙智行車系。
高度近似的名稱瞬間引爆社交平臺,車評人韓路則稱:" 宗申這波操作太掉價。"
原本熱度的消散只是時間問題,但令網友和外界看客滋生不滿情緒的,是宗申工作人員的事后發言。
據藍鯨新聞報道,有參與該發布會的工作人員表示,現場發布的新車僅宗申智客 S1 一款車型,其余均為規劃車型。該工作人員表示,所謂 " 碰瓷 " 有些斷章取義,未上市車型名稱僅是代號,上市后會根據產品定位和上市推廣需要進行調整。
但據「創業最前線」查詢相關資料發現,在此次發布會之前,該名稱就用于多處直播和宣傳物料中。
而從宗申動力過往的企業發展歷程來看,其 " 碰瓷 " 營銷也并非偶然。
據了解,今年 4 月,宗申動力旗下的極客系列就復刻了五菱的 " 熊貓 "" 繽果 " 命名。
直播帶貨、短視頻平臺引流,也已經成為了這家企業新的營銷打法。
在抖音等多個短視頻平臺,宗申動力已經建立了一整套矩陣賬號直播賣車。有接近宗申動力的消息人士也表示,在集團內部,宗申動力也在推行全員直播賣車,但該消息人士也表示如此密度的直播,實際上轉化率不高。
也有業內人士評價稱其形式大于內容。
而從資本市場的反饋來看,外界對于這場 " 鬧劇 " 的反應也相當實際。
消息曝出次日,宗申動力股價逆市暴漲 19%,主力資金凈流入 2.3 億元。但狂歡僅維持兩天,陸股通突然反手拋售 1.8 億元。7 月 12 日龍虎榜顯示,三家機構席位合計減持 1.2 億元。
當然,除卻情緒輸出外,背后的業務才是市場關注的關鍵。
數據顯示,2024 年公司新能源業務營收雖然同比增長超 300%,但其業務營收僅為 5.79 億元。
作為如今市場的主流,新能源幾乎成為所有產業鏈上企業的必爭之地,宗申動力似乎也不能免俗。
但是起步較晚、產業積淀不深厚的宗申動力,在新能源這一產業沃土上還需時間積累,無論是產品還是品牌。
3、" 樣樣通 " 還是 " 樣樣松 "?宗申動力的戰略迷航
長期觀察宗申動力的都能夠發現,除了新能源業務之外,這家摩托車起家的企業,似乎不再傳統,而是囿于全方位布局的產業謎團之中。
在新業務賽道上,宗申動力的新能源業務主要側重電池驅動、儲能以及氫能等主要賽道。
其中,除了傳統的電動三輪車、摩托車外,宗申動力還通過控股子公司東莞鋰智慧布局家庭儲能和工商業儲能體系,進軍海外市場;在如今火熱的氫燃料電池賽道上,宗申動力也有涉足。
除此之外,更為外界所熟知的是其在低空經濟與航空動力賽道的布局。控股子公司宗申航發研發的產品已經取得了法國、德國等地的適航認證,實現了場景化的應用,相關機型及衍生產品也超過 20 款。
但仔細分析宗申動力的財務報表,新業務的嘗試對于技術的專業性和場景的適配性要求都頗為嚴格。
數據顯示,2024 年宗申動力營收為 105.06 億元,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 27.45% 至 4.61 億元。其中,通用機械業務貢獻 52.22 億元營收,同比增長 35.41%;摩托車發動機業務 38.18 億元,同比增長 13.76%。
這兩項主營業務,已經合計占總營收的 80%以上。
而如今市場關注度火爆的航空動力、新能源相關業務,對于業務的貢獻程度并不高,甚至存在資本泡沫風險。
此前,宗申動力于 2023 年收購東莞鋰智慧 60%的股權,并簽署了《股權轉讓及增資協議》。協議中包含了業績承諾條款,東莞鋰智慧原始股東承諾 2023 年、2024 年和 2025 年度的扣非凈利潤分別不低于 3500 萬元、4500 萬元、5500 萬元。
按照約定,如果未達標,則需要按不同比例進行現金補償。
從目前兩年的業績情況來看,2023 年東莞鋰智慧實際利潤為 2391 萬元,已經觸發對賭協議,并且執行了相應補償;2024 年實際利潤為 4717 萬元左右,略高于承諾金額。但從目前的執行情況來看,履約的不確定性頗高,也印證著整個儲能行業的商業化也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
低空經濟行業更是充滿 " 泡沫 "。2024 年,低空經濟概念飛起,控股子公司宗申航發也直接讓宗申動力 " 借 " 到了政策的東風。雖然目前商業化落地速度并不快,但是卻結結實實讓其在資本市場享受了紅利。
或借助概念炒作,宗申動力在 2024 年股價上漲超 500%。
在今年 5 月份的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中,有投資者就公司航空業務訂單進行提問,但是公司并未明確回應訂單情況。
" 市場對于低空經濟的前景想象空間或許更大,目前的政策及產業落地情況不及預期。" 上述業內人士表示。
看似多元的戰略布局背后,宗申動力的毛利率出現了同比下降趨勢,2024 年毛利率為 13.58%,相比去年同期下滑 0.92 個百分點。
而面對如今新能源以及航空產業的密集布局,宗申動力的研發投入卻沒有明顯的提升,其在 2024 年的研發費用為 3.15 億元,研發費用率為 3.03%,基本與上一年度持平。
更大的危機源于估值 " 泡沫 "。公司目前動態市盈率超 50 倍,遠高于行業平均的 24 倍,存在著顯著高估的風險。
打江山不易。從修車鋪走到現在,左宗申的創業傳奇至今仍被坊間津津樂道。但面對新的時代背景,如何守住公司的發展方向、理清發展思路,仍是這位摩托車巨頭當下需要解決的難題。
* 注:文中題圖來自宗申動力官方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