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 萬元級別的中型 SUV 市場,競爭已經進入 " 內卷 " 的深水區,在這樣一個背景下,東風汽車拋出了風神 L8,它既是東風奕派科技的首款戰略車型,也是老牌央企試圖重回新能源話語權的嘗試。
如果用一句話來總結它的市場定位,東風甚至給它貼上了一個頗為大膽的標簽—— " 東風的理想 L8"。這話聽上去既自信,也難免讓人質疑:它真有實力對標理想、宋 Plus 這些熱門車型嗎?近日,筆者也親身試駕了這臺車。
第一眼看去,風神 L8 的外觀不算驚艷,卻透著一種熟悉的 " 新勢力風 ":封閉式電感格柵、貫穿燈帶、修長的腰線,再配上 2825mm 的軸距,擺明了要跟理想、比亞迪這類強敵在氣場上掰手腕。但在新能源時代,光靠面子顯然不夠,真正能打動用戶的,是車內的 " 第二空間 " 和車機的 " 第三空間 "。
從產品角度看,風神 L8 的配置堆疊可謂不遺余力。所謂的 " 豪車五件套 " ——后排冷暖箱、吸頂大屏、云柔大沙發、航空小桌板和 19 揚聲器全景音響,幾乎是在正面對標理想 L8 等熱銷家庭 SUV。
尤其是云柔大沙發和全車睡眠頭枕,幾乎讓后排秒變頭等艙。在試駕過程中,二排座椅最大可調 125 °,配合吸頂大屏,看劇的觀感確實比同價位的對手更高級。小孩在小桌板上畫畫,老人看電視劇,家長還能調老板鍵一鍵躺平,風神 L8 在場景化營造上的確下了不少笨功夫。
尤其在當下競爭激烈的 SUV 市場,產品體驗之外,品牌調性往往決定了用戶的最終選擇。理想賣的是 " 奶爸標簽 ",問界賣的是 " 華為智駕 ",而東風風神能不能靠配置即豪華形成獨特心智,是擺在它面前的一道難題。
再看智能化。L8 是全球首批支持支付寶無感支付的車型,這一功能相較于車企常見的 " 生態口號 ",顯得更接地氣。進停車場、上充電樁,不掏手機就能完成支付。再加上 DeepSeek 與豆包雙 AI 大模型的應用,車機除了導航和娛樂功能之外,還能承擔學習問答、旅行規劃、電池健康預測等功能。
動力部分,L8 搭載的是東風的馬赫電混技術,主打 " 全球唯一 4 擋電驅混動 "。官方宣稱它在能耗表現和動力響應上優于市面上的單擋混動,1.5T 渦輪增壓發動機熱效率高達 45.18%,配合 30.3kWh 的大電池,實現了 185 公里的純電續航,綜合續航超過 2000 公里,百公里油耗僅 2.4L。
從參數上看,這套系統確實足夠亮眼,也展現了東風在混動技術領域的積累。但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4 擋電混意味著什么,恐怕沒有多少人能說清。他們在意的可能只是能跑多遠、用電省不省、油耗多少。這就要求東風在傳播層面把技術話術轉化為用戶價值,而不是停留在工程師自嗨的層面。
總結來看,風神 L8 確實交出了一份相對誠意的答卷。它的舒適性體驗接近豪華車水準,智能化功能對家庭用戶足夠友好,動力系統的數據也相當搶眼。在這個價位,它的綜合競爭力并不弱。
但從更高的視角看,風神 L8 折射的是自主品牌第二梯隊的普遍處境:在頭部新勢力已經建立起鮮明標簽的背景下,如何找到屬于自己的差異化競爭力。理想依靠 " 豪華家庭場景 " 站穩腳跟,比亞迪用規模和供應鏈優勢壓縮成本,華為系靠智駕技術沖擊高端,而東風風神選擇的是 " 性價比豪華 " 和 " 央企安全 " 組合拳。它在意的不是如何塑造話題,而是如何穩扎穩打地切入家庭 SUV 市場的核心需求。
這種策略未嘗不可,但難點在于傳播與心智的形成。20 萬以內的 SUV 市場,從比亞迪宋 Plus 到奇瑞風云 T9,幾乎每一款車都在強調 " 家用、舒適、智能、省錢 "。東風風神能否脫穎而出,不在于它是不是比競品多了一塊冷暖箱,而在于能否在用戶腦海中樹立一個明確的標簽。(本文首發于鈦媒體 App ,編輯|李玉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