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市場價格戰愈演愈烈之際,嵐圖選擇用 " 滿配即起步 " 的姿態入局,既是對家庭用戶需求的討好,更是對自身生存路徑的一次戰略豪賭。
過去兩年,嵐圖的品牌處境并不寬裕。作為東風集團旗下的高端新能源品牌,嵐圖既沒有比亞迪那樣的規模效應,也沒有蔚來、小鵬在用戶群體中的情感號召力。銷量徘徊、定位模糊,成為外界對其一貫的質疑。此次推出的全新嵐圖知音,背后卻隱藏著嵐圖的一次體系性轉向:全面擁抱華為。
知音是華為系首款家用純電 SUV,雙方團隊歷時 13 個月深度協同、聯合調試 。而嵐圖的選擇,意味著在 " 華為朋友圈 " 內,嵐圖找到了新的生存邏輯:通過技術背書來修復品牌短板。
但配齊并非沒有代價。對消費者來說,這固然代表了越級體驗,但對于嵐圖而言,則意味著犧牲了價格區間的靈活性。22 萬元的起售價雖然看似親民,但高度集成的配置也壓縮了未來產品線的可拓展空間。如果消費者并不為此買單,嵐圖的毛利率和產品迭代策略都會受到掣肘。
換句話說," 配齊 " 是營銷話術,也是一種不留退路的自我設限。
然而,綁定華為的風險同樣不可忽視。首先,華為并非獨家服務嵐圖,未來如何與其他與華為合作的車企在同一價格帶避免內耗,是現實問題。其次,消費者對華為技術的信任度在提升,但這部分光環能轉化多少銷量,還需市場驗證。最后,嵐圖自身的品牌獨立性會否被稀釋,也值得觀察。
從行業角度看,嵐圖知音的發布印證了一個趨勢:中國車企正在全面進入 " 抱團智能化 " 的階段。比亞迪選擇體系內閉環,理想和小鵬走大模型自研,而嵐圖則選擇了華為。不同路徑的背后,指向的是同一個問題:智能化已經成為決定成敗的分水嶺。
對于嵐圖來說,知音不只是產品,更是一場關于未來的豪賭。(本文首發于鈦媒體 App ,編輯|李玉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