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新識研究所
"我們最大的不幸是賽道上有個大疆,最大的幸運也是有大疆",這是影石創始人劉靖康,在前段時間接受采訪時,對競爭對手大疆最直接的感慨。
敲鐘上市時創下了 70 倍 PE 的市值,影石引發資本市場震動。但今年以來,大疆和追覓都開始入局全景相機賽道,影石身上的壓力卻沒能卸掉多少。
據雷峰網報道,大疆前員工張博已經入職影石并出任影石中國區銷售負責人,此前他在大疆銷售副總裁袁棟麾下就職,幾乎親歷了大疆改革代理商體系的完整過程。
報道中提到,目前張博正在著手大幅調整、布局影石的經銷商體系,同時對代理商的 CRM 系統進行整改優化,影石要摸著大疆過河,成了一件可預見的 " 陽謀 "。
在智能手機普及的當下,傳統相機行業曾被貼上 " 夕陽產業 " 的標簽。然而,全景相機、運動相機等創新產品開辟了新的發展空間,也將行業拉進了新一輪的內卷競爭之中。
大疆是影石的 " 攔路石 "?
影石創新的產品線非常豐富,涵蓋消費級全景相機、專業級全景相機、運動相機、Vlog 相機、AI 手機穩定器、視頻會議相機等,產品類型包括消費級智能影像設備、專業級智能影像設備、配件及其他產品等。
不過讓影石名聲大噪的,還是戶外運動在社媒上的蓬勃發展。其中,消費級產品主要包括 ONE X 全景相機、Ace 運動相機、GO 可穿戴運動相機、ONE R 全景相機 / 模塊化運動相機、Flow 手機云臺等七大系列,其中 ONE X 系列是銷量主力。2024 年,消費級產品貢獻了高達 86.59% 的營收占比。
從近兩年的全球市場競爭格局來看,影石的產品已穩居全球全景運動相機領域的領先地位。根據招股書披露的數據,2023 年公司品牌 "Insta360 影石 " 在消費級全景相機市場的占有率約為 67.2%,遙遙領先于其他競爭對手。排名第二和第三的分別是市占率 12% 的日本理光和市占率 9% 的美國 Go Pro。
在更廣泛的運動相機領域,影石雖持續發力,但仍面臨兩大強勁對手——美國的 Go Pro 以及來自中國的行業巨頭大疆。
其中大疆主要業務集中在無人機領域,其消費級運動相機的市場份額相對較小,預計 2024 年的銷售量大約在 100 萬臺,以每臺售價介于 2000 至 3000 元計算,大疆在這方面的收入預計在 20 億至 30 億元之間,位列第二。影石雖然在全球全景運動相機市場占據主導地位,但在非全景運動相機領域,其收入約為 15 億元,排名第三。
目前影石 Ace 系列運動相機共推出兩代產品,營收從 2023 年的 0.97 億元,飆升至 2024 年上半年的 2.76 億元,而大疆旗下的一款口袋云臺相機 pocket3,曾經也賣到一機難求。
根據魔鏡洞察的數據,產品上線一年內,大疆 Pocket3 在淘寶和天貓平臺上的銷售額達到了 1.24 億元,位居該平臺普通數碼相機類別之首,其銷售額甚至超過了比同期排名第二的影石 Insta360 GO 3s 和排名第三的索尼 ZV-1 加起來還高。
盡管影石在更為細分的全景運動相機領域已確立了絕對主導地位,但高度垂直化的賽道也意味著整體市場空間相對有限。這也就能理解為什么影石要大幅調整經銷體系,即便影石在該領域占據主導地位,其未來增長仍將受到行業天花板的制約。
此前,影石產品銷售主要采用線上和線下、直營和經銷相結合的模式實現全球化銷售。到了 2024 年公司線上線下占比基本靠近 1:1 了,線上銷售官網商城占比達到 18.81%,第三方電商平臺占比達到 24.39%,線下主要依靠經銷銷售,經銷占比達到 44.37%。
到了線下,公司主要依托大型商超、專業零售渠道、經銷商及直銷客戶進行推廣與銷售。合作的線下渠道包括如 Best Buy、順電、山姆等知名連鎖商超、賣場。除 Apple Store 零售店(CMS)等大型經銷商采用代銷方式外,公司對大多數經銷商采取的是買斷式銷售模式。
這一渠道策略的核心在于精準應對目標客戶,特別是海外專業經銷商、專業用戶以及重視產品體驗的消費者,在購買高科技影像產品時所面臨的深層挑戰,如信任門檻高、缺乏實際產品體驗以及本地化服務不足等問題。
為了擴大在國內的影響力,影石年后就開始強化產品和品牌營銷,小到運動相機出了個手柄配件,大到新旗艦 X5 的發布會,哐哐就是拿錢砸廣告。
除了傳統的贊助專業運動賽事、簽約品牌大使等,影石還深度布局了內容營銷。
在 UGC 層面,品牌發起「極限運動第一視角」「帶著影石去 XX」等主題挑戰,將優質用戶原創內容整合發布至各大社交平臺,形成 " 老用戶創作 - 品牌傳播 - 新人效仿 " 的良性閉環。
在 PUGC 層面,影石則依靠與專業數碼領域的 KOL 共創,提升品牌格調、展現技術實力。千瓜數據顯示,2025 年 1-6 月,影石將約 57% 的投放資源向腰部和初級達人傾斜。
如攜手知名博主 @陶阿狗君搞出了火爆全網的大頭釘特效,地方用它拍文旅宣傳,品牌用它打卡地標建筑,小紅書、抖音上相關筆記教程出現了幾十萬篇,甚至火到國外排隊搶購同款全景相機。
還有知名數碼博主 @橙紅 Iris 用全景相機記錄朋友的婚禮,以 360 度無死角鏡頭的記錄現場,捕捉下新人母親落淚的動人瞬間,這種將人文關懷、用戶參與和品牌理念融合的內容創作,不僅充分展現了影石相機出色的性能,也成功塑造了品牌高端、前衛、創新的整體形象。
有業內人士透露,只要有新的 KOL 嶄露頭角,影石都會第一時間拋出橄欖枝。由于長期專注于營銷布局,影石逐步建立起一套以 KOL 為核心的營銷體系和方法論。
在抖音上,影視發起的 # 全景相機還是太全面了話題,有上百位博主參與并累積了 2.5 億次播放。
面對同行們的 360 ° 環繞圍剿,大疆也迷途知返,開始瘋狂擴建市場團隊、大幅度投入營銷預算,并且全面開啟了與影石在硬件 3C 領域 KOL 上的爭奪戰,2024 年火爆全網絡的 Pocket3 Vlog 拍攝熱潮背后,就是雙方角力的直接體現。
據影石創新最新招股書,影石還存在涉美 337 調查及相關訴訟的風險,若最終 337 調查結果對公司不利,相關涉案產品可能無法繼續在美國銷售。
眼下大疆 Osmo 360 發售在即,在產品、定價上與 Insta360 X5 正面對決,雙方在渠道側的正面交鋒,怕是免不了一場激戰。
影石是大疆的 " 試金石 "?
現如今,大多數消費電子企業,推出的產品大多都在給產品線做升級,在參數和技術指標上不斷進階,少了些具有劃時代意義的 "Iphone 時刻 "。
影石曾經以 Insta360 Nano 全景相機技驚四座,后來的 ONE X 系列獨創了 " 先拍攝后取景 " 的功能,也經歷過 Nano 系列缺乏實際應用場景被踢出局。
大疆 2016 年 Mavic 系列橫空出世,通過顛覆性的折疊設計,奠定消費級市場壟斷地位,兩年后的二代,直接把哈蘇 1 英寸 CMOS 塞進機身,將消費級航拍的畫質拔高到了專業門檻,此后的雙攝、三攝系統更是把行業級航拍下放到了消費級。
與影石的生態邊界拓展不同,大疆的產品創新始終基于核心技術的復用。例如,其穩定技術從無人機云臺發展到 Ronin 手持穩定器,再到 Osmo Pocket 系列;在電池與電機領域,無人機的高效電源解決方案被應用于便攜電站和電動自行車;至于避障系統,無人機的感知技術也為地面機器人提供了導航支持。
然而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加上對手差異化的爭奪策略,也讓大疆在電池續航與芯片自主研發領域面臨突破難題。
有業內人稱,大疆汪滔親自砍掉的大疆在研項目難以計數,對任何一條新業務線的要求,都是成為獨當一面的另一曲線,對產品失敗的容忍度極低。
據雷鋒網報道,汪滔現在對影石很警惕,因為影石和大疆的業務是重疊度非常高,一直擔憂影石上市反攻,無人機也同時成功,對大疆來說將是一個避無可避的敵人。
影石的核心壁壘在于軟件生態,隱形自拍桿算法、FlowState 防抖算法、六軸陀螺儀、AI 剪輯等技術都是影石的 " 護城河 ",產品創新使公司避免陷入同質化的窠臼。
即便如此,憑借在無人機影像領域多年的積累,大疆掌握了成熟的影像技術,并在無人機云臺技術方面占據領先地位,能夠提供極其穩定的拍攝體驗,這些技術優勢同樣適用于全景相機的研發與生產。
大疆在影石引以為傲的全景相機領域,也不甘示弱。
根據 FCC 披露的設計圖顯示,大疆要推出 DJI Osmo 360 采用了雙鏡頭對稱布局,使得機身比當前市面上的多數全景相機更加緊湊,大幅提高了便攜性。值得注意的是,該設備內置了一塊 1950mAh 的電池,這一規格與最新發布的運動相機 Osmo Action 5 Pro 相同,這似乎表明大疆正在通過硬件間的協同作用,致力于打造一個更為強大的手持影像生態系統閉環。
此外,大疆已經建立了一個較為完善的影像生態系統,涵蓋了從無人機到運動相機等多種影像產品,并且擁有全球化的銷售渠道和網絡,這為大疆在全景相機市場的擴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雖沒有確鑿的證據可證,大疆運動相機系列的產品在追著影石創新 " 打 ",但大疆確實在運動相機領域采取低價、高性能路線,始終保持價格壓一頭影石。
據中國攝影報的報道,在大疆正式發布官方售價 2499 元的首款運動相機 Action 兩天內,GoPro 天貓店將其中性能最好的 Hero7Black 標準版,由此前的 3398 元,直降為到手價 2798 元。
后面大疆 Action 5 pro 零與影石 Ace Pro2,產品定位相同,參數也幾乎相同,前者的零售價要便宜 100 元,價格戰的升級,使得技術門檻被進一步拉高。
面對這種赤裸裸的產品威脅,影石同樣不甘示弱,也沿著大疆的產品線,做起無人機的負載攝像頭。在招股書中,影石除了提及目前涵蓋的全景、防抖、AI 以及機器視覺感知等技術外,還特別提到了飛行控制技術,并表示公司將持續培養相關領域的人才,以進一步拓展智能影像機器人產品線。
目前,影石和大疆間最為樞要性的技術鴻溝,可能是對核心芯片的采購依賴。
DSP 芯片在高端制程方面國產化率偏低,雖然市面上許多產品并不追求高端性能,但像 Insta360 和大疆新品仍搭載高端制程 DSP 芯片,仍由安霸、高通、TI、凌陽、聯發科等海外品牌以及中國臺灣品牌主導。雖然國產 DSP 芯片廠商眾多,但相較海外仍有差距。
反觀大疆在這方面還能靠自研挺過這輪 " 斷供危機 ",利用技術協同和渠道優勢,分流掉影石部分中端用戶。
隨著用戶對畫質的要求日益提高,特別是在全景拼接、動態防抖以及 AI 增強處理等技術層面,安霸芯片中的 DSP 運算能力正承受越來越大的壓力,甚至存在超負荷運行的風險。
此前,影石通過高效的軟件優化策略,將部分原本由 DSP 承擔的計算任務轉移到手機端處理,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芯片的負擔。然而,即便采取了這一方案,芯片的壓力依然存在,特別是在高端產品線上,這一問題將隨著性能需求的提升而愈發嚴峻。
當我們將視角拉長,兩大巨頭從學習對手、敬畏對手到直面對手的釋道斗法,對整個影像市場而言,帶來的市場碰撞與技術迭代價值,或許會遠大于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