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能行業價格戰硝煙未散,廠商洗牌態勢漸顯。中報承壓卻高喊 " 業績反轉 " 的南都電源(300068.SZ)格外引人矚目。
繼去年創下史詩級虧損后,南都電源上半年營收暴跌三成、凈虧超 2 億元,毛利率全線下滑。盡管 Q2 環比扭虧、儲能大單撐足想象空間,但盈利同比降超六成、產能利用率僅七成的現實,讓 " 轉型成功 " 的說辭難掩蒼白。
在行業儲能項目延期終止潮涌、公司負債率高至 80% 的背景下,南都電源拋出赴港 IPO,又因涉 4.86 億元訴訟糾紛蒙上陰影。這場從 " 內卷 " 到 " 外卷 " 的突圍戰,能否真正迎來曙光?
毛利率全線下跌,業績反轉的開始?
中報顯示,南都電源 2025 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 39.23 億元,同比下降 31.67%;實現凈利潤 -2.32 億元,同比下降 225.48%。
就上半年營收下滑的原因,主要系 " 公司戰略轉型,鉛回收板塊業務主動減產所致 "。至于虧損原因,公司并未在中報中提及,而是在 8 月 15 日披露的投資者關系管理信息中解釋 " 主要系一季度收入確認較少 "。同時,南都電源聲稱," 二季度已經出現了經營業績的反轉,開始扭虧為盈,上半年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同比提升近 10 億元,主要得益于戰略轉型的成功 "。
數據顯示,南都電源今年二季度實現營收 27.84 億元,同比增長 0.93%;實現歸母凈利潤 0.34 億元,同比減少了 67.03%。在公司上半年整體虧損、Q2 盈利水平明顯低于歷史同期背景下,斷言公司 " 業績反轉 "" 轉型成功 " 是否操之過急?
據公開資料,南都電源成立于 1994 年,是半路轉行的 " 儲能老兵 ",曾因鉛酸電池及兩輪電動車業務為市場所熟知。在經歷 2020 年和 2021 年的連續虧損后,公司下決心剝離盈利能力較弱的民用鉛酸電池業務后,并不斷聚焦新能源儲能、鋰電主業。
公司目前主營產品主要有四種,分別為鋰離子電池產品、鉛蓄電池產品、再生鉛產品、鋰電池材料,上述產品營收占比分別約為 50.83%、21.49%、19.35%、8.34%。截至上半年,公司主要產品毛利率均有不同程度下滑,其中鋰離子電池產品下滑幅度最大,同比下降 11.61% 至 17.63%;再生鉛產品毛利率低至 -11.02%,營收遠遠無法覆蓋成本,對整體業績拖累明顯。
事實上,南都電源的轉型之路并非一帆風順,剛剛過去的 2024 年曾創下有史以來最大規模虧損。財務數據顯示,南都電源 2024 年實現營業收入 79.84 億元,同比下降 45.56%;歸母凈利潤 -14.97 億元,同比下降 4260.62%,一次性將本就不富裕的家底虧個精光。
就虧損原因,公司稱,一方面,鉛回收行業長時間處于供大于求的狀態,產品毛利率持續下降,地方獎補政策存在不確定性,影響了第四季度鉛回收業務的盈利能力;另一方面,由于鋰電行業競爭加劇,原材料價格大幅下降,鋰電產品銷售單價快速下降,導致鋰電產品銷售收入同比大幅下降。儲能項目從接單、交付到驗收周期較長,2024 年上半年其選擇性放棄低毛利訂單,且受海外客戶發貨延遲影響,導致下半年新型電力儲能出貨量大幅下降,第四季度營業收入降幅尤為明顯。
由此可見,截至上半年,南都電源的 " 包袱 " 業務仍未徹底出清;而賬面未分配利潤為 -15.37 億元,即便二季度扭虧,也只能讓公司喘口氣而已。
內卷改外卷,赴港 IPO 謀破局?
不過近來市場對于南都電源似乎抱有更多期待,想象空間源于其手握多筆訂單,以及液冷儲能系統的開發。
今年以來,南都電源相繼中標萬國數據海外鋰電項目、美國數據中心項目等重大項目,目前在手未發訂單約 0.8GWh。據公司透露,第三代高壓鋰電產品采用浸沒式液冷方式,可實現鋰電池在數據中心高密度備電應用場景下 100% 不起火,不爆炸。
此外,公司大儲在手未發訂單 7.8GWh,其中海外 2.3GWh,海外主要市場為澳洲、歐洲、英國、中東等國家和地區。前不久,公司官宣簽署總容量高達 2.8GWh 的半固態電池獨立儲能項目,并稱 " 該訂單標志著公司固態儲能電池技術的商業化應用,也是固態電池技術首次在全球吉瓦時級別儲能項目中實現商業應用 "。
不過公司董秘近來多次對市場過熱預期 " 潑冷水 ",稱 " 固態電池業務對 2025 年度業績不產生較大影響。"
根據國家能源局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2025 年上半年,全國新型儲能裝機規模達到 9491 萬千瓦 /2.22 億千瓦時,較 2024 年底增長約 29%。高速增長的背后,是鋰電儲能系統的價格三年暴跌近八成,行業人士直言 "1/3 的系統集成商在低于成本價銷售,成本下行速度遠遠趕不上市場價格下行速度 "。
面對融資環境收緊、現金流承壓,不少涉儲企業選擇回歸理性。今年以來,萬潤新能、海四達、長盈精密等多家企業相繼宣布儲能類項目終止、延期,涉及的技術及產品類型包括鋰電池、鈉電池、固態電池、儲能逆變器、系統集成等。
相比之下,南都電源加碼勢頭似乎并未減弱。中報顯示,公司鋰離子電池產能 10GWh,上半年實際產量 3.52GWh,產能利用率僅 70.4%;鉛蓄電池產能 4GWh,產量 1.25GWh,利用率 62.5%;公司仍在推進揚州 10GWh 儲能系統集成產線建設。
事實上,南都電源早已深陷債務泥潭。截至上半年,公司資產負債率已達 80.04%,急需輸血。
早在今年 4 月 23 日,南都電源宣布已啟動赴港 IPO 計劃,核心目標將聚焦于海外市場的深度布局、國際業務版圖的拓展以及境外運營資金的補充。
就在此前一天,南都電源與 " 前電驢一哥 " 新日股份的訴訟戰再次升級。由于新日股份最新上訴堅持索賠,導致南都電源涉案金額達 4.86 億元,這無疑增加了其財務方面的不確定性。
" 高額訴訟糾紛可能引發港交所審慎評估、投資者信心動搖及發行條件惡化等連鎖反應。" 業內人士表示,港交所及保薦人會重點審視擬募資用途與償債計劃,若債務水平過高而募資用途不明,可能影響定價及發行進度。
" 倘若港股 IPO 募資不足,或募資資金無法快速轉化為技術突破或海外訂單,其現金短債比壓力可能會加劇。" 上述人士同時表示。(本文首發鈦媒體 App,作者 | 馬瓊,編輯 | 曹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