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藍媒匯,作者 | 劉杰,編輯 | 魏曉
最近,蜜雪冰城和上海的梗被大家玩壞了。
" 在上海喝蜜雪冰城會被防御塔攻擊。"
" 東方明珠塔尖突然開始閃爍紅光——后來才知道,那是檢測到雪王進入浦東的防空警報。"
蜜雪冰城也親自下場玩梗,官方賬號發布雪王和東方明珠的合影配文:上海,儂好 ~
不過,這次又來了個更狠的,蜜雪帶著 " 幸運咖殺到上海了!"
而且不是開在偏僻之地,點開定位——長風公園店,上海中環內,開在星巴克和 %Arabica 的包圍圈里,像個誤入奢侈品店的縣城青年。
魔都是出了名的咖啡之都,蜜雪祭出旗下咖啡品牌,展開一場 "6 塊 9" 的尊嚴之戰。
在上海喝幸運咖配東方明珠,算是 " 雪王沖塔 " 了。
此前,幸運咖一直圍繞三線及以下城市,一線城市占比不足 1%。
但最近,其推出了新的重磅加盟政策,針對上海、北京、廣州、深圳、重慶、天津等六座城市,單店免收兩年的加盟費、管理費、培訓費,總減免 3.4 萬元的特定扶持。
儼然一副要進軍一線城市,攻城略地的姿態。
但不少人也為幸運咖捏一把汗——畢竟這是在咖啡圈的 " 王者峽谷 " 里沖塔,一不小心就可能被 " 防御塔 " 打回三線。
拿下滬圈咖啡絕非易事
蜜雪與上海的愛恨情仇還未解開,幸運咖為何又要擠進這座咖啡修羅場,無懼群嘲的風險?
要知道,滬市是有咖啡鄙視鏈的,喝特調的看不起喝美式的,喝手沖的看不起喝奶咖的,喝獨立館子的看不起喝連鎖的,更何況連鎖中也不缺一家幸運咖。
但沒辦法,要想品牌升級,幸運咖只能硬著頭皮上。
大城市本身就是品牌背書機器,尤其是上海這種 " 打卡經濟 " 很盛的地方,本身自帶流量。
對他來說,能在上海立足,形象便會從 " 蜜雪的咖啡版 " 升級為 " 有品質的平價咖啡 ",本質上是采用一種 " 品牌價值放大器 " 的戰略。
不過,幸運咖真想打入上海咖啡圈絕非易事。
在上海,咖啡不僅是飲品,更是圈層的入場券。魔都的咖啡館像是分層俱樂部—— 20 元是便利店美式的門檻,30 元是連鎖精品的起步,40 元以上才能端著玻璃杯坐進黃浦江畔的落地窗。
據《中國城市咖啡消費指數》數據顯示,2024 年上海現磨咖啡均價約 27.5 元,而幸運咖的均價只有 6.9 元。這價格差距,就像穿著蜜雪冰城雪王 T 恤走進新天地獨立咖啡館——沒被白眼已經算客氣。
最近,上海咖啡圈還流行一個梗:" 咖啡師自帶濾鏡 "。意思是魔都咖啡館的主理人,不光手沖講究,還帶著點文藝氣場——你點單,他會先用眼神掃描你的穿著,再用耳朵捕捉你說的是 " 拿鐵 " 還是 "latte",語氣里自動分出你是路人還是圈內人。
在這樣的環境里,幸運咖就算有蜜雪的供應鏈做后盾,也必須面對一個現實:上海的咖啡圈不缺便宜的咖啡,缺的是能讓人拍照、發朋友圈、附帶一段 " 我今天在這里 " 的故事的咖啡品牌。
據公開資料,幸運咖在上海曾布局 5 家門店,但目前僅剩 4 家營業,其中 3 家位于外環外的郊區,唯一一家位于中環內的長風大悅城店,仍藏身 B1 層,與 %Arabica、星巴克等品牌同場競技,卻難掩邊緣感。
多年來,幸運咖始終未能真正打入上海核心商圈,其拓店邏輯明顯偏向低成本、低競爭、低品牌風險的郊區策略,尚未實現破圈。
幸運咖進上海,就像一個擅長打縣城籃球的隊伍去打 CBA,全場的閃光燈都在拍它,但能不能贏,還得看技術而不是票價。
月開一千家,能成第二個蜜雪嗎?
搶占一線,為何是現在?
事實上,留給他的時間不多了——幸運咖急需讓已經焦灼的市場知道他的存在。
近幾個月,外賣大戰正在讓各大茶飲咖啡品牌,歷經一場供應鏈、經營管理、資金鏈上的極限壓力測試。
當競爭對手在商戰中打得熱火朝天,高舉旗幟、你來我往時,幸運咖卻像個遲到的士兵,既沒有抓住流量入口,也沒能在消費者心智中占據一席之地。
蜜雪集團可以給幸運咖試錯的機會和時間,但市場不會,也并不缺一個新品牌。
2020 年,蜜雪冰城總經理張紅甫提出 " 五年內復制出一個蜜雪冰城 " 的目標,希望幸運咖成為第二增長曲線。
如今,距離五年之期已不足一年。
幸運咖高速擴店的轉折點發生在 2023 年,當年,其門店數量不增反減,縮至 1317 家。
那一年,咖啡界突然殺出個程咬金——剛滿周歲的庫迪率先發起 "9.9 元咖啡 " 促銷活動,在行業內投下一枚深水炸彈。
也是在那一年,瑞幸創新推出 " 帶店加盟 " 計劃,允許現有商鋪經營者無需重新選址,即可直接升級為瑞幸門店,該計劃首批開放加盟的城市幾乎都聚焦三線及以下市場。
" 低價 + 下沉 " 不再是幸運咖的獨特優勢,面對彼時的激戰,他選擇了沉淀。
如今,外賣大戰之下,咖啡市場廝殺的號角再次吹響,若再選擇沉寂,恐怕連參與終局角逐的入場券都將失去。
最近,幸運咖終于喊出年底萬店口號。
但其角色似乎切換過于猛烈,近乎瘋狂。據大象財經報道,截至 7 月 30 日,幸運咖門店數量已突破 7100 家。從 6 月 26 日突破 6000 家店到 7 月 28 日突破 7000 家店,僅用時一個月,可見其急迫之心。
本質上,其是想復制蜜雪模式,畢竟大家都難逃路徑依賴,但其能沿著老路復制第二個蜜雪嗎?
從模式上,蜜雪是靠一套 " 極致供應鏈 + 全民參與感 + 情緒記憶點 " 的組合打法,其通過玩梗、造 IP 綁定大眾情緒,沒有走 " 小資 "" 精品 " 的路線,而是選擇快樂、接地氣、全民洗腦。
這套模式在茶飲賽道極其成功,但在咖啡賽道恐會水土不服。
若幸運咖延續蜜雪接地氣模式,很可能在咖啡圈顯得廉價,其要做社交化營銷,不能硬抄蜜雪的那套 "IP+ 洗腦歌 ",必須結合咖啡調性,去找新的社交觸發點。
在營銷上,幸運咖的加盟商表示," 成也蜜雪、敗也蜜雪 ",營銷少是他們共同的苦惱,他們甚至很羨慕蜜雪一直在搞聯名。
有加盟商表示," 感覺今年的營銷效果不太符合預期,去年還有全場 6.6,前幾年還送過 9 號電動車呢。"
還有加盟商苦笑的說," 感覺幸運咖更像是蜜雪的試驗品,賣的好的產品都被蜜雪收編了。"
AI 藍媒匯在小程序上查詢到,蜜雪的新品中茉莉拿鐵、拿鐵咖啡,均是此前幸運咖的招牌飲品。
蜜雪與幸運咖,一時分不清是敵是友。
以低價咖啡教育市場的這條路,幸運咖成了后來者。
當年,蜜雪作為低價奶茶的引領者,靠 4 塊錢檸檬水、2 塊錢的冰淇淋殺出重圍,對手是均價 35 元的喜茶、奈雪的茶。
而今天,幸運咖作為后來者,以 6 塊 6 的咖啡價格,與 9 塊 9 的庫迪、瑞幸比拼,局勢儼然完全不同。
幸運咖靠單純卷低價成功難度加大了。
瑞幸、庫迪雖然價格低,但在品牌包裝上堅持 " 專業、現代、都市化 ",不讓自己掉到 " 廉價咖啡 " 的心智里。
瑞幸廣告里都是干凈利落的職場場景,強調 " 咖啡師專業、原料優質 "。庫迪雖然猛打 9.9 元,但用的是瑞幸出來的團隊,視覺、店面、菜單都保持了精品咖啡的調性。
幸運咖背靠蜜雪冰城,消費者對它的第一印象天然是 " 平價茶飲的延伸版 ",而不是正統咖啡品牌。這意味著它要想用低價建立 " 專業咖啡心智 ",需要跨過一個額外的信任門檻。
咖啡是高頻功能性消費,瑞幸、庫迪的低價戰,不是單純降價,而是通過高上新頻率來培養粘性。
多位加盟商表示幸運咖新品上新速度慢,一位加盟商提到," 過完年兩個月不出新品,之后返場個草莓和荔枝,然后又出了一大波新品,現在又有些沉寂了。"
因此,幸運咖更需要補足的是產品創新和品牌調性的短板,而不是僅靠卷低價。
即便打低價戰,瑞幸有自己的烘焙工廠、供應鏈和研發能力,可以長時間承受低價戰,還能維持毛利率。庫迪通過萬店規模,能扛住短期虧損換市場份額。幸運咖雖然背靠蜜雪體系供應鏈強,但咖啡豆的全球采購、烘焙能力、飲品研發積累還不及瑞幸,門店鋪設規模趕不上庫迪。
長此以往,幸運咖是否會陷入成本 - 品質平衡的死胡同,是需要回答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