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ZAKER 合作
      鈦媒體 6分鐘前

      中美 AI 競爭加劇:OpenAI 對手智譜發布智能體應用,奧爾特曼稱美國低估中國 AI 威脅

      "AI Agent 元年 " 已至。

      就在剛剛,OpenAI 曾點名的中國競爭對手智譜(Z.ai,原 Zhipu)發布全新 AI 智能體應用 AutoGLM。

      8 月 20 日消息,智譜今天發布全球首個手機 Agent 智能體應用產品 AutoGLM 2.0 版本,基于 GLM-4.5、GLM-4.5V 等純國產模型驅動,具備推理、代碼與多模態的全能能力,擁有 iOS 版、安卓版和網頁版等全平臺版本,支持 Agent+ 云手機等新技術,突破硬件限制,能在任何設備、任何場景下運行,幫助用戶 Agent 智能體操作。

      會前媒體溝通會上,智譜 CEO 張鵬表示,此前發布的 GLM 4.5 系列更多是偏向于基礎模型技術層面,雖然其有很大的變革意義,但這更多體現在企業應用和開發者用戶層面。而 AI Agent 產品 AutoGLM 更偏向于 C 端產品,驅動模型能夠發揮工作和日常任務,更像是 " 綜合能力展現 " 的產品,希望有更廣泛的產品反饋。

      " 有了 AutoGLM,就好像你突然多了很多幫手,這些幫手與你是平行工作。那么未來,人的能力并不完全取決于你自身,而是取決于 1(你)+N(多個智能體,Multi-agent system),讓很多智能體幫助你完成工作。" 張鵬稱。

      智譜 CEO 張鵬

      值得一提的是,昨天 CNBC 放出了 OpenAI CEO 奧爾特曼(Sam Altman)線下交流內容,直指中國 AI 對美國的強大威脅能力。

      " 我對中國感到擔憂。" 奧爾特曼表示,美國可能低估了中國在 AI 領域的重大進展,并警告稱美國對華出口限制并未阻礙這一進展。中美之間的 AI 軍備競賽比表面看起來更為復雜,尤其在推理、技術探索等能力方面,中國可能會更快構建起來," 我不認為這會像‘是美國還是中國領先’那么簡單。"

      據統計,2024 年,中國人工智能產業規模超過 7000 億元,連續多年保持 20% 以上的增長率;截至今年 3 月,共有 346 款生成式 AI 服務完成備案,而中國的 DeepSeek 已成為全球用戶增速最快的生成式 AI 應用。

      顯然,中美 AI 應用競爭態勢不斷加劇。

      時隔超 263 天,智譜 Agent 再度進化成 "Manus+ 云手機 " 綜合體

      今年 6 月,OpenAI 發布了一份對外分析報告,點名中國 AI 公司智譜加快與馬來西亞、新加坡、阿聯酋、沙特和肯尼亞等地區合作落地大模型基礎設施,并通過與其他硬件廠商的合作提供本地化私有硬件解決方案。

      OpenAI 表示,智譜是一家 " 有目的的市場搶跑 ",甚至指責智譜 " 試圖在美歐公司進入前,先行鎖定新興市場 "。報告稱,這種 " 主權級 AI 能力 " 的輸出,讓智譜在全球新興市場中建立起 " 中國方案 " 的替代邏輯。因此,OpenAI 正在長期關注智譜這家中國 AI 公司的發展。

      事實上,早在今年 1 月,智譜就被美國列入了實體清單。

      同時,今年以來,智譜連續獲得上海、杭州等地資本的支持。截至今年 4 月,智譜已完成約 11 次融資,累計融資金額超 125 億元,其背后既站著紅杉中國、高瓴資本、達晨財智、順為資本、君聯資本等私募基金,也有阿里巴巴、騰訊、美團、好未來、三七互娛等多個頭部企業,更吸引著北京、杭州、珠海等地國資重金參投,并收獲來自沙特阿美旗下基金跟投。

      今年 7 月,智譜發布全新 GLM-4.5 開源模型,使用成本低于 DeepSeek。與現有 AI 模型的底層邏輯不同,智譜 GLM-4.5 模型基于所謂的 Agentic AI,這意味著該模型會自動將任務分解為子任務,以便更準確地完成任務。據報道,最低只需使用 8 個英偉達 H20 芯片就可以運行 GLM-4.5 系列模型。

      事實上,2025 年被稱為 " 智能體爆發年 ",百度、阿里、騰訊、字節、360 等互聯網大廠的密集布局,智能體市場已從 " 單兵作戰 " 進入 " 協同作戰 " 新階段。

      據公開數據統計,僅上半年就有超過 50 款智能體產品密集發布。字節跳動的扣子空間支持飛書、高德地圖等 14 種插件調用;360 的 " 多智能體蜂群 ",被周鴻祎稱為生產力邁入 " 成果交付時代 " 的關鍵節點。

      當前,智譜再度更新 Agent 系列項目,而距離去年 11 月 29 日智譜 Agent 智能體 " 全家桶 " 對外發布僅隔了 263 天。

      以下是過去三年智譜 Agent 研發至今的時間線:

      2023 年 4 月,AgentBench 項目啟動;

      2024 年 1 月,智譜 All Tools 能力率先發布,它能自動調用代碼解釋器、web 瀏覽器和文生圖模型等;

      2024 年 4 月,AutoWebGLM 公布,此外,智譜與高通、三星、英特爾、榮耀、華碩等端側芯片、手機、電腦廠商合作,聯合發力大模型應用,在 AIPC、智能助手等領域落地。

      2024 年 11 月,智譜 GLM OpenDay 上,智譜 AI 發布 AutoGLM 及 GLM-PC 兩款 AI 智能體產品。其中,AutoGLM 基于智譜自研的 " 基礎智能體解耦合中間界面 " 和 " 自進化在線課程強化學習框架 ",是智譜第一個產品化的智能體 Agent,通過文字 / 語音指令模擬人類操作手機,實現大模型從 " 言 " 到 " 行 " 的范式轉變,目前已經 " 百萬內測 " 開放申請;GLM-PC 則是基于 CogAgent 模型的視覺理解和任務規劃能力,操作計算機的桌面應用,用戶通過簡單的一句話即可實現復雜任務的快速執行,同時具有任務規劃、屏幕界面信息理解的能力,能夠根據頁面信息進行計劃更改和自我糾錯,根據用戶的指令完成任務。

      張鵬當時表示,Al Agent 今天非常火,從蘋果的 Apple Intelligence、谷歌的 Jarvis,到 OpenAI 即將發布的 Operator,全球科技巨頭紛紛布局。而國內智譜率先開放 AutoGLM 內測,已受到很多關注。" 今天的 Agent 可以做到像人一樣,理解界面、規劃任務、使用工具、完成任務,從而更聰明地代替人類行動。"

      張鵬認為,大家對于大模型的期待值過高,當然這畢竟是一個高投入的事情。信息的理解在于底層的技術,但底層技術并不是一個簡單的單項能力,如果想讓它做生產力工具,面對的是全面性的需求,可能會存在特別明顯短板,所以智譜不止是技術上的布局,還需要產業生態的布局。智譜主要定位是 " 開放平臺 ",幫助大家去做原有產品的改造以及 AI 智能化探索。

      如今,AutoGLM 2.0 發布。相比 1.0 版本,AutoGLM 2.0 實現了質的飛躍——它不再只是 " 說 ",而是真正能夠 " 做 "。從 1.0 版本讓 AI 代替用戶完成部分手機、部分場景操作,到如今,AutoGLM 2.0 已經成長為一名執行型助手,能夠在 " 云端 " 自主完成多樣化的任務。

      智譜表示,AutoGLM 會以這樣的產品形態出現,得益于由智譜最新開源 SOTA 語言模型 GLM-4.5 與視覺推理模型 GLM-4.5V 驅動,將基座模型原生能力發揮到極致,并結合在「端到端異步強化學習」方面的多項突破成果,讓 AutoGLM 完成推理、編碼、研究、Agentic 與 GUI 操作等多類任務,并可根據需求靈活調用最合適的 " 大腦 " 完成執行。

      智譜 AutoGLM 技術負責人劉瀟表示,團隊認為,從 Agent 智能體到 AGI 通用人工智能,還需要滿足 3A 原則:Around-the-clock(全時),24 小時運行,即使用戶離線,Agent 依然在執行任務;Autonomy without interference(自主零干擾),獨立運行,不占用用戶屏幕與算力;Affinity(全域連接),跳出瀏覽器對話框,跨越手機、電腦、手表、眼鏡、家電等設備,操作物理世界。

      " 每個人對于 AGI 都有不同定義。AGl 是一個范圍性的概念,有上限也有下限。" 劉瀟稱。

      在 Device Use 基準測試(涵蓋手機、電腦和網頁操作)中,AutoGLM 整體表現優于 ChatGPT Agent、UI-TARS-1.5 和 Claude 4 Sonnet。其中在 OSWorld 當中,AutoGLM 達到 48.1 分,遠超 ChatGPT Agent。

      智譜表示,這意味著,AI 不再是一個 " 聊天工具 ",而是一個能真正替你干活的全能 Agent。它不僅能給出答案,還能把任務完整執行,幫助用戶節省時間與精力,徹底改變人與 AI 的協作方式。

      據了解,即刻起,AutoGLM 已經免費上線在安卓、iOS 和網頁等平臺,不過目前很多功能仍需要迭代更新,穩定性有待反饋。但智譜表示,其還將在 AutoGLM App 中迭代推出定時任務等新功能。

      整體來說,AutoGLM 獨立于智譜清言 App,全新的 " 智能體 " 需要更 Agent 自動化操作能力,但是否 " 高效 " 有待時間檢驗。

      預計智譜近期完成 IPO 上市輔導,從而將正式向上交所和港交所提交 IPO 上市申請。

      奧爾特曼的焦慮癥:美國低估了中國 AI 發展

      當前,中國和美國 AI 大模型技術和應用的差距在不斷縮小。

      今年 1 月,中國開源的 AI 模型 DeepSeek V3/R1 引發關注,其不僅突破美國限制,構建了與 OpenAI 的 ChatGPT 性能相媲美的開源模型,而且成本能力上更勝一籌,DeepSeek 聲稱其 V3 模型的訓練成本不到 600 萬美元,震驚了全球投資者。

      但一些分析師表示,該數字是基于該公司長期以來超過 5 億美元的硬件支出得出的。

      今年以來,受中國 AI 加速發展的影響,美國政府加大對 AI 技術的限制力度。

      7 月 23 日,特朗普政府正式推出被稱為 "AI 星球大戰 " 的人工智能(AI)行動計劃,并簽署三項行政命令,共推出 90 余項行動政策,大力推進美國 AI 技術的研發、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和主導國際合作,其中提到要積極加大美國 AI 技術應用、建設足夠安全的軍事情報 AI 技術部署環境和基礎設施,以及確保美國掌握 AI 技術。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科技與網絡安全研究所助理研究員范曉瑩發文稱,此項美國 "AI 行動計劃 " 繼續秉持 " 輕監管,重發展 " 的理念,一方面采取 " 避重就輕 " 式監管策略。如針對極易引發政治安全風險和外交風險、影響美國 AI 出海的 AI" 偏見 " 及模型透明度議題,特朗普政府迅速提出相應監管政策。但對于可 " 免費獲取 " 他國數據的 " 侵犯版權監管 ",美國則 " 裝聾作啞 ",既未針對此熱門爭議出臺相應監管政策,還計劃取消阻礙 AI 開發和部署的聯邦法規。另一方面是繼續推動美國 AI 化轉型,從培養 AI 專項人才、構建高質量數據集和加快政府及行業 AI 采用等方面入手,全方位塑造 AI 發展、應用和監管生態。

      范曉瑩強調,一定程度上,此次 "AI 行動計劃 " 未來會成為美國 AI 版 " 曼哈頓計劃 " 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對全球 AI 生態帶來深遠影響。

      就在 8 月 18 日,OpenAI CEO 奧爾特曼再提中美 AI 競爭話題。

      " 我對中國的(AI 發展)感到擔憂。" 奧爾特曼警告稱,中美 AI 競賽深度交織,其影響遠非 " 誰更領先 " 這一簡單排名所能概括,不會簡單到,哪一方領先了,就是誰贏得 AI 競賽了。

      盡管美國對華芯片出口管制不斷升級,但奧爾特曼仍然擔心這一政策無法跟上技術發展的實際情況,認為僅靠出口管制并非可靠的解決方案。根據美國政府新協議,英偉達和 AMD 已同意向美國政府 " 上貢 " 其在華銷售芯片收入的 15%,以換取特朗普政府頒發的出口許可證。

      雖然沒有直接提及這項協議,但奧爾特曼特別強調,美國政府試圖只依靠政策手段以控制 AI 發展進程,是 " 不切實際 " 的。美國只聚焦于 " 阻斷先進芯片出口 " 單一環節,而中國正在構建完整的 AI 技術生態,這會讓美國的管制措施即便不斷升級,但仍然無濟于事。

      " 你可以對某一樣東西實施出口管制,但可能管制的并非關鍵之物…… 人們或許會建造晶圓廠,或是找到其他規避辦法," 奧爾特曼表示,對于流入中國的 GPU 數量減少,他表示懷疑," 我也希望有個簡單的解決方案,但直覺告訴我,這很難。"

      奧爾特曼也坦言,中國 Kimi K2、DeepSeek 等開源 AI 技術發展,迫使 OpenAI 改變了模型的發布策略。

      " 很明顯,如果我們不這么做,世界(的 AI 生態)大概率會以中國開源模型為基礎進行構建 AI 應用," 奧爾特曼說," 這肯定是推動我們作出決定的因素之一。雖然不是唯一因素,但影響很大。"

      今年 8 月初,OpenAI 推出 gpt-oss-120b 與 gpt-oss-20b 兩款開放權重模型,免費開放且支持開發者定制,為閉源產品提供更透明的替代方案。這是 OpenAI 自 2019 年推出 GPT-2 以來,首次發布開放權重模型,也是其與微軟簽署獨家云服務協議六年來問世的首批此類模型。

      "AI 浪潮將給所有國家帶來巨大機遇,不僅僅是中國和美國," 張鵬表示,智譜將幫助海外客戶構建他們自己的 AI 技術。他直言,智譜的商業計劃 " 與幕后支持者之類的人沒有深層次的聯系 "。

      事實上,OpenAI 為了獲得更多支持和資金,將中國 AI 技術描繪成對美國生態系統的威脅。

      據報道,OpenAI 正在推進其史無前例的 400 億美元融資計劃,融資后估值超過5000 億美元(約合人民幣 3.59 萬億元),超越馬斯克的航天公司 SpaceX(3500 億美元),成為全球最具價值的 AI 公司之一。

      同時,有消息稱 OpenAI 年化收入已翻倍至 120 億美元,同時其旗艦產品 ChatGPT 的周活躍用戶數已經超過 7 億人次。

      奧爾特曼強調,2025 年,AI Agent(智能體)將開始大規模 " 上崗 ",處理復雜任務,編程等場景;到 2026 年,智能體將具備自主發現新知識的能力,形成具有獨立邏輯的決策框架;到 2027 年,智能體將正式進入物理世界,作為 " 數字勞動力 " 創造實際商業價值。

      IDC 的研究報告指出,到 2027 年,60% 的大型企業會采用協作型智能體系統,將業務流程效率提升 50% 以上。

      (本文首發于鈦媒體 App,作者|林志佳,編輯|蓋虹達)

      相關標簽

      覺得文章不錯,微信掃描分享好友

      掃碼分享

      熱門推薦

      查看更多內容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 | 亚洲国产韩国一区二区| 日本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熟女少妇一区二区| 秋霞午夜一区二区| 国产福利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海角国精产品一区一区三区糖心 | 亚洲日韩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免费观看| 2021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 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成人综合色一区| 国模私拍福利一区二区|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中文字幕| 香蕉一区二区三区观| 亚洲中文字幕丝袜制服一区|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狼 | 亚洲一区无码中文字幕乱码| 香蕉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激情з∠视频一区二区 |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最新| 亚洲电影唐人社一区二区| 久久久国产精品一区二区18禁| 亚洲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99 | 国产成人片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第一区精品观看| 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丰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日亚毛片免费乱码不卡一区| 国产观看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第一页一区| 红杏亚洲影院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亚洲综合在线第一区| 亚洲夜夜欢A∨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精品| 亚洲一区中文字幕在线电影网| 一区二区无码免费视频网站|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